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元宵節怎麼過(濟南古時的元宵節)
2023-10-12 23:37:50 2
濟南元宵節怎麼過?上元竹枝:濟南清初元宵節風情的全方位展示,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濟南元宵節怎麼過?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濟南元宵節怎麼過
上元竹枝:濟南清初元宵節風情的全方位展示
元宵節,古人稱上元節。此節自古便是國人一個非常隆重的節日。
在濟南,在清代,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一節日的呢?它有哪些不同尋常的習俗呢?今節日臨近,本文擬就文獻所及,與讀者諸君分享之。
護城河 | 攝影:邵凱
據乾隆《歷城縣誌·地域考三》:
「元夜,通衢張燈,放花炬;男女群遊,謂之:走百病。過橋,放河燈。是月也,女輟針工,童子入墅,農於耜。」
康熙年間,濟南府著名詩人唐夢賚寫有《濟南上元竹枝詞》,且有十四首之多。
可貴的是,詩作不僅是寫元夜,而是自白天至夜晚,自官員至百姓,自市井到名勝,自扮玩到燈彩,並男女老少,一一寫來。實堪稱清初康熙間濟南元宵節熱鬧、紛紜狀況的一次全方位描述與展示。
唐夢賚(1627—1698)字濟武,號嵐亭、豹巖。清濟南府淄川縣人。清順治六年(1649)進士,改庶吉士 ,三年後擢翰林院檢討。上疏言事,被責以言辭「切直」,罷官後怡然歸籍,專意著述。著有《志壑堂集》,編纂康熙《濟南府志》《淄川縣誌》。工詩文,王士禛稱其:「詩近東坡,文類蒙莊」,平生所著數十萬言,皆窮極理奧,斐然成家。
以下是唐夢賚《濟南上元竹枝詞》(十四首):
七十名泉賣酒旗,鵲湖風漾綠差池。
西郊得得遊人盛,趵突泉看御製碑。
千佛靈巖一路青,五峰道士夜彈經。
楮錢香馬閒鉦鼓,拜到天孫普照亭泰山敕建亭額。
軍符盡遣罷樗蒲,父老閒街儘醉扶。
魚鑰麗譙三箭後,閒巡小隊執金吾張中丞南溟嚴禁,一是博徒絕跡。
息烽解甲太平秋,十一年餘此更遊。
祠廟時時催社鼓,笙歌總讓壽亭侯。
獠牙面具舞郎當,解使終南進士忙。
一派笙簫何處下,纏頭高髻大蕃王。
翠裙掩袖笑聲低,侲子當街簇彩旗。
頭顫頭搖肩背上,姜婆姜老鬢如絲。
踏歌悶待月華升,分隊斜陽暫跳繩。
一陣香街驚玉勒,乍從江北舞龍燈。
轉馬鰲山太熟生,紗籠面面寫崔鶯。
何人幻出良工手,幾樹葡萄湖石明。
蕩槳漁舟去復回,松陰殿角小銜杯。
明湖何處挑青好,北極高臺謁廟來。
風俗香閨不出門,郭郎鮑老任囂喧。
盤花冶服誰家子,酒肆垂簾打十番。
又造歌筵見小伶,畫屏珠海照繁星。
溫公司馬春聯好,直作橫渠座右銘謂怍庭司馬。
不減山陽舊酒徒,少年裙屐擁當壚。
呼盧捉塵渾閒事,自憶吟春高達夫憶念東先生。
白雪高樓接呂祠,問山亭子昨題詩。
少陵子固堂堂去,賣餅難尋舊侍兒。
趙令園林供佛陁,芙蓉北渚閉門多。
開心剩有東流水,每得揚鞭載酒過謂張泗水園亭。
清刻本《志壑堂後集》卷之五
攝影:邵凱
據唐夢賚《志壑堂集》,本詩作於丙寅,即康熙二十五年(1686)正月,距今三百三十餘年。
第一首第一句為:「七十名泉賣酒旗」,展示了濟南元宵節典型氣象:大大小小的泉邊酒肆,幾乎全部飄蕩著招徠顧客的酒旗、酒幌,濟南人用清泉水釀就的美酒,成了節日的主打,用今天的時髦話語,這是「泉水經濟」的繁榮。這一景象與康熙在趵突泉上題寫的「激湍」二字刻就的所謂「御製碑」,成為元宵節最為亮眼的事物。
第二首:「千佛靈巖一路青」,是早春濟南青蔥景致。然而,此詩的著眼點是寫濟南人春節至元宵節的「謁神」活動。據乾隆《歷城縣誌·地域考三》:「孟春月……遍謁諸神祠,宴親友。」這一謁神的隊伍,自濟南的千佛山、靈巖寺、五峰山,直至泰山,可謂壯觀之至。
第三首:「軍符盡遣罷樗蒲」,寫節日期間嚴禁賭博,平時亦然。值得注意的,這絲毫不影響人們的宴請娛樂諸項活動,且看,「父老閒街儘醉扶」,這一個個醉醺醺的狀態,便可知濟南父老此時全在節日「過把癮」的氣氛裡。
第四首:「息烽解甲太平秋」,時代進入康熙中期,老百姓已有幾十年沒有戰火烽煙的太平日子,而唐夢賚,也大約有十餘年沒在省城過元宵節了。而上面談到濟南人浩浩蕩蕩的「謁神」活動,然而,其中最具聲勢的神祗是誰呢?是關羽、關聖帝君,漢壽亭侯是他的封號。京戲《甘露寺》中喬國老有一大段唱腔無人不曉:「他(劉備)有個二弟漢壽亭侯,青龍偃月神鬼皆愁」。濟南人最崇拜的品質是:仗義。濟南的關帝廟非常之多,這是因為,關羽身上的浩然正氣折服、感染了崇文好義的濟南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關羽正是這些至大至剛精神的全面體現者。
第五首:「獠牙面具舞郎當」,則描繪了濟南人節日期間掛鍾馗像,跳鍾馗舞以祈福驅邪的情景。「終南進士」,鍾馗之雅稱,鍾馗為唐初雍州終南故城人,相貌奇異,在道教被封為「鎮宅賜福聖君」。
第六首:「翠裙掩袖笑聲低」,則是表現元宵節民間扮玩的熱鬧場面。當街簇面面彩旗,威風無比;然而,老百姓最為熟悉、欣賞的還是「姜老背姜婆」,這些表現普通百姓夫妻恩愛的「頭顫頭搖肩背上」的滑稽表演最接地氣的呀,難怪平時笑莫漏齒的翠裙少女也忍不住低聲地掩袖而笑了!
