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2023-12-11 16:36:12 1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扭住發展不動搖,奮力實現我市經濟浴火重生。小編收集了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歡迎閱讀。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一)
在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紅色文化,是我們上黨老區的傳家寶。無論在血雨腥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意氣風發、激情燃燒的建設年代,還是在波瀾壯闊、生機勃勃的改革年代,紅色文化一直激勵著長治人民奮勇前進。在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徵程中,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太行精神,從中汲取昂揚奮進、團結拼搏的精神動力,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從堅定理想信念著手,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今天,我們面臨著「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廣大黨員幹部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把全市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的力量凝聚起來,以我們身邊鮮活的典型申紀蘭、段愛平、申飛飛等模範人物為榜樣,堅定信仰,忠誠不二,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繼承優良傳統,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太行兒女的奮鬥歷程,既是一部氣勢恢宏的革命戰爭史,也是一部感天動地的作風建設史。在新的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面臨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特別是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各級幹部要勤思勤為不懈怠,真抓實幹不浮躁,清正嚴明守紀律,以經濟發展的新成效,造福一方百姓。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攻堅克難,大膽實踐,走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長治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是必然選擇。我們要緊密結合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三去一降一補」,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傳統產業循環率、新興產業佔有率和節能降耗減排率,既要以堅忍不拔的精神把地下資源的文章做好,更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把地上資源的文章做好,加快採掘文明向製造文明轉變,加快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加快粗放增長向綠色發展轉變,早日實現資源城市向經濟文化城市的轉型。
在新形勢下弘揚紅色文化,就是要扭住發展不動搖,奮力實現我市經濟浴火重生。革命先烈流血犧牲,就是為了讓我們過上幸福生活。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必須致力發展。唯有發展才能破解制約長治發展的「瓶頸」,進而以發展之力蓄積突破之勢。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們既要把「兩學一做」抓好抓出成效,又要把活動煥發出來的政治熱情和進取精神轉化為推動發展、造福百姓的實際行動。各級各部門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按照省委駱惠寧書記的安排部署,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重大思路和要求,堅持在項目建設上下苦功,堅持在回穩促增上做文章,堅持在改革創新上出真招,狠抓安全生產不鬆懈,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安全穩定,繼續辦好民生實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進取精神,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追求卓越、爭創一流的幹事激情,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實現山西振興崛起作出長治應有的貢獻。
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回顧沂蒙歷史,我們可以自豪地說,在沂蒙精神的淬鍊下,沂蒙黨政軍民也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沂蒙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沂蒙歷史文化和感天動地的沂蒙紅色文化。作為沂蒙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沂蒙精神既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又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如果說沂蒙紅色文化是沂蒙黨政軍民的文化基因,沂蒙精神就是沂蒙黨政軍民的靈魂,這種基因與靈魂構成了沂蒙黨政軍民的「特質」,是沂蒙黨政軍民「最有理由自信」的「根本」所在。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臨沂時指出:「山東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傳統,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的沂蒙精神,對我們今天抓黨的建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沂蒙精神含著雙重主體、雙重內涵,一方面是沂蒙黨政軍及其精神,另一方面是沂蒙人民及其精神,兩者構成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
從沂蒙黨政軍這個主體看,表現出「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大仁」。這種「大仁」是「仁政」的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治理理念與馬克思主義政黨理念的深度融合。從沂蒙人民這個主體看,表現出「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大義」。這種「大義」是「義理」的升華,是中國傳統社會核心價值觀與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深度融合。沂蒙黨政軍民還共同具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戰爭年代表現為「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在和平時期表現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這種「奮發有為」精神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在齊魯大地的展現,深刻體現了齊魯文化的精髓。
由此看來,與沂蒙精神的雙重主體相匹配,沂蒙精神的內涵體系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大仁大義、奮發有為」,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深度融合,是齊魯文化在現當代的傳承發展,不僅能夠完整概括沂蒙精神的雙重意蘊,也可以充分展示新時期山東精神的精神內核。弘揚新時期沂蒙精神,就是要在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沂蒙精神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的基礎上,堅定沂蒙文化自信,弘揚沂蒙黨政軍民「大仁大義、奮發有為」的精神,重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黨群關係。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內容而言,要做到一個「深刻認識」,把握三個「著力點」。一個「深刻認識」,就是要深刻認識到,沂蒙精神不僅是人民群眾「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是黨政軍「胸懷群眾、引領群眾、愛護群眾、奉獻群眾」的精神。三個「著力點」,一是要充分運用沂蒙文化資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深刻揭示沂蒙精神與中國精神的內在聯繫,弘揚中國精神,凝練中國共識,匯聚中國力量,共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三是把握沂蒙精神的精神實質,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教育,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主體而言,要牢固樹立「雙主體」思維。一方面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與軍隊這一「主體」,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深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努力做好黨的群眾工作,為了人民的利益無私奉獻。另一方面是人民群眾這一「主體」,要高度信任黨、真心擁護黨。沂蒙精神生成與發展中客觀存在的「雙主體」,意味著傳承與弘揚沂蒙精神也客觀存在著「雙主體」,任何一個主體的缺位,沂蒙精神的傳承與弘揚也無以為繼。
就弘揚沂蒙精神的路徑而言,要做好「三個節點」的有效銜接。一是做好沂蒙精神的理論研究。要尊重歷史,著眼現實,與時俱進,加強研究,充分挖掘沂蒙精神的時代價值。二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宣傳教育。要把沂蒙精神融入區域國民教育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教育黨員幹部群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三是做好沂蒙精神的實踐。實踐沂蒙精神,黨員幹部要踐行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人民群眾要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青少年學生主要是踐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價值觀。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