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尤溪縣有多少個鄉鎮和村(尤溪15個鄉鎮名字由來)

2023-10-16 02:21:24 5

小時候對尤溪各鄉鎮的名字,純粹因好聽而喜歡。

長大後,閱曆日漸豐富,越發覺得尤溪各鄉鎮的地名甚有特色,不少還融入了當地的歷史、典故和位置等因素。

如今,年歲漸長,愈發對尤溪地名更是懷念與好奇,忍不住去查它的來歷和故事……

各位微友們,你們是否好奇過自己家鄉地名的由來呢?一起來看看尤溪15個鄉鎮地名由來大盤點吧!

城關鎮

城關鎮為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縣境中部,東鄰溪尾鄉,西連西城鎮,南毗臺溪鄉、坂面鎮,北接梅仙鎮。因鎮政府駐地位於尤溪縣城腹地而得名。

城關鎮自唐開元廿九年(741年)建縣即為縣治所在地。宋時屬常平鄉進溪裡。元朝時屬七團。明朝屬七都。清末民國初,城關設團,後改團為保。民國23年(1934年)起,城關為第一區。民國29年撤區改鎮,城關成立城溪鎮。1949年7月5日,尤溪和平解放,縣下設區,城關屬一區。1950年6月,城關鎮人民政府成立,仍屬第一區管轄,第一區改為城關區。1958年9月撤鄉(鎮),成立紅旗人民公社。

1959年4月,紅旗人民公社改名為城關人民公社;1961年分為城關、湆頭、文峰3個公社;1962年底又合併為城關公社。1968年重設城關鎮,1969年城關鎮和城關人民公社合併為城關鎮。1970年12月城關鎮又改為城關人民公社。1984年9月城關人民公社改制為城關鎮。2011年末,鎮轄城關、水東、園溪、埔頭、石路、新洋、騰洋、星明、下村9個行政村和東街、西街、北門、西門、城東、水南、沈塔7個社區及水南經濟合作社。轄區總面積139.34平方千米,總人口55129人。

城關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南宋理學家朱熹誕生於城南「鄭義齋」別墅(南溪書院前身)。文物古蹟有南溪書院、毓秀亭、半畝方塘、活水亭、溯源村處、韋齋等;古建築有福星塔、白鶴樓、沈福門、文廟、五代南唐盧光守將其母鄭太夫人之墓,田濡墓;風景名勝有天湖、金魚井、沙洲公園、龍臺釣雪、高山流水、龍鳳亭、錦雲亭、龍臺、虹橋曉月、西澤龍潛、二水明霞、牛嶺耕煙等。

梅仙鎮

梅仙鎮地跨縣境中北部,鎮政府駐地梅仙村距縣城16公裡。東與西濱鎮交界,西與西城鎮毗鄰,南與城關鎮相連,北與聯合鄉接壤。

因當地開基人梅姓,後人稱其為仙,梅仙由此得名。

另一說為,傳說古時有一個叫梅福的道人棲隱於現在梅仙村的龍頭岬梅厝壪,後人稱他為仙,當地也由此得名「梅仙」。

梅仙板凳龍

梅仙鎮在宋代事屬常平鄉進溪裡和興文鄉安福裡。明清時屬九都、十都。民國初期,改都為區,屬第二區。民國26年(1937年),屬第一區。民國29年設二鎮一鄉(梅仙、梅營鎮和源湖鄉),民國32年又歸併為雙梅鎮。

梅仙板凳龍

1949年11月縣內設區,梅仙為第二區。1955年稱梅仙區。1958年2月撤區並鄉為梅仙片。1958年9月改為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為梅仙人民公社。1959年12月,聯合人民公社併入梅仙人民公社。1961年10月梅仙人民公社分為梅仙、聯合、源大3個公社;1962年底又合併為梅仙人民公社。1972年12月,聯合人民公社分出。1984年9月梅仙人民公社改為梅仙鄉。1990年8月16日撤鄉建鎮為梅仙鎮。2011年末轄梅仙、梅營、坪寨、謝坑、科第、半山、汶潭、通演、南洋、經通、源湖、玉石、小蕉、蕉坑、雙峰、東頭、東坪、乾美、登第、下保、龍雲、雲林、丈際23個行政村和九都1個社區。轄區總面積210.57平方千米,總人口34715人。

半山半月島

梅仙鎮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目前鎮內仍有保存較為完好的坪寨大腹厝、汶潭寨、梅營的大帽洞,董山永和寺、梅仙夫人宮、梅營活泉堂、紅軍標語群等。倒排巖森林公園也在鎮境內,山上巖石嵯峨,其間石柱、石床、石鼓、石鐘、石井、石將軍等奇景眾多,惟妙惟肖。其主峰上的「仙露園」高海拔生態鐵觀音茶場,海拔1269米,茶場面積3.33公頃,是目前福建省乃至全球海拔最高的鐵觀音茶場。

