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維修後續使用(相機的使用與維修)
2023-10-20 04:48:15 1
使用相機應注意的事項
拍攝時相機必須保持平直,以免影像在底片上出現傾斜,失去畫面的平衡。仰、俯拍攝應適宜,否則景物變形特別明顯,尤其拍攝人
物特寫時,相機角度過仰、過俯,變形更為明顯。
拍攝時相機必須持穩。按動快門時,動作不能過猛過急,應徐徐按下。尤其是使用1/30秒以下慢速快門時,最好把相機裝在三腳架上,或儘量選擇一個依託點,拍攝者按動快門時最好屏住呼吸。不過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就是拍攝快速運動的物體,運用追隨攝影法時,相機必須隨著物體的運動方向移動,到應拍攝時按動快門。其結果是照片的背景是模糊的,但主體物是清晰的,使人看後感到有快速運動之感。
使用一般鏡頭進行近距離拍攝時,物體距離相機最好不短於1.5米,否則影像會產生變形現象,即誇大了近大遠小的空間透視感。
使用指疊式照相機要記得將鏡頭拉出,並觀察皮腔暗箱是否有裂痕漏光。
拍攝時別忘摘下鏡頭蓋。
在燈光、逆光下和戶外風雪天中攝影時,鏡頭必須戴上遮光罩,以防因光線反射或雨雪沾上鏡頭而使底片產生霧弱現象,導致影像模糊不清。
使用照相機的基本方法
現將一般照相機使用的基本方法作一概述。
膠片裝卸:感光片的類型很多。新聞及業餘攝影常用的膠片,從外形來看,主要有卷片和頁片兩種。卷片的型號也很多,比較常用的是135和120兩種。頁片常用的也是單張的,每一個暗盒二面各裝一張頁片。各種照相機的裝、卷、卸膠片的方法也不一樣,常用照相機膠片的裝卸方法:
135膠片:裝法有兩種。
底蓋處裝片法(小開蓋式)。如用不帶暗盒的35毫米帶孔簡裝膠片,必須先在暗房或暗袋中裝入135暗盒中,並從縫口處抽出15釐米左右長的膠片,用剪刀剪去三分之一的寬度(上、下方均可,如圖6所示)。
接著旋轉照相機底蓋螺絲,取下底蓋,撥開卷片軋頭,從相機的膠片架上取出膠片芯子,將餘下的三分之二寬度的片首插入膠片芯。然後將相機倒置桌上(鏡頭面向身體),左手拿膠片暗盒,右手拿膠
當使用21DIN膠捲,在晴朗的陽光下,在公園、田野中拍攝遊玩或操作的人物時,可將晴天和圓形圖對準「風景」,此時表上紅色箭頭對準「15」,「15」即是在上述條件下,曝光組合的指數,即如下任何一組:
光圈(f)
11
16 22
1
1
快門(秒)
200
125
60
依此類推,就可得到在各種不同情況下的曝光組合指數。這個指數選定後,還要根據不同的拍影需要,確定光圈和快門的具體數字。如拍攝對象是動態物體,就得選擇較高的速度和較大的光圈組合,以保證動態主體的清晰。如拍攝靜態物體,則可選擇較低的速度和較小的光圈,以獲得較大的景深。
自動測光裝置。一般採用硒半導體光敏電阻或硫化錦光敏電阻作為測光元件。這些元件裝在相機上可用來得出光值指數,然後就可選用曝光組合了。
取景及調焦裝置的運用
取景:如何運用相機的取景器,才能把鏡頭前面的景物,有選擇地、合理地、藝術地表現在畫面上,必須掌握以下規律。
