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戰鬥民族叫什麼(戰鬥民族俄羅斯)
2023-10-18 12:02:40 3
說起俄羅斯人,我們都習慣性地稱之為戰鬥民族,比如在2016年世界盃上,200名俄羅斯球迷愣是把幾千名英國足球流氓給幹趴下了。後來普京也曾在道歉中十分不解,為什麼俄羅斯人這麼猛?每年俄羅斯人在「謝肉節」上,公開進行群毆,在我們看來都進入文明社會了,為什麼還有這種野蠻的遊戲呢?這其實源於這個「戰鬥民族」的傳統。
說起俄羅斯民族的起源必須要從斯拉夫人說起,因為斯拉夫人是歐洲最古老的民族集團。在羅馬帝國時代,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野蠻民族。這些斯拉夫人經常打劫羅馬帝國,不過也是被羅馬帝國隨意奴役的對象。因此在拉丁文中斯拉夫「Slav」也有奴隸的意思,但是在這些斯拉夫語系的俄語,波蘭語,以及塞爾維亞語中,「斯拉夫」又有光榮的含義。
據現代分子生物學以及考古發掘研究發現,斯拉夫人起源於中歐地區,也就是今天的波蘭維斯瓦湖畔,這些最早的斯拉夫人祖先開始向東,向南,以及向西進行大規模的遷移。大概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也就是我們的周朝時期,斯拉夫人的各個部落已經散居到歐洲的中部和東部了,居住的範圍包括易北河流域,伏爾加河上遊等地區。
這些斯拉夫人身材高大,能夠忍受寒冷,並且靈活機巧,非常善於攻城掠地。拜佔庭帝國時期,斯拉夫人分裂成東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以及南斯拉夫人。
東斯拉夫人就是今天烏克蘭人,以及第聶伯河畔的俄羅斯人,他們主要以遊牧和農耕為主,到了公元8世紀東斯拉夫人社會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以前的原始社會瓦解,形成了以地域關係為基礎的公社。
因此到如今,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以及白俄羅斯人,他們都認為自己是有共同血緣,文字以及語言,其中俄羅斯人在東斯拉夫人中人數最多。
在公元8世紀,在歐洲和亞洲之間有一條重要的商路,它起源於今天的瑞典,經過波羅的海,進入俄羅斯境內,然後向西到烏克蘭,隨後順著第聶伯河到達拜佔庭帝國君士坦丁堡。
來自俄羅斯的這批東斯拉夫人,也被稱為瓦良格人,他們不但繼承了東斯拉夫人的高大身材,而且好勇善鬥,經常在海上探險,而德語中的「瓦良格」就是海盜之意。這群俄羅斯人對歐洲的各國進行了多達30多次的毀滅性的搶劫,他們經常以海島作為根據地,對來往船隻進行搶劫,搶劫到的貨物還以商業的形式販賣。
看到這裡是不是發現,這個特徵和遊牧民族的蒙古帝國,是不是很像呢?蒙古人一邊進行搶劫,另外一邊卻在經商。在公元1206年,蒙古部落首領鐵木真建立了大蒙古國,在1236年鐵木真的大兒子拔都開始率領大軍西徵,這批蒙古大軍比瓦良格人更狠,他們所到之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歐洲人甚至都把這些蒙古人稱之為「上帝的鞭子」,認為這是上帝派來懲罰他們的。
而當時的俄羅斯人面對蒙古人的進攻,無力抵抗,於1238年被徵服,蒙古人建立了金帳汗國。從此俄羅斯迎來了長達240多年的蒙古人統治時期,這麼驍勇善戰的俄羅斯人為什麼會被蒙古人統治呢?主要是蒙古人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大了,當時中國強大的宋朝都抵擋不了,而且當時俄羅斯處於四分五裂之中,形成不了一個有效的抵抗力量。
蒙古擴張
在徵服俄羅斯過程中,蒙古人常常把俄羅斯人的頭顱砍下來當作飲酒的杯子,這讓當時俄羅斯人不寒而慄。金帳汗國成立之後,每年都會派人到俄羅斯各地徵稅,面對俄羅斯人當然以暴制暴,讓當時俄羅斯人不得不服。因此蒙古人的到來,不但沒有給俄羅斯人帶來文明,反而讓他們走向更加野蠻。而且蒙古人非常善於利用俄羅斯人好鬥的民族性格,順勢而為,比如俄羅斯人喜歡在「謝肉節」上進行群毆比賽,於是蒙古人不但縱容民間鬥毆行為,而且還官方舉辦這類比賽。
謝肉節又稱春耕節,目的是送走嚴寒,迎來春耕,但是東正教傳入俄羅斯以後,要求春耕節之後40天的時間裡,不能吃肉,也不能喝酒,更不許唱歌跳舞。於是謝肉節成為俄羅斯人最後的狂歡,在這天大塊吃肉,大碗喝酒。酒足飯飽之後還要找一點娛樂項目吧,於是村子中那些精壯的小夥子開始在村子的空地上,進行大規模的群毆。
在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有一場打群架的戲,在那個年代,各大院或者工廠之間,青少年經常會為榮譽而戰。這種大院或者工廠,就是一個獨立的小社會,人們在這裡上學,就醫,生活,一直終老,其形式就是源於俄羅斯的村社,在學習蘇聯老大哥的時候引入中國。於是我們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看到,為各自大院群毆的場景,其實這種群毆在當時的蘇聯也是非常常見。不過蘇聯更加講規則,不能偷襲,更不能拿板磚,只能用拳頭決勝負。
即使在古代,俄羅斯人打群架,也還是有一系列規則的,比如打鬥的時候不許心懷仇恨,不許拿武器,不能打已經倒下的人,如果打鬥過程中發生了死亡等情況,互相不能追究責任,為了公平起見,雙方的人數還必須相等,而且打鬥過程中不能踢對方私處等等。
在打鬥這天,除了金帳汗國官員,還有當地的長老也會過來維護秩序,這種打鬥姑娘們參與的很少,她們會在一邊加油吶喊,同時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心上人。有時候他們還會點燃稻草來助興,場面非常熱鬧。
在金帳汗國統治下,後來崛起了一個莫斯科公國,這個公國的大公叫伊凡一世。他非常聰明,通過巧立名目,聚斂錢財,一方面擴大自己的腰包,另一方面賄賂當時的金帳汗國,並且他還派出大量的人員,攜帶大量的黃金珠寶,去遊說金帳汗的大臣以及妻妾子女們。因此就從金帳汗那裡獲得了「弗拉基米爾和全羅斯大公」的稱號,同時也獲得授權代理整個俄羅斯的稅收,同時他還假借叛亂之名,吞併其他公國。
伊凡一世
就這樣莫斯科公國發展得越來越壯大,它的經濟實力以及軍事實力都達到了鼎峰。1359年,年僅十歲的德米特裡繼任了莫斯科大公,他一心想要領導俄羅斯人擺脫金帳汗的統治,經過他不斷發展壯大,金帳汗也感覺到了莫斯科公國的威脅。於是在1380年,金帳汗最高統治者馬麥汗率領20萬大軍,準備與莫斯科公國決一死戰。戰爭最終以莫斯科公國勝利告終,馬麥汗被自己的部下砍死,俄羅斯人從蒙古人手中重新奪回了自己的家園。
俄羅斯人那種儀式化的群毆傳統,在蘇聯時期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傳統即使在蘇聯解體以後,也頑固地遺傳給了新生的俄羅斯聯邦,成為俄羅斯文化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