新陽鎮

新陽鎮位於縣境西南部,東連西城鎮、坂面鎮,西鄰大田縣奇韜鎮、文江鄉,南抵大田縣梅山鄉,北毗管前鎮。鎮駐地池田村原名池坂,得名於地處多條溪澗集水盆地。北宋時改名為池田坂。明正統十二年(1447年),於村內水尾建乘駟橋,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改建,當地稱為新橋。後泛指散布於該處盆地邊緣的池田、上井、文山、林尾、尤益、建新諸村落為新橋。民國29年成立新陽鎮時,將所轄新洋鎮、夏陽鄉各取一字而得名。

新陽鎮古村落

宋時為常平鄉進溪裡和豐城鄉逕田裡屬地。明清時分屬一都、三都、六都、四十九都、五十都地域。民國23年(1934年)為六個區(新橋區)。民國26年屬第三區。民國29年(1940年)鄉鎮合併,第三區轄新洋鎮、夏陽鄉。民國32年(1943年),撤區,新洋鎮和夏陽鄉合併為新陽鎮。1950年1月為第六區。1955年9月第六區命名為新橋區。1958年初,改為新橋片。1958年10月,成立萬能人民公社。1959年6月,更名為新橋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分拆為4個小公社,1962年底又歸併為新橋人民公社。1981年8月,因與泰寧縣的新橋公社同名,三明地區行政公署決定以公社駐地村為名,改名池田公社。1984年10月,改為池田鄉。1992年5月,撤鄉建鎮,經省民政廳批准命名新陽鎮。2011年末轄高士、中洋、夏陽、坎裡、下橋、文山、池田、上井、林尾、登山、寶山、龍益、建新、溪坂、上地、龍上、南芹、瓷廠、葛竹、大建、大坋、雙鯉、中心23個行政村以及新興1個社區。轄區總人口總面積253.62平方千米,48960人。

文峰亭

新陽鎮是尤溪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主產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土特產品有天然紅菇、紅曲、粉幹、草蓆、陶瓷等。該鎮素有「農貿市場」的美稱,建於明正統十二年的新橋圩為閩北大圩場之一,至今仍為尤溪縣境內最大的農貿市場,歷史上大田、德化、沙縣等外縣農民、商販常來此趕集。新陽鎮交通便利,鎮內的新尤、新管、新文三條公路幹線,是通往省城、三明、閩南金三角的重要交通樞紐。

夏陽花卉

新陽歷史悠久,早在唐開元二十九年尤溪建縣伊始,此地就是一個「十裡龍燈徹夜明」的繁華鄉裡。自北宋慶曆年間至清朝新陽鎮境域共有進士13名,舉人4名,貢生52名,廩生16名,秀才225名。北宋慶曆六年丙戊(1046年)林積登進士弟,為自尤溪置縣以來登科第之始。境內名人有明代官至兵部左侍郎(代行尚書職權)的詹榮、清末名醫楊英材、近代名人盧興邦等。

盧公館

境內古建築旅遊景點眾多,有夏陽文峰寺、金盤寺、郭氏三堂厝、雙裡銅盤庵、盧公廟、盧興邦公館峽故居、上井夫人宮廟、龍益陳氏五角樓、高士詹榮紀念館等。2009年,盧興邦公館峽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佔地面積3150平方米,建築面積2194平方米,與周邊古建築文昌閣、見龍橋、盧公廟等景點配套,已形成集旅客觀光、人文休閒於一體的旅遊景點。

西濱鎮

西濱鎮地處尤溪縣境東北部,東鄰洋中,南與梅仙、聯合毗鄰,北與南平接壤,駐地村距縣城47公裡。原名西洋,因駐地村西洋位於尤溪河西岸而得名。後因與永安市的西洋鎮同名,於1981年6月25日改名西濱。

玉井坊

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尤溪建縣即屬尤溪。宋時屬興文鄉安福裡。明清時為十二、十三、十四都屬地。民國初期為尤溪縣第三區。民國25年6月屬第二區。民國29年置鎮,稱西溪鎮。1950年初設為尤溪縣第三區公所。1958年初,設為西洋片。1958年9月,設為衛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各人民公社改以駐地命名,稱「西洋人民公社」。1961年10月全縣改劃小公社,西洋人民公社分為西洋、際後、雍口3個公社。1962年底又合併為「西洋人民公社」。1972年5月,從西洋人民公社劃出尤墩大隊設立尤溪口鎮。1981年6月,因與永安市西洋人民公社同名,尤溪縣的西洋人民公社改稱西濱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西濱鄉。1991年9月撤鄉建鎮為西濱鎮。2011年末轄西洋、三連、下墩、過溪、西芹、後坪、樂洋、演溪、坂兜、劉坂、七裡、雍口、華蘭、七鬥、彭坑、雙洋、際後、厚豐、彩城、科竹、彩洋21個行政村以及鱸江1個社區。轄區總面積248平方千米,總人口25439人。

