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向物流業滲透:貨運司機不發愁
2025-03-05 12:40:24
泡泡網企業頻道頻道12月9日 「10噸橘子拉到石家莊,要13米高欄車」。跑了十年貨運的王師傅用手機找貨時,看到這樣一條正符合他的信息,幾下點擊之後便同貨主達成了交易。而在此之前,他為了找貨每周都得開著車空跑100多公裡。
王師傅使用的這款軟體名為貨車幫,由阿里雲計算為其提供基礎支撐。通過它貨運司機可以看到貨主發布的需求信息,也可主動發布自身車輛信息,被認為是物流行業的快的打車。
「我們希望通過這款產品,把貨主和車主直接聯繫起來,讓信息變得透明、可信任,把社會物流的效率提升上去,同時讓車主不再成為虛假信息的受害者」,貨車幫科技聯合創始人唐天廣表示,為此他們採用了「最笨的」面對面貨主信息確認與最聰明的雲計算技術,只為讓貨運司機又苦又累的長途奔波能變得輕鬆一些。
此前,貨車幫科技曾對成都物流基地2萬臺貨車進行過一項調研,結果顯示貨車配貨周期通常為5-7天,配貨過程中53%的司機是空車從周邊城市跑到成都物流園找貨,這其中57%的貨車司機還需要再跑到外地裝貨,平均算下來一輛貨車配一次貨需要空跑100公裡。照此推算這2萬臺貨車每周累計放空行駛裡程將達到200W公裡,對應的油耗是40W升之巨。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一份報告間接佐證了這一結果:2013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超過10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18.0%,是美國8.5%的2倍有餘,物流成本明顯偏高。
唐天廣認為,伴隨雲計算與大數據這些基礎技術的成熟,通過更多類似於貨車幫這樣企業的努力,中國的物流成本有望最快五年以內達到美國的水平。
除了降低社會成本之外,貨車幫採用的貨主面對面審核機制也避免了詐騙行為的發生。在此之前,多有不法分子以中介身份聯繫司機,謊稱有一批貨需要運輸,從而騙取司機定金。「貨車幫採用的是非開放式註冊機制,貨主和司機的註冊需要通過地推及客服人員面對面審核,對於貨主發布的信息貨車幫還會進行審核」,唐天廣介紹,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的團隊有近600人的原因,其中地推和客服人員佔了很大比例。
目前,每天有數十萬司機與貨主不停的刷新軟體界面和發布信息,通過貨車幫平臺達成的貨運日訂單量近5萬筆,貨物價值過億元。在訂單達成後,貨車幫還會對接單車輛進行全程定位跟蹤,數據實時傳輸至雲端。這背後阿里雲計算為其提供了穩定、快速、安全的系統支撐。
「因為模式的創新性,系統經常會受到一些行業既得利益者攻擊,阿里雲計算平臺的安全防護能力為我們提供了極大幫助。」對於採用雲計算的好處,唐天廣認為,在「笨重」的物流行業,貨車幫變得更輕、更快,進而才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服務司機與貨主。■
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