使用豎的取景框,表現高大的物體。拍攝這種景物時,應該把長方形的取景框豎起來,如使用135膠捲的相機或使用120膠捲拍90毫米×60毫米幅面的相機,就得把相機從原正常拍攝的位置,面向被攝物轉90度以後進行拍攝,並在主體的上空留有一定的間隙,使人有延伸的感覺。另外,為了增強物體的高大感,有時可以把相機鏡頭仰起拍攝,其道理正如我們仰起頭去看高聳的物體一樣。所仰的角度,最好合乎人的視線。即使是使用方形6×6比例的畫面,拍攝時也要有意地留出豎裁餘地。也可將相機左右傾斜45°進行拍攝,以增加主體在幅面中的高度,取得「菱形」的畫面。
使用橫的取景框,表現寬廣的景物。寬廣一般說來是以橫線條為主的景物。拍攝這種景物時,應當儘可能用橫的取景框,以取得橫畫面。使人覺得橫線條的景物向兩邊引伸,體現其寬廣的特點。另外,被攝主體一般都有動向,取景的時候,要注意在其前方留出前進的空1
間,以免使人感到閉塞、沉悶。
採用俯攝,表現景物的深遠。為了表現景物的深遠遼闊,尤其是比較大的場面,應以俯攝為宜。取景時究竟是橫取或是豎取,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的說,凡是以橫線條為主的就用橫取,凡是以豎線條為主的就用豎取。
採用追隨攝影,表現動體。為了表現主體的快速運動,可以運用眼平取景器取景。如是腰位取景器,可以向內推上取景框前蓋,採用框式取景器取景。拍攝者由取景器中緊緊看定運動的主體,攝影機隨著主體的運動方向而移動,到應拍攝時按下快門。這種拍攝法要注意的是:在按快門時,相機仍需隨著主體而移動,不可停止;快門最高速度一般不超過1/120秒,拍攝賽跑和騎自行車時可以用1/60秒。因快門速度太快,動感不強。速度太慢,主體也會模糊。相機與主體運動方向成90°角,拍攝效果最好。
調焦:調焦是決定鏡頭結像能否清晰的關鍵。大部分眼平取景器光學系統配備同步測距裝置。腰位取景則大部分是直接在磨砂玻璃上取景對焦。也有某些型號的相機取景和測距是分開為兩個系統,雖然使用不太方便,但測距系統能將被攝體放大若干倍,從而達到更精確的測距和調焦。
眼平取景器的調焦。這類調焦一般有疊影測距和裂像式測距兩種。
腰位取景器的調焦。這類調焦一般可以掀按取景框後側邊上的凸出頂鈕,使框內的放大鏡自動彈出,通過放大鏡可以進行細緻地觀察和調焦。一般取被攝主體重要部位上黑白相間比較明顯的條紋、點進行調焦。如拍攝人像,一般以眉毛、眼睛或頭髮作為調焦視物,通過模糊——清楚——模糊,最後達到清楚的目的。在多位主體的情況下,一般取較近者為調焦視物。因較近清楚,較遠的一般也會清楚。
單鏡頭反光式調焦。這種調焦在某種意義上與通過透鏡組在磨砂玻璃上聚焦成像的鏡內調焦形式相似。其調焦的基本形式一般有刻度紋、螺旋紋、文格紋等幾種。方法也是通過模糊——清楚——模糊,最後達到清楚的目的。近來一些新型照相機在場鏡附近設置一種與鏡頭同步的細微稜鏡群組合的光學元件,當主體焦距準確時,多個微子
稜鏡光軸互相對應,中心視場非常清晰。當主體焦距稍離焦點平面,中心視場驟然模糊,調焦十分方便。
自動測距。近年來出現的有電子系統和超聲波等自動測距裝置。
電子系統自動測距是利用光敏元件,並與超小型固體集成電路組成的,當按下快門的瞬間,各部件便立即完成了職能操作,自動調準了焦距;超聲波調焦則是利用一個靜電變頻超聲波收發器,向被攝立體發出超聲波,利用超聲波的往反而自動完成測距工作。