雙峽溪

西濱鎮是全縣海拔最低的一個鎮,氣候條件優越,非常適宜亞熱帶植物的生長,是尤溪縣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並曾被譽為食用菌之鎮和全縣聞名的水產品出產之鎮。橫坑工業集中區是西濱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紡織、造紙、木材為主的工業體系。1997年西濱鎮被國家建設部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1年,西濱鎮又被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全省「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的20個中心鎮之一,成為尤溪縣小城鎮建設的一個樣板。

聯臺宮

西濱鎮所在地歷史上就是一個繁華集鎮,是尤溪縣的貨物集散地和通往外阜的必經之地和碼頭。原在尤溪的東岸,後因西洋有際後溪出口注入尤溪,木材土紙要在此集運,集鎮重點遷至西岸,成為小碼頭,名為西洋街。境內古建築尚存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玉井坊,亦稱「鄭氏大厝」,位於西濱鎮厚豐村,為尤溪縣保存最為完整的典型古民居之一。枕頭山省級森林公園也在鎮境內,已開發為森林生態旅遊景區。

徐家大院

尤溪口鎮

尤溪口位於尤溪縣東北隅,地處尤溪與閩江的交匯口,是尤溪縣乃至三明市通往閩江的唯一口岸,省建委批准的內河港口城鎮。原名溪尾、溪口尾,因位於尤溪河匯入閩江的出河口,溪之尾端而得名。溪尾的河對面(現屬南平市延平區樟湖鎮龍池村)原稱尤溪口。

溪尾原為一個江邊小村落,作為船隻停泊點,僅有二、三十戶人家,屬南平縣管。民國時期,閩江發展汽船航運,在此設站,尤溪縣出入貨物,多在此轉泊吞吐,成為一個小碼頭。民國11年(1922年)冬,地方軍閥盧興邦在溪尾設釐金局。民國14年盧部把溪尾更名為尤溪口,以此作為尤溪縣收取各種貨稅的口岸,把原先河對岸叫尤溪口的改稱為對面街。民國35年,尤溪縣向國民黨中央政府行政院申請批准該處方圓約20平方公裡的地域劃為尤溪縣轄,至此正式定名為尤溪口。

原屬南平市南平縣地域。民國26年2月,尤溪口設南平縣坂南聯保處,轄3個保,即坂頭保、南溪保、坵墩保,歸南平縣管轄。民國36年2月,尤溪口經省政府批准劃歸尤溪縣西濱鎮管轄。尤溪和平解放後,尤溪口屬縣第三區。1952年尤溪口與附近的幾個自然村合稱尤墩鄉。1958年為尤墩大隊。1972年5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設尤溪口鎮。1988年7月,經省建委批准為內河港口城鎮。2011年末全鎮轄尤墩1個社區。轄區總面積4.87平方千米,總人口879人。

尤溪口鎮是國家重點工程——水口水電站庫區全淹沒區,水域面積4.6平方公裡,庫岸線10公裡,1989年水庫蓄水鎮區被淹,1991年基本完成搬遷復建任務。居民房屋均是磚混結構,背依吾峰山,面朝閩江水,風景秀麗,2000年被省綠化委授予「省級園林式鄉鎮」。鎮內有鄭氏和周氏祖祠各1座,道教活動場所三福堂1座。

管前鎮

管前鎮位於縣境西部,西北與沙縣接壤,西南與大田縣毗鄰,是沙縣、尤溪縣、大田縣三縣交界的邊貿重鎮,304省道金泰線貫穿全境。鎮駐地管前村距縣城39公裡,距三明市區71公裡。鎮駐地管前村宋朝時有官姓人家在此居住,宅前開設圩場,故稱「官前」,後以諧音改「官」為「管」,遂稱管前。

管前鎮全景

管前鎮的開發始於宋雍熙二年(985年)。宋時為常平鄉進溪裡屬地。明時設都為1~3都區域。民國初期設區,管前為第五區。民國25年(1936年)併入第三區(新橋)。民國29年為洪橋、馬坪、管前鄉。民國32年撤區劃鄉為紀洪鄉、管沶鄉。1951年為第八區,1955年改稱管前區,1956年併入新橋區。1958年撤區並鄉為片。1958年9月撤片設立紅專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稱管前人民公社。

柳塘水庫

1979年劃出村頭等9個大隊另立八字橋公社。1984年改社為鄉,稱管前鄉。1994年12月30日撤鄉建鎮為管前鎮。2011年末轄管前、東上、南華、真地、東坑、皇山、村尾、林源、鴨墓、西溪口、建設、馬坪、後壠、洪村、洪坑、柳塘、綠柳、九曲、雙山、浯溪20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179平方千米,總人口25035人。

