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文章:成功其實很簡單
2025-03-09 16:19:26
在達到預期的目標的過程中所做出的努力,陋習的變改,良好習慣的養成,困難的克服,甚至任何一小點的進步,只要是好的進步都算是成功。小編為您提供了幾篇勵志文章:成功其實很簡單,快來看看!
勵志文章:成功其實很簡單【1】
「吃盡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錯!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錯!
很多人以為:成功必須是忍受了很多的痛苦之後才能得到的快樂,以為成功是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努力才有機會,以為成功離我們很遠,以為成功是少數人的專利,以為成功故事的主角只能是別人…...這就大錯特錯了。
成功其實很簡單!快樂其實很容易!
我並沒有說成功很容易,而是說很簡單,簡單卻不代表容易。有很多道理是非常簡單的,但卻很不容易做到,往往最簡單的就是最難做到的。而容易則代表我們能輕而易舉地做到過,快樂其實很容易,想一想,快樂從前是多麼容易就「佔領」了我們。據統計:小孩一天平均笑300次,成人一天平均笑17次。快樂之所以容易是因為快樂本身是一種我們可以選擇的權力,只是我們年紀越大,選擇時的附加條件就越多,就越難得到。成功的定義因人而異,但所有的「成功」的根本目的都是追求符合個人價值觀和信念的快樂的感覺,快樂的準則雖然各有不同,但表達的方式大同小異,當然,違背社會道德規範、損害他人利益的快樂是無法長存的。
請問:「你在路上看到過幾個面帶微笑的老總?」很多人羨慕、渴望、甚至將目標設定就是當老總、老闆,但是可能從來沒有捫心自問:到底是因為別人羨慕、自己盲目,抑或是真正自己內心的欲望。許多人爬到了梯子的頂端,但發現梯子靠在不該靠的牆上。可能有很多人等到了「成功」的巔峰時,才弄清楚自己當初的真正動機,卻已悔之晚矣。
當卡耐基(dalecarnegie)小時候,曾夢想要成為一個足球健將。一位大學教練告訴他,這個目標他不會達到,而且不可能達到。卡氏毫不猶疑,開始分析他的問題。他記下了他的目標,並研究如何達到這些目標。使他大感驚異的是,他發現他真正想要的不是做一個足球明星,而主要是希望獲得那足球明星所享有的如雷掌聲與名氣。不久,他發現,如果發展他的天才,使自己成為一名公開演說家,可以贏得更長久而更熱烈的掌聲。他的演說極為成功,後來竟寫了一本關於公開演講的專書,並借著著名的演講學校,幫助了成千成萬的人成為了不起的演講家。
事實上,任何不能帶來真正快樂的成功,不能稱之為成功;可能那會是別人眼裡的成功,但決不是你自己認定的成功。很多大家認為的「成功者」,他(她)自己卻並不快樂。事實上,很多達到「成功」的人悔不當初,他們直到後來才終於了解,自己奮力追求的「成功」根本沒有盡頭,他們在心理上、精神上囚禁在自己辛苦塑造起來的角色裡,鬱鬱寡歡,苦不堪言。努力去追求成功並不表示你達到了目的,努力之後能換得快樂和滿足才是最重要的,而這種快樂和滿足都是建立在有益於社會、有利於他人才能持續、長久。
人乃是為內心所形成的各樣感受而活————湯瑪斯·布朗爵士
一件令你感到痛苦的事情你能做多久?答案是:做不久。安東尼·羅賓說:「人生中所做的每一件事,不是為了逃避痛苦就是為了追求快樂。是你所認定的快樂和痛苦決定了人生。」而我們對痛苦和快樂的認知差異就造成了態度、行為的差異,也就導致了不同的結果、不同的人生際遇。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在大家都以為苦不堪言的事情、都不願意去做的事情當中找到樂趣或是賦與新的意義和價值,足以讓他們願意堅持、甚至樂此不疲,從而做到常人做不到的事情,得到常人得不到的東西。只要你做的是發自內心的,你過後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嫉妒,也不會計較被認得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
若結果是痛苦的話,我會竭力避開眼前的快樂
若結果是快樂的話,我會百般忍耐眼前的痛苦
————蒙田
如果我們可以將成功路上必須忍受的「痛苦」,轉化成「快樂」的感覺,那麼我們不僅可以在成功的終點享受到成功的「快樂」,更可以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快樂」地成長、「快樂」地改變、「快樂」地進步———「快樂」地成功!
古語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意思是一個喜歡做某一件事的人會把事情做的比僅僅知道如何做的人做的好;而一個能從做某一件事當中享受到樂趣(快樂)的人會把事情做的比喜歡做某一件事的人做的更好;所以,快樂才是成功的根源。
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求成功,而成功者卻寥寥可數呢?美國曾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竟然有98%的人工作不快樂。難怪在這個世界上只有2%的人能堪為成功者,那是因為成功的人通常都非常熱愛他們的工作,而且工作時他們都很快樂。華德·迪士尼說:「一個人除非做自己喜歡的事,否則很難有所成就。」英國有句諺語說出了快樂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如果希望活得快樂,就去找一件自己非常喜歡、做起來又蠻自在的事。然後因為做得太好了,接下來就會有人付錢來請你替他們做。
對於許多人來說,要找出他們真正喜歡的工作比登天還難;要找一個自己擅長的行業還比較容易,甚至要找到一個待遇不錯的工作也都不是問題——即使他並不喜歡。所以我們必須從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地方著手。究竟你自己最重視的和最想追求的是什麼?換言之,你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為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現主宰我們的信念和價值觀,了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快樂和痛苦?使我們能清醒、理智地用付出的代價去衡量獲得的成功。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清醒的面對現實,把握髮展趨勢,客觀的評估自己,選擇正確的方向。
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當初赴日學醫,是為了國人健康的體魄,不要永遠背負「東亞病夫」的稱號,為了能振興中華。後來發現學醫並不能實現他的目標,於是放下手術刀拿起筆桿子,用文學喚醒國人的靈魂,用筆桿子和敵人作鬥爭。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在快樂成功中,成功意味著沉浸在輕鬆快樂地達成目標的感覺裡,快樂地成長就是成功!
勵志文章:成功其實很簡單【2】
同學們,你們知道成功的公式嗎?成功的公式就是: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很多人都想讓自己成功,讓自己有美好的前途,可是他們為什麼不能如願以償呢?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成功需要艱苦的勞動,需要正確的方法!如果沒有頑強的毅力,沒有正確的方法,他們怎麼可能會成功呢?
下面我們來看一個故事: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臥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几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臥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遊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鐘裡,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遊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鐘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一帶向箱子書。途中列車震蕩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几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閒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裡,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是啊,贏得了時間就是贏得了一切,毛主席就是這樣學習,才走上了成功之路。同學們,如果你也想成功,就記住成功的公式吧: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