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帝同奢共儉的高力士
2023-10-16 11:12:54
1
唐玄宗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的時候,皇帝李隆基就十分寵信宦官,往往讓他們當三品中將,宦官府門前也是旌旗獵獵、儀仗森嚴。宦官奉命出使經過各州,那些沿途地方官吏都得像侍候大爺一樣奉承侍候他們,生怕有了怠慢被他們在皇帝面前陰參一本。所以官員們給宦官的賄賂也特別大方,每次宦官下去視察,相當於是大發橫財。京城長安周圍的豪華住所,三分之一以上都掛上了宦官的戶頭。
而在宦官當中,高力士、楊思勖當然是他們之中的佼佼者,一文一武,最得寵幸。
高力士受到皇帝的寵幸那是前所未有的,唐朝宦官的權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頂峰。
高力士是當時的「影子皇帝」,幾乎每天都在皇宮裡幫皇帝看各地奏章,代行皇帝職權,而且小一點的事情由老高幫皇帝代辦了,也就是說高力士當時是二皇帝,職權比所有內侍外臣都大。
李隆基還十分得意地表 揚老高:「高力士當值,我睡覺 最安心最香甜。」
2
高力士是太監,按理說是不具備結婚條件的,但是,當時的官員們都希望能把自己的女兒嫁給高力士,以求自己的「遠大光景」。
最終,高公公娶了一名官員的、被譽為國花的女兒為妻。
高力士當然投桃報李,在皇帝跟前一陣美言,嶽父被提拔為四品少卿。
當高力士的嶽母去世後,朝野上下的政治公關又開始了,大小官員都爭先恐後前去弔唁致祭,當然也不會忘了大包小包地去,總之從他家門口一直到墓地,簡直就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像趕集一樣熱鬧,堪比王侯將相級別的葬禮。
即使如此鋪張浪費高調腐敗,已經腐敗慣了的李隆基也當然不會責怪,小巫見大巫也沒什麼好說的。
3
高力士原本也是一個官宦世家子弟,因株連罪被抄家,後成了太監。他家學淵博,能文能武,有著非凡的政治眼光和處理政事的決斷能力,所以李隆基給他二皇帝的權力也是有理由的,因為他確實有政治才能。
他曾參與了李隆基前期的兩次重要的政治鬥爭,在擁立李隆基為太子和皇帝的兩次宮廷政變中,他都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李隆基一邊,並積極出謀劃策,頗有大將之風,所以深得李隆基的信任和寵愛,從此不離左右。他和皇帝稱兄道弟、情同手足,成,為核心決策層人員。
一次,唐玄宗李隆基和高力士討論國家大事,表示現在天下太平,國富民強,他準備把權力交給宰相李林甫。
高力士沒有對李林甫加以恭維,還提醒皇帝說權柄不要輕易授人,不然的話被其利用權力興風作浪,國家堪憂啊。
唐玄宗聽後立馬感到十分不快,你這不是變相罵我老糊塗嗎?
皇帝不高興,後果很嚴重。善於變通的老高也立馬做了自我批評,說皇上不要和臣計較什麼的,你就當我胡說八道就行。
李隆基一聽到老友如此一說,於是又親熱地拍著他的肩膀說,沒事。來,喝酒,於是又當沒事發生過一樣,這也就是老高的所謂「諫而不犯」吧?
4
奸相李林甫早就知道皇帝李隆基只想娛樂不再勤政愛民,於是就動歪腦筋專門惑主,有意充實關中,造成長安一帶蓄積殷富的假象,讓李隆基產生天下到處富得流油、國泰民安的錯覺,用以助長李隆基志得意滿、驕傲自大的情緒。
果然不出所料,李隆基以為天下如此富庶,自己也算是功德圓滿,退隱之意立現,諸事讓李林甫打理。
高力士表現出正氣凜然的樣子,找機會向皇帝批評奸相李林甫誤國害民。高力士還看出了節度使安祿山的狼子野心,給昏頭昏腦的李隆基旁鼓側擊地敲了一下警鐘。
當然,高力士的錚錚諫言,李隆基基本上當是放屁一樣,依然寵信奸相和野心家邊將,沒有任何改變。
這年秋天,滂沱大雨連續狂下了六十多天,有點天怒人怨的味道,各地受災嚴重,莊稼減收了一大半。
李隆基看到天公發怒,自己居然也有點心慌。這次,高力士居然沒有再耍滑頭,甚至有點嚴厲地批評了恩主李隆基不理朝政、荒淫誤國的錯誤做法,可能也算是生命中最激烈的一次了。因為事情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時候,可能連生命也置之度外了,做宦官做到這種愛主愛國程度,雖然不能與造紙的蔡倫和航海的鄭和的歷史地位相比,也算是難能可貴了。
5
安史之亂爆發,唐朝政權命懸一線,直到楊貴妃命喪馬嵬坡,李隆基才悔恨交加地對高力士哭訴道:「悔不聽卿言,致有今日之禍!」
歷時8年的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但耗費了大唐太多的元氣,唐朝一蹶不振。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做太上皇已久的皇室「三無」人員——無面、無權、無職的李隆基,總是悶悶不樂地想找人聊天,了解國內形勢,以解老來之寂寞心靈,即使是如此可憐的願望也讓人加以阻攔。因擁立太子為帝有功的大宦官李輔國,知道肅宗父子心有芥蒂互相提防,也怕李隆基暗中發力捲土重來,於是誣奏李隆基與高力士「日與外人交通」,有不軌舉動,密謀把李隆基從興慶宮遷至太極宮加以管制。
他們先騙李隆基到太極宮玩樂,當李隆基騎馬行至睿武門時,以李輔國為首的五百名全副武裝的禁軍,藉機攔住了李隆基一行的去路,命令他們全部移居太極宮。李隆基受驚差點整個人掉下馬來。
高力士當然看出了李輔國來者不善,二邊穩住唐玄宗,一邊上前厲聲斥責李輔國:「你面前的人是當過皇帝的,你不過是我的手下,不宜無禮,趕緊下馬!」
不可一世的李輔國果然發了呆,回過神後才陰陽怪氣地冷笑道:「高公公,現在是什麼時候了,你還真是榆木腦袋不開竅!」這個當然是赤裸裸的威脅,隨後還氣急敗壞地一刀砍死了站在高力士身邊的一名小宦官。
高力士知道李輔國來橫的了,求饒也沒有用,再也沒有退路了。豐富的從政經驗使他立馬有了應對措施,於是直接對那五百禁軍士兵大喊道:「見了太上皇,還都不快跪,難道你們沒有王法不成!」
五百禁軍都被高力士的氣概鎮住了,然後跪倒齊呼「太上皇萬福。」
劍拔弩張的局面總算是解除了,不過聰明伶俐的高力士也知道死罪可恕活罪難饒,去太極宮受監管那是不可避免的了,於是他命令道:「李輔國攏馬!」
驕橫的李輔國居然也鬼使神差沒脾氣地乖乖把馬韁繩拉住,與高力士一左一右牽著唐玄宗的馬,一路順風順水地把李隆基平安護送到了太極宮。
後來李隆基還握住高力士的手千恩萬謝地說:「沒有你我早就成為刀下鬼矣!」
最終,李隆基去世後,高力士成了皇帝唯一陪葬人,有人還據此說他是「千古賢宦」,不管怎麼樣,他生為李隆基生,死為李隆基死,兩個人榮辱與共了後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