秀峰亭

管前鎮境內種植茶果品種多、分布廣、面積大,盛產金柑、雜交水稻良種、朝天椒、生薑等。尤以特產金柑,馳名全國,素有「金柑之鄉」美稱。2011年全鎮共種植金柑2050公頃,產量23000噸,是全國四大金柑主產區之一。石灰石、石英石、花崗石、稀土瓷土等礦藏儲量豐富。鎮內的秀峰亭是尤溪縣旅遊名勝,始建於南宋,主要建築有正殿、鐘鼓樓和三寶殿等,山上樹木蔥鬱,金桔飄香,登高遠眺,令人心曠神怡。

小腔戲

洋中鎮

洋中鎮地處縣東北部,北與南平市的樟湖、古田縣的灣口毗鄰,東與閩清縣的金沙接壤。鎮駐地設在洋中村,該村是一個小平原地帶的中心,尤溪方言稱平原為「洋」,故名洋中。

桂峰古民居

宋代屬興文鄉。明清時為十五都部分與十六都、十七都。民國23年(1934年),屬第三區(西洋區)。民國25年屬第二區(西洋區)。民國34年屬西溪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與西濱公社同劃為縣第三區。1952年另立第十區。1955年底第十區併入第三區。1958年初為洋中片。1958年9月為上遊人民公社。1959年6月為洋中公社。1961年析為洋中、後樓、桂峰3個公社,1963年重新合併。1984年改為洋中鄉。1994年12月30日改為洋中鎮。2011年末轄後樓、康林、聯洋、龍洋、洋邊、水圳、洋中、梅峰、際口、際深、桂峰、品坑、上塘、天堂、浮洋、官洋、王宅17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369.28平方千米,總人口28097人。

農業主題公園

洋中鎮中心距福州僅86公裡,距三明市區96公裡,京福高速公路過境35.8公裡,並在集鎮中心設立互通口,使洋中成為福州進入三明的第一站、三明市的東大門,是三明連接省會、閩東南乃至整個華東大市場的最前沿。鎮內擁有林地25142公頃,佔全鎮面積68%,是尤溪縣林業大鎮。境內有多種珍稀動植物,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珍奇樹種黃楠木。已探明礦藏資源有鐵、鎢、石英、瓷土、花崗巖等。

芝田漂流

洋中鎮內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桂峰村和省級森林公園後樓枕頭山。桂峰村有750多年歷史,村落建築風格獨特,依山就勢分布於三面山坡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現存古建築80餘座,其規模之大,保留之完整,在全省乃至全國尚屬少見。2007年5月,桂峰村被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枕頭山位於後樓村,因山的形狀像枕頭而得名。山道崎嶇,風景秀麗,素有「七嶺八峰、七拐八彎、七古八怪」之稱,集險、奇、幽、雅於一體。2006年經省政府審批,定為省級森林公園,並作為縣級重點旅遊景區開發。

西城鎮

西城鎮地處尤溪縣城西郊,東連梅仙、城關,南毗坂面、新陽,西鄰管前鎮,北與沙縣交界,鎮政府駐地距縣城5公裡。以位於縣城區西郊得名。

朱源裡盧氏宗祠

盧家大院

宋時屬常平鄉進溪裡。明時為四至七都轄地。民國23年(1934年)為一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縣第一區(城關)。鎮駐地因居民過去常鬧宗派爭鬥,特命名為團結村。1958年縣試辦團結農場,轄光林、團結、解建、聯建、上源5個大隊。1962年改名團結公社。1969年從城關公社劃入玉池、諳頭、文峰等15個大隊,成為現鎮屬範圍。1984年,改稱團結鄉。1995年9月,改設為西城鎮。2011年末轄團結、光林、解建、聯建、上源、七尺、和平、鄭莊、新聯、玉池、後洋、東村、湆頭、山連、麻洋、北宅、新坑、秀村、文峰、鳳元、三山、西城新村22個行政村和城西1個社區。轄區總面積346平方千米,總人口44373人。

尤溪火車站

西城鎮是尤溪重要林業大鎮,全鎮林地面積2.8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7.7%。西城鎮也是尤溪縣的重要產糧區,糧食作物以水稻,甘薯為主,其再生稻畝產量已三次打破世界紀錄。土特產有鮮綠筍、白筍乾、蘆柑、紅菇、香菇、杏鮑菇、草菇、木耳、文峰板鴨、山地雞等。已探明礦產資源有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鐵、鉛、粘土、鉀長石等。