攝影:斬雲劍
第七首:「踏歌悶待月華升」,說的是人們正在焦躁地等待夜來好能賞燈的時刻,此時此際,卻有想不到「奇景」出現了——那是夕陽斜照的下午,人們正分隊做著「跳繩」的遊戲,突然充滿年味的「香街」上,傳來了足以驚動馬車的動靜,玉勒,玉飾的馬銜,指馬;原來是,舞龍燈的大隊伍,浩浩蕩蕩地開過來了。舞龍燈,是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風格豪邁勁健。以江南為勝。而濟南在三百年前,便十分盛行了。
第八首:「轉馬鰲山太熟生」,終於輪到賞燈時刻了。鰲山,元宵節用彩燈堆疊成的山,像傳說中的巨鰲。顯然,這是大型的花燈燈組。至於單個的各種彩燈,人們最喜歡的還是西廂記的故事,以崔鶯鶯、張生的愛情故事為內容題材而製作的燈彩最多,這也顯示著濟南人的浪漫與多情,特別是對於美好的愛情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吧。元宵節,是能工巧匠大顯身手的時刻。得到唐夢賚盛讚的,是大明湖畔掛在綠樹之上,巧妙地與綠樹融為一體的類乎晶瑩葡萄的美麗造型,我們已經無法描述這些燈彩的形狀,只能通過唐氏的詩句來想像了:「何人幻出良工手,幾樹葡萄湖石明」。
第九首:「蕩槳漁舟去復回」,卻是宕開一筆,寫大明湖的元宵節景致。在大明湖的松蔭殿角之處,便有銜杯飲酒、節日行樂的人們,特別是,他們在北極廟「謁神」前後,會享受「挑青」的美食。清明吃螺獅,用針挑出螺獅肉,叫做「挑青」。因為清明前的螺獅,肉質肥嫩,口感最佳。這是大明湖、也是濟南作為水鄉的天賜特產美食。
第十首:「風俗香閨不出門」,說的是濟南節日期間酒肆茶園的文化娛樂活動。
「郭郎」「鮑老」是傀儡戲裡對傀儡的兩個稱謂,此代指詞曲等說唱藝術之類。此時濟南的風俗雖是「香閨不出門」,而那些個年輕的文人墨客,卻是乘著節日,非要飲酒唱曲、瘋玩一把不可的。
攝影:陳銦
第十一、第十二首則是寫詩人好友,兩位高官兼詩人孫光祀、高珩的節日生活。
兵部侍郎孫光祀(號怍庭)致政後,家在司馬府(今泉城路百貨大樓對過),又在濟南城北有硯溪村別墅,他會不時舉辦由歌者(小伶)唱曲勸酒的歌筵,其晚輩詩人王宜繩有《滿庭芳·過孫怍庭年伯別墅留題》,稱其「投閒洗沐,紅袖舞霓裳」「喜尊前,斑衣絢縵,玉樹碧琳琅」(見清刻本《梅亭小草》),所述皆是其歌筵情景。不過,孫光祀還有專長不為今人所知,由此詩看到,他如同宋代的「溫公」司馬光一般,都是寫春聯的高手,他題寫的春聯,可以與「橫渠先生」有的一比,橫渠,北宋思想大家張載是也,他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
而吏部侍郎高珩高念東先生,則是另一種人物形象,「不減山陽舊酒徒,少年裙屐擁當壚」,可見其不拘小節、甚至我行我素的卓絕風採,而「少年裙屐」又見其青春不老、特別是對於美的追求與熱衷,這在高官中實為「另類」。而這另類是需要真本領真才學的,特別是對於審美人生的獨特感悟。
(未完待續)
作者:侯林 侯環
來源:風香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