照相機的一般維修
1.相機的日常維護
照相機是一種精密儀器,結構複雜。如果相機某一機件發生故障就會影響甚至無法繼續使用。維護相機很重要。
鏡頭的保護:鏡頭是相機的主要部件,它對於成像的好壞有極大的影響,必須:
保持清潔:鏡頭應防止受到水濺雨淋、火花噴射或沙土灰塵以及其它有害液體的汙染,更不要用手指去摸擦。拍攝完畢,最好扣上鏡頭蓋,也可套上透明平面防護鏡或濾色鏡。發現鏡面上有灰塵或異物時,可先用尖嘴皮球吹一吹,再用特製鏡頭刷或柔軟清潔的毛筆掃淨。最後用鏡頭紙或脫脂棉輕輕擦淨。切忌用手帕或其它紙張拂拭。因為鏡頭玻璃質地較軟,容易發生條狀傷痕。鏡面如有油汙或手指紋,不宜乾擦,可塗上少許清潔劑(各鏡頭廠有出品),再用脫脂棉擦淨。
清潔劑可用石油醚(佔80~90%)加純酒精(佔20~10%)自己配製。
如果沒有石油醚,也可用純酒精(佔70%)和乙醚(佔30%)合成溶液。措擦時最好用二根分別削成圓凸形與偏平形的軟木棒,分別裹緊藥棉,前者蔗溼清潔劑(切勿蘸得太多),自鏡面中心輕輕地向四面塗擦,後者接著將汙跡及油擦淨。擦時木棒應平持,用力要輕。擦後再用鹿皮輕擦,然後用橡皮球吹拂。一個經久未擦的鏡頭擦後就非常明亮和新的一樣。但絕對不可用酒精等洗刷(量多滲入鏡頭內部)鏡面,因為酒精有溶解粘鏡膠的能力,有使鏡邊開膠不透明的危險。更不可讓氫氟酸、苛性鈉等酸鹼溶液沾汙鏡面,它們可以嚴重地腐蝕鏡面玻璃。
鏡頭上若有水氣,一般不要擦,可讓它自然揮發。
防止掉跌碰撞及其它強烈機械震動:因複式鏡頭玻璃多用膠粘,若有劇烈震動,常會出現鏡面開膠現象,致使相機無法使用。
避免受潮或受熱:相機應放在通風乾燥處,最好在機內放置防潮劑,絕不可放在潮溼處,否則鏡面將會出現黴斑,或膠粘面出現斑痕;相機也不可長時間放在溫度過高處,應儘量避免強烈日光的長時間照射,更不能放在火上烤。正如膠合透鏡組不宜作放大鏡用一樣,因受熱幅射或溫度過高,容易造成膠合層局部或全部分裂和開脫,致使結影不清晰。有時甚至引起鏡面破裂,相機不能使用。
照相機不能從溫度較低的地方突然拿到溫度較高的地方,以免表面凝結水汽,甚至出現水珠。這種水汽、水珠留在鏡頭,會使鏡片發生水解,削弱透光能力,部件也易生鏽。故在由低溫到高溫的移動中,最好夾在身邊或採取相應措施,使其有慢慢適應的過程。
快門的保護:
使用鏡間快門的相機,應注意兩件事:第一是上快門時要先調好快門速度輪,然後再卷片。如果已經卷好了片,就不可再轉動快門速度輪,否則容易發生故障。如果必須調動快門速度時,可先把鏡頭蓋嚴,按動快門後再轉動快門速度輪。第二是使用自拍機時速度不可過快,宜在1/100秒以下,如1/30秒或1/60秒,若超過1/100秒,因彈簧過緊容易損壞。
焦點平面快門:在調動速度前應先將快門上緊,否則,不僅快門調不準確,也容易發生故障。裝片後將記數輪推到「0」字時,也應先將快門上緊。
當幕簾快門照相機或單鏡頭反光式照相機的反射鏡上翻以後,不宜長時間正對著太陽,以防焦點溫度過高從而炙穿或燒毀快門。另外,相機停用期,應放鬆快門。
自拍裝置:使用自拍裝置最好先上快門,然後上緊自拍裝置。自拍(或快門)上緊後不宜久留不拍,以免引起彈簧疲勞失靈。如果出現不能復位時,也不要強力扳動或敲打,以防機械損傷。亦不宜加入潤滑油或其它油脂。