九阜山

西城鎮交通便捷,距福州市155公裡,三明市129公裡。向莆鐵路貫穿而過,廈沙高速公路可望過境,並設1個互通口。經206省道可直達廈門。尤溪縣西客運站也擬設在西城,屆時西城鎮將成為尤溪縣的交通樞紐。境內有九埠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和後山渡民居、高樹蔸遺址、羅漢寺等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峰板鴨

坂面鎮

坂面鎮位於縣西南部,南與大田縣梅山鄉、德化縣湯頭鄉交界,鎮人民政府駐地坂面村距縣城29公裡。駐地村為玉溪河水衝積淤沙而成的衝積洲,當地人稱這樣的衝積洲為「浮坂」,而該村正位於坂上,唐開元天寶年間,徐姓人家來此定居,取村名為坂面。

宋時隸屬進賢鄉大田裡和常平鄉和順裡。明清時為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都屬地以及七都、二十四都小部份。民國25年(1936年)6月屬第四區,區署駐清溪,民國27年區署遷至坂面。民國29年鄉(鎮)合併,因坂面舊有前、後玉田之分,商賈雲集的舊街道稱為玉田街,故改稱「玉街鎮」,仍屬第四區。民國32年撤區,玉街鎮直屬尤溪縣。1950年設立尤溪縣第五區公所,駐地坂面。1955年9月,第五區稱坂面區。1958年初,撤區並鄉(鎮),坂面區改為坂面片。1958年9月,改為紅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稱坂面人民公社。1961年全縣改劃小公社,坂面人民公社分為坂面、街面、大坪3個人民公社。1962年又合併為坂面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坂面鄉。2010年12月14日,改設為坂面鎮。2011年末,轄坂面、下川、蔣坑、吾園、大墘、古蹟、仁厚、青坑、山面、正山、京口、芹洋、際頭、大坪、華園、肖坂、後坑、閩湖、山巖、永坑20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429平方千米,是尤溪縣土地面積最大的鄉鎮,總人口3.65萬人。  植物資源主要有栽培作物、果樹、茶葉、藥用和森林等。糧食作物主要以水稻為主,甘薯、玉米等其他雜糧為輔。境內建成了333.3公頃菸葉、333.3茶葉、666.7公頃蘆柑、666.7公頃優質稻、0.35公頃竹業(其中綠竹500公頃)等五大農業基地,庫區漁業正也為新興產業。優質稻單產多次打破世界紀錄,蘆柑名場省內外,坂麵茶葉和「坂面紅」老酒久負盛名。2010年坂面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4億;已建成後吉、下川、蔣坑3個工業集中區。

境內的閩湖已被授予「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稱號,羅漢山省級森林公園和正在申報的蓬萊山國家級森林公園的逐步開發,呈現出「一湖兩山」的旅遊新亮點。另外坂面境內還有龍潭、明山湖、步雲塔、蓬萊普濟寺、普照寺、禪峰寺、上明山寺、引鳳寺、石筍寺、岱湖寺、會三宮、石觀音等名勝古蹟。

八字橋鄉

八字橋鄉地處縣境西部,東與管前鎮相連,西、北部與沙縣大洛鄉、南霞鄉接壤,南與大田縣廣平鎮、奇韜鎮毗鄰,鄉政府駐地距三明市區56公裡,距縣城54公裡。鄉駐地八字橋村因處於坑頭溪和村頭溪的匯合處,先民在兩溪溪口各建一橋,兩橋排列如「八」字形,故名。

蓮花峰

戴瑁山

宋時隸屬常平鄉進溪裡。明時設都,明清時期,鄉境為一都、二都的一部分。民國時期,屬管前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第八區。1957年撤區成立龍村鄉。1958年公社化時屬管前公社。1979年11月,從管前公社析出,設立八字橋人民公社。1984年9月改制為八字橋鄉。2011年末轄村頭、洪田、洪牌、龍湖、羅巖、黃龍、坑頭、下畲、後曲、彭新10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78平方千米,總人口12036人。

楠木林

八字橋鄉全鄉平均海撥600多米,高山氣候特徵顯著,自然生態條件得天獨厚,盛產各類名特優農副產品。全鄉擁有毛竹2000公頃、金柑800公頃、10萬藤佛手瓜,被譽為「中國金柑之鄉主產區」之一及「中國竹子之鄉」。八字橋鄉還是著名的「水稻制種基地」。全鄉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達0.61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8.63%。

文筆峰

文筆峰是八字橋鄉一大名勝。文筆峰位於鄉的東北方向,高949米,因形狀酷似一支筆,因此得名文筆峰。從半山腰到山頂,迂迴曲折,故當地人又稱為「九折嶺」。根據鄉志記載,明正德帝遊文筆峰贊曰:「一枝文筆沖天霄,數椽紫柏繞碧空,七鄉人眾開勝景,三仙永鎮福地中。仰瞻白雲飛如梭,俯看紫氣纏山腰,玉壘環球浮文筆,天生南方第一峰。」聊備一說。

