喬遷新居,有一種叫「溫鍋」的風俗,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2023-10-12 20:39:13 1
喬遷新居,在農村被視為一種值得慶賀的喜事,家有喜事,親朋好友及鄰居會登門慶賀。有一些地方把這種登門慶賀稱為「溫鍋」。
農村喬遷習俗——入新居後第一件事,燒灶火
溫鍋在不同的地方又有不同的稱謂,黃河流域及長江下遊的一些農村,又稱暖鍋、溫居、暖房、溫房、燒炕、添囤等,長江中上遊農村因稱喬遷新居,或者兄弟分家另立門戶為「進火」,所以這裡稱之為「幫進火」、「給人進火」等。
「溫鍋」習俗雖然在各地的名稱不一致,但是其中的民俗願望和講究大同小異。
1、「溫鍋」習俗產生有什麼樣的社會背景?「溫鍋」是舊時沿襲到現在的一種習俗,就得從舊時社會尋找這種習俗出現的原因。
舊時農村,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大多不富裕,對於普遍百姓家庭來說,建房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農村有俗語說:「窮不起屋,富不遷墳」,就是怕比較貧窮的家庭,如果不顧家庭的經濟狀況,硬要建房,財力跟不上,房子建到中途就再也沒有能力繼續下去,成為半拉子工程,而家裡就更加貧窮。
傳統村落
即使家庭條件比較好,建房子也是一件勞心費力、消耗錢財的事。當房子蓋好後,因花費太大,家裡生活也可能陷入困境,日子有時候會過得比較艱難。
我國農村民眾素有親幫親,鄰幫鄰的傳統,親戚朋友以鄰居在喬遷新居的日子裡,帶著糧食、食物、禮品和一些主人急需的東西登門,一是幫助主要緩解經濟上的困難,二是來祝賀主人的喬遷之喜。主人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自然要擺宴席接待他們。
這就是「溫鍋」產生的社會背景,主要是與舊時農村生活水平不高,普通人家不富裕有很大的關係。
2、「溫鍋」及其他相關名稱的民俗含義一、溫鍋和暖鍋
溫鍋和暖鍋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文字上的差異。農村喬遷新居,都是在自家新住宅內招待來客,這樣主人就要做飯菜辦酒席款待他們。因此,這裡面有兩層含義:
農村傳統喬遷新居習俗
一是主人喬遷新居時,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灶鍋燒熱。客人來了,要做飯菜,主人就會不斷給灶膛加柴火,把鍋燒熱這天的鍋子一直保持是熱的。寓意主人進入新居後,日子過得紅火。
二是客人來慶祝主人喬遷新居,給主人帶來糧食、食物及蔬菜等吃的東西,這些東西要通過灶鍋煮熟或者溫熱。寓意客人為主人廚房加財火(添財),煙火不斷,灶鍋經常是熱的,今後的過得吃喝不愁。
在農村,與「暖鍋熱灶」對應的是「冰鍋冷灶」和「冷灶頭」。「冰鍋冷灶」和「冷灶頭」,意思是家裡的鍋灶是冰冷的,形容家裡經常無人,冷冷清清。言外之意就是這裡非常貧窮,家裡經常揭不開鍋。與此相反,「暖鍋熱灶」形容家裡生活富足,一天三餐能按時做飯。
二、溫居、暖房、溫房、燒炕
在農村,溫居、暖房、溫房、燒炕指的都是住宅內的人氣旺。
燒灶做飯待客
過去農村,喬遷新居,親戚朋友和鄰居會到新居來,這裡的「溫」、「暖」、「燒」含有兩層意思:
一是親戚朋友和鄰居有參觀主人新居的習慣,每一個房間都要走走看看。按照我國農村的傳統生活習慣,喬遷新居一般會安排在農閒的秋冬季。這兩個季節天氣轉涼或者變冷,親戚朋友和鄰居有參觀新居,就會把身上的熱氣留在房屋內,讓房屋變得溫暖。