測光裝置的保護:備有測光裝置的照相機,應注意在強光下用弱
光或微光檔測量。弱光下測光器沒有指示時,不要隨意敲打。不用時一定要加蓋防光罩。
相機的貯存:相機不用時應妥加貯存。如有使用電池的相機,最好卸下電池分開保存。貯存時最好將皮殼和機體分開。能卸下鏡頭的相機,可將鏡頭拆下裝入塑料密閉的鏡頭盒內,並置入用小布袋包好的矽膠。再同相機一併貯入金屬或塑料密閉箱框或玻璃防潮罩中,分層放置,不宜堆疊或相互擠壓。箱、櫃、罩的下層應放入矽膠等吸潮劑。相機儘可能不與膠片、相紙等其它照相器材存放在一起。也不要同顯影、定影等化學藥物接觸,避免發生腐蝕等。更不要與易揮發有,害氣體如苯、強酸強鹼等物質放在一起。另外,X等放射性射線對相機均有嚴重損害的可能,也應該絕對防止。
貯存的環境溫度要適宜。溫度過低可能造成某些潤滑油的凝固或鏡頭膠合開脫。高溫則可能造成氧化速度加快,潤滑油流失。加速黴變的產生。
2.照相機的簡易修理
(1)檢修的常備工具:照相機是一種比較細小的精密機械,故其檢修工具都比較精巧細小。其中螺絲起、尖嘴夾、小鐵錘、什錦銼刀等可以採用一般修理鐘錶所使用的工具。其它的如尖鉗、虎鉗、剪鉗等都可以使用普通電工所用的工具。另外最好準備一個簡單的萬用表、一把電鉻鐵和一個放大鏡。有些小型專用工具還可根據實際需要自己動手製作。
(2)常見的損傷及其元件的修配:在檢修中經常遇到元件缺損的問題,國產照相機還可與出產廠或修理部門聯繫解決。但一些舊式或進口照相機元件缺損卻很難買得到。由於相機大部分的故障發生於機械系統中的彈簧折斷或彈性疲勞,其它元件折損及機械磨損仍屬少數。元件丟失也較少見。因此,在檢修中很有可能通過自力更生的途徑來解決上述元件缺損的問題。下面介紹幾種經常遇到的且又可以自制的方法。
①彈簧的製作:照相機所用的彈簧多種多樣,品種規格各不相同,形狀比較複雜。如彈簧缺損找不到現成的,可以選用樂器中的琴線來繞制。因琴線中有較多的品種和規格可供選擇,並且不易生鏽,
富有較好的彈性和韌性。自製時可以選用規格、性能大致相近的琴線自行繞制。做好後除了粗細、長短相近外,更主要的是彈力要基本相等,否則必須選用其它琴線再加試製,直到符合要求為止。
②焊接:照相機元件大多數都比較精細,有的自製有困難,尤其是精度達不到要求,這就需要採取焊接的辦法進行修理。由於元件的折斷面很小,用普通錫焊接,其牢度不夠高,裝上去也不耐用。最好的方法是採用小型銀焊或合金焊接。先將折斷面加熱並沾上少許硼砂,再加上少量焊粉或焊片,然後用苯或氧等助燃氣體吹焊。也可試用烤焊的方法,先製作(也可用石膏壓成)一個與焊件相似的模具,納入焊件,在折損斷面之間加入少量焊粉,利用焊槍背後的餘熱加熱,當看到焊粉熔化後即刻停止,待冷卻後取出焊件。如果經驗不成熟,可在正式焊接前,用其它類似器件進行模擬焊接。
照相機的常見故障及一般修理方法:
照相機的類型很多,結構大多數都比較複雜,這裡無法盡述各種照相機的故障及其檢修方法,只就常用的海歐4型、4C型,上海58一Ⅱ型135照相機的常見故障、產生的原因及其一般的處理方法列一簡表,供檢修中參考。
-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