臺溪鄉

臺溪鄉位於縣中南部,東臨湯川與溪尾鄉,西連坂面鎮,南接中仙鄉,北鄰城關鎮。鄉駐地距縣城17公裡,分臺溪、清溪、高山三個片區。相傳南宋時有仙遊人首先來此開發,當時窮山惡水,創業艱難,方言把「難於開發」叫做「Di——kui」,村名低溪;清末民國初轉音為臺溪。

書京土堡

宋時臺溪區域屬常平鄉和順裡。明時劃都,臺溪屬二十五都。民國25年(1936年)屬第四區的清溪鄉、臺川鄉。民國32年(1943年)撤區設鄉,屬清華鄉、臺川鄉。1950年初臺溪設為第七區。1955年9月以區公所駐地命名為臺溪區,1956年併入坂面區。1958年初撤區並鄉鎮改為臺溪片。1958年9月改設為金星人民公社。1959年6月以駐地命名為臺溪人民公社。1961年10月改為臺溪區工委,下設臺溪、清溪、蓋竹三個小公社。1962年底撤銷小公社建制,又合併為臺溪人民公社。1984年改稱臺溪鄉。2011年末轄臺溪、洋頭、洋尾、莒洋、書京、蓋竹、坑美、後隔、丁巖、東山、山頭、安陽、桃坪、福廷坑、上宅、園兜、西吉、清溪、象山、玉澗、際坑、鳳山、大橋頭、七官場24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227.4平方千米,總人口32025人。

臺溪鄉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0.16萬公頃,林地面積1.96萬公頃。菸葉、茶葉、竹業是該鄉的三大主導產業。茶葉品種「金觀音」在「全國第九屆中茶杯」上獲一等獎,產於高山地區的「東巖雲霧茶」於2000年獲第三屆國際茶博會銀獎。礦產資源豐富,有石灰石、大理石、輝綠巖、鐵、鉛、鋅、金、銀、煤、瓷土、鉀長石等20多種。境內風景名勝有蓋竹茂荊堂、書京邱氏土堡、鳳山戲文壁畫、東山劍門庵、西吉池塘樓、鳳山吉祥寺、靈福宮等。

中仙鄉

中仙鄉處於縣東南部,東與永泰相鄰,南與德化交界,西鄰坂面鎮,北接湯川鄉。鄉駐地中仙村距縣城74公裡。中仙村原名中村,因位於上村(現上仙)、下村(現華仙)之中而得名。因村境內的西北方有岐山( 岐頂)、東南方有屏冊(酒瓶寨),兩峰對峙,猶如兩位仙人。村內又有7座自然形成的圓形土墩(1974年闢為農田)分布於中仙溪兩旁,酷似河界分明、棋子歷歷的一盤殘局。有「仙人」,有「棋局」,於是演生出「仙人奕棋」之說。因此又稱「中村」為「中仙」。另一說為「中村」村名隨本地方言演變為「中仙」。

中仙銀杏林

宋時屬常平鄉和順裡。明清兩代,屬二十一都、二十二都全部,二十三都、二十五都、二十六都部分。民國23年(1934年),設立尤溪縣第四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組建縣第十一區。1955年9月,第十一區改稱中仙區。1958年撤鄉,設立東方紅人民公社。1959年改稱中仙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中仙鄉。2011年末轄中仙、上仙、玉溪、華仙、蘇峰、嶺下、雙溪、吉華、安寧、吉安、華陽、文井、長門、竹峰、劍溪、善鄰、東華、西華、華口19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375.24平方千米,總人口39918人。

明山湖

中仙鄉擁有豐富的林業、礦產和特色農產品。林地面積有3萬公頃,木材蓄集量達150萬立方米以上,年產商品材達2.5萬立方米,竹林面積達0.53萬公頃,年出產毛竹量達153萬根以上,是尤溪縣的林業大鄉,也是全市十佳毛竹鄉之一。地下礦產品種豐富,已探明的有金、銀、銅、鐵、石灰石、煤、大理石等多種礦物質,是華東地區礦產儲量最多鄉鎮之一。根據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調查,鄉內無煙煤資源量達5389萬噸,金礦石量300萬噸,石灰石儲量800萬噸以上,鉛鋅資源量50萬噸以上,石英石儲量1000萬噸以上,葉臘石50萬噸。

聚奎堡全景

中仙鄉地處戴雲山脈北部,區內山多林深,景觀豐富,其中自然景觀有:西華的明山湖、華仙的太華山、上仙的羅城山、善鄰的龍門洞、劍溪的鳳凰洞、嶺下的水牛坑瀑布等。古建築有:吉安的闇亭寺、竹峰的清巖宮、文井的天后宮、華仙的顯佑宮、西華的聚奎堡、中仙的福星塔等。古墓葬有:華仙的下洋古墓、長門點的吳姓祖墓、文井的彭溪石板墓等。