二是喬遷新居挽留客人住宿的習俗。農村人家喬遷新居,一般要留親戚住上一兩晚,使每個房間都有人住,人越多越不吉利。這樣使新居顯得人氣很旺,否則就顯得很冷清。
溫居、暖房、溫房、燒炕的謂稱,寓意主人新居會越過越紅火,也是親戚朋友對主人的一種美好祝願。
三、幫人進火和給人進火
「進火」是古時遷入新宅的說法,有進火的一套儀式,現在一些地方遷入新宅依然傳承了這套傳統儀式。
喬遷新居傳統習俗
比如,遷入新宅前,要把灶臺砌好,把灶王爺從舊宅請到新宅,同時也要把家譜請到新宅。遷入新宅那天,天未亮全家人就要從舊宅出發,打著火把,帶著火種(木炭火子),到達新宅放過鞭炮後,進入新宅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火把和火种放入灶膛(火塘),把火燒得越旺越好。灶臺上的鍋裡要裝滿一鍋水,並把水燒開,寓意風生水起,入住新居後蓬勃興旺。
幫人進火和給人進火,說明主人入住新宅,不是一般的祝賀,因為主人在建造房屋時花費大量的財物,需要得到親戚朋友的幫助。
四、添囤
添囤黃河中下有一些地方的說法,通常指分家自立門戶,在農村也被視為入住新宅(不一定是到新宅居住),長江中上遊農村,也將分家視為入住新宅,風俗習慣也相差無幾。
喬遷新居迎客
分家時,擇吉日分灶做飯的日子,娘家親戚相約一起,帶著糧食、食物、生活用具等,來到女家裡「添囤」,南方稱給女兒「進火」。
其中的用意是,女兒女婿獨立門戶,分家出來後,經濟上不甚寬裕,娘家送來糧食,把糧囤(糧倉)添滿,在生活上幫助一把,為以後過日子打好基礎。在過去農村,還沒有解決溫飽的情況下,對於剛分家的小家庭來說,如同一場及時雨。
3、農村「溫鍋」是傳統中的寓意我國農村「溫鍋」傳統,客觀上來說促進了親戚朋友之間的親感和感情,同時也融洽了鄰裡之間的關係,是我國農村一種互助互幫的優良傳統。
「溫鍋」送的東西,往往被賦予了美好的祝願。下面列舉「溫鍋」所送東西的寓意。
喬遷新居傳統習俗——天未亮前進入新居
一、錢糧。通常來說要用籮筐挑著,籮筐貼有紅紙。錢用紅紙或紅布捆起來,放在籮筐內的糧食上面。象徵主人喬遷新居後,進財進糧,生活富足。
二、炊具。包括筷子、盆、碗、鍋等。筷子代表「快快發家」;盆代表「聚寶盆」;碗和鍋代表開鍋添碗添快添人添財。不過,有的地方只送筷子和盆,忌送碗和鍋。
三、肉食。包括肉、魚、雞、豆腐、發麵麵食、油炸食品等。魚代表喬遷新居後年年有餘;雞表代表象徵大吉大利;豆腐(通常要經油炸,有的地方忌送白豆腐,因為民間習俗辦喪事才送白豆腐)象徵發家致富;發麵麵食象徵蒸蒸日上;油炸食品,如米花、油炸薯片、油炸乾菜,寓意發家。
四、對聯和牌匾。這是親戚朋友對主人的一種美好的祝願,同時也表示親戚朋友對主人喬遷新居的重視程度,也是民間的一種文化現象。舊時農村,只有比較富裕的人家才做得起對聯和牌匾,這又代表了送對聯和牌匾的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送對聯和牌匾,曾在農村普遍流行,舊時的說法也就不存在了。
喬遷新居傳統習俗——從舊宅舉火把進入到新宅去
以上只是對一些比較典型的地方習俗進行列舉,百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風俗,「溫鍋」或者「進火」送的東西的講究也不同,這裡就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