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電文學 WALKMAN漫漫路之MP3隨身
2024-12-15 19:30:08
數位音樂格式MP3問世後,很快就成為年輕人趨之若鶩的檔案格式。曾有專業網站統計,一直以來MP3都是網際網路上最熱門的搜索關鍵詞。一面是網絡唱片界唱片業老闆們的申討;一面是數以百萬計的網友,從來沒有一種音樂格式會如此讓人愛恨交加。
MP3技術可謂音樂史上劃時代的革命性技術。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一切都源於20世紀80年代一位德國青年的博士論文。 這位被稱為「MP3之父」的德國人名叫Karlheinz Brandenburg。1980年時還在求學的他就開始研究數位音樂的壓縮技術,並以此作為自己博士論文的方向。和所有單純的科學家一樣,他從未想過自己的論文會啟發一次革命。在MP3格式已紅透半邊天時,他如此回應記者的採訪:「1988年有人問我,這篇博士論文未來下場會如何,我說,就像其他博士論文一樣,躺在圖書館落灰。誰料到它會演變成使用者多達數百萬人的技術,簡直就像做夢。」
「是唱片老闆拋棄我們」
1989年Brandenburg的博士論文,只是理論依據。MP3之路的開始,要從Brandenburg進入德國頂尖的研究機構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並組成MP3研發小組開始。 想當年,Brandenburg的研究小組所用的計算機須花10小時才能為長約1分鐘的數位音樂文件解碼。而這一切只不過是困難的一小部分,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如何讓音質不因壓縮而流失。為此,他必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戴著專業耳機,把某些音樂的段落聽上一千遍。另一個煩惱是,不同的音樂種類壓縮後會有不同反應,音樂品質會因此損失多少,卻不是研究員能夠輕易拿捏和預見的。
隨著計算機運算速度的飛速提升,Brandenburg的研究小組終於在1995年制定出了MP3標準。免費提供的MP3軟體下載,讓這項新標準迅速在網際網路中佔據一席之地。幾年後,MP3的發展讓所有唱片業的老闆集體失眠。對此,Bran-denburg認為,網絡音樂交換及盜版行為泛濫是唱片業「自食惡果」!早在1995年,他便向各唱片公司提及這種未來可能改變世界的技術,但研究小組得到的回答卻是:「嗯,這是個不錯的想法。我們會繼續留意。」坐失先得MP3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