湯川鄉

湯川鄉地處尤溪縣東部,東與閩清、永泰毗鄰,西與臺溪鄉相連,南鄰中仙鄉,北靠溪尾鄉。鄉人民政府駐地光明村距縣城54公裡,全鄉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舊稱洋面,因這裡有溫泉(本地方言稱「湯」)和高山盆地十裡平川合稱湯川。又據傳古時此處有溫泉三處,故名湯川。

蔬活湯川 香水百合

宋時屬興文鄉長安裡。明清時統十九都、二十都大部分地區。民國25年(1936年)至民國28年屬尤溪縣第二區。民國29年十九都改稱香湖鄉,二十都改稱湯山鄉。民國34年湯山、香湖兩鄉合併為香山鄉。1950年縣內設區,湯川為第四區。1955年第四區改稱湯川區。1958年初,撤區並鄉為湯川片。1958年9月,成立為群星人民公社。1959年改為湯川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湯川區工作委員會」,轄湯川、香湖、埔寧、溪尾4個小公社。1962年湯川區工作委員會撤銷,湯川、香湖公社合併為湯川人民公社。1984年改公社為鄉,稱湯川鄉。2011年末轄山嶺、溪坪、山兜、嶽溪、香林、胡厝、白際、陽星、溪濱、珠建、珠峰、黃林、湯三、下井、光明、丘山、赤墓17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303.86平方千米,總人口17882人。

崇福宮

湯川鄉是尤溪縣首批「省級環境優美鄉鎮」,享有「大米之鄉」、「食用菌之鄉」的美譽。特色農產品有優質稻、高山茶、綠色蔬菜、高山楊梅、湯川小筍、特種水產養殖等。湯川所生產的茶葉中,內含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鹼顯著高於外地茶,特別是普濟茶,能治水腫、白內障、肝炎、痢疾、腹脹、頭暈等症,具有很高的保健價值以及社會經濟效益。「沈溪」高山茶已取得有機認證。湯川所產的楊梅成熟期比較其他地區推遲一個月,是農民致富的好項目。境內溪河水量充沛,森林覆蓋率達75%。位於東南面,地處溪濱、嶽溪和珠峰三村交界處的大模山,海拔1472米,為尤溪縣第一高峰。鄉境內已探明並可供開採的礦產有石英礦、鉛鋅礦等,其中石英礦集中分布在白際村一帶。

大峽谷

湯川鄉歷史悠久,1988年探查發現境內多處青銅時代古人類生活遺址,如湯川村倒墩山、大山、后庄壠遺址與下井村破宿山遺址、光明村東後前遺址等。湯川鄉境內有白巖山、北山巖等自然保護區,融林海蒼莽、群山連綿、怪石嶙峋、神壁鬼鑿、千年古樹、奇花異草、珍奇動物於一體。

溪尾鄉

溪尾鄉地處縣境中東部,東與洋中鎮、湯川鄉毗鄰,南與臺溪鄉接壤,西與城關鎮相連,西北與梅仙鎮相鄰,北與西濱鎮相接,距縣城33千米。鄉駐地溪尾村是半嶺、長華兩溪的匯合處,兩溪合流後,高山穿插套疊,有「山重水去疑無路,匯合雙流已盡頭」之感,故稱溪尾。

宋時屬興文鄉長安裡。明代至民國初期皆為十八都。民國23年(1934年)屬第三區;民國25年屬第二區辛田鄉;民國29年辛田鄉更名為華辛鄉。1950年起,溪尾與湯川合併成立第四區。1953年四區改稱湯川區。1958年,撤片、鄉(鎮),設立人民公社,溪尾為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稱溪尾人民公社。1959年12月撤銷溪尾人民公社,併入湯川人民公社。

逢春寨

稻草龍

1961年成立「湯川區工作委員會」,轄湯川、香湖、埔寧、溪尾4個小公社。1962年湯川區工作委員會撤銷,埔寧、溪尾公社合併為溪尾人民公社。1984年,改制為溪尾鄉。2011年末,溪尾鄉轄湖山、本洋、莘田、秀嶠、長華、溪尾、九峰、高山、埔寧、大寧、綱紀、棗坑12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162.54平方千米,總人口14225人。

莘田村

溪尾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全鄉以菸葉為主要經濟作物,其他主要經濟作物包括以木耳、蘑菇、杏鮑菇為主要品種的食用菌、名特優茶果、蔬菜、茶葉等。工業則以竹木製品加工、紡織為主。境內較為知名的名勝古蹟有始建於明宣德五年(1430年)的半嶺村清靈宮和始建於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本洋村三臺祖殿,以及莘田村蓬春寨、溪尾村趙惠遺址等。

聯合鄉

聯合鄉位於縣境北部,南與梅仙鎮相鄰,北與南平市交界,東接西濱鎮,西連沙縣鄭湖鄉。駐地聯合村距離縣城37公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時,將原來的塔兜、連源、洋嶺、南山、後林5個保合併稱為聯合鄉,寓聯合、團結之意,聯合由此得名。

聯合梯田

宋時屬興文鄉安福裡。明清時屬十都、十一都、十二都區域。民國時期設塔雲鄉、雲嶺鄉、雲源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屬縣第二區,1952年獨立改為第九區。1958年為英雄人民公社。1959年6月改稱聯合人民公社。1959年12月併入梅仙人民公社。1972年12月由梅仙公社劃出重新成立聯合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聯合鄉。2011年末轄聯東、聯合、聯南、聯西、東邊、連雲、雲山、下雲、嶺頭、吉木、惠州、湖洋12個行政村。轄區總面積104.76平方千米,總人口20644人。

伏虎巖

聯合鄉是尤溪縣唯一的革命老區鄉,古時還是尤溪縣至延平府(今南平市)陸路交通大道。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黃豆、檳榔芋、大薯、甘蔗等,主要特產花生、銀杏、明糖等久負盛名。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鉛鋅、鈾、鎢、石英礦以及閃長巖、花崗巖、石灰巖等。東邊村林兜自然村的花崗巖石,以儲量豐富、質地堅硬、用途廣泛而遠近聞名。

連雲村

聯合鄉旅遊資源豐富,以南宋古蹟伏虎巖景區較為知名,景區內主要建築有石門祖殿、文昌閣、石門塔、接佛亭、覽勝亭、觀音堂、虎嘯亭、泰山宮、虎巖洞和摩崖石刻等,其中石門祖殿始建於宋淳熙年間,因巖壁如門故名石門,大殿匾額「石門殿」為清康熙皇帝御賜。境內的聯合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綿延整個高山片區的東邊、連雲、雲山、下雲4個村,眾多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構成了神奇壯麗的景觀,先後獲得中國最具魅力梯田之一、福建最美的梯田、發現海西之美十佳景點、福建省攝影創作基地等榮譽稱號。

看完這些,你們是否對自己的家鄉更加了解了呢?

來源:《尤溪縣地名志》

福建微尤溪綜合整理

,
同类文章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你想燒香和崇拜佛嗎?

雖然人們聽說過他們的手,但每個人都真的明白有很多人。手有歷史悠久的歷史,而這個過程的發展過程也更加艱難,對我們進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人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命運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生命線分支分叉20種圖,即新分叉更困難

手掌中有許多線條,這些線條不同。而不同類型的手蛤與它的含義不同。事實上,手的類型非常多。一般來說,我們明白我們必須知道屬於自己的一隻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命運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女人手在川志紋理,四川條紋,一個女人有一個強大的

四川鑲邊這隻手是以相同的方式,而手不同,它代表的意義是不同的。男女的結果也有這樣的手階段也不同。當然,雖然手可以看到我們的命運,但我們將在一生中生命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有一種手工製作的飢餓,汞極為開發。

對於一些更好的人來說,他們很容易賺錢,可能會突然有一天,他們的生活會有意想不到的財富,這種意外的財富可以讓你更好地生活。但是,沒有人能擁有如此美好的生活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智能線條突然扭轉了智慧。

事實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改變他們的手,因為我們的手會改變,這也改變了我們的命運。我們的一隻手會改變。這隻手代表著我們一天的命運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WISDOM線條被破壞,但佈線很難發展

我相信大多數人沒有仔細理解握手,但每個人都必須聽到它,但手有一個漫長的歷史,但還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事實上,注意你的手。好處,因為它代表著我們的命運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6種面部男人注定要在窮人的窮人中有一個典型的可憐的臉

臉是一個非常神奇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通過它看到一個人的命運。許多人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所以他們會去手和自己的出生和八個角色,看看他們的命運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女人臉,大,全圖,長期以來,已久期待著

每個人都可能有一個長的痰液和身體部位的不同位置,而不同地點的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最明顯的是最常見的是人臉上的痣。在我們臉上有很多職位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掌心掌心手掌的手掌手掌手掌的女人?

不同的雙手有不同的財富,有些可能具有平穩的水流,有些可能是粗糙的壽命。在性質中,手相對發展一個人未來的財富。如果一個女人真的有一隻手掌,那麼未來會發生什麼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一個男人可以在右手結婚嗎?

對於女孩來說,嫁給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們看不到。有些人不能結婚。如果你結婚,他們的婚姻生活不會幸福。人們,人們,你可以擁有幸福的婚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