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身經百戰的劉備為何竟被書生陸遜打敗?
2023-03-30 20:11:27 2
夷陵之戰是三國三大戰役中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後三國局勢基本穩定,夷陵之戰也因此被認為是前後三國的分界點之一。夷陵之戰中,蜀漢軍的總指揮是劉備,劉備一生徵戰無數。作戰經驗豐富,又為何在夷陵之戰中卻被東吳書生陸遜打敗?
夷陵之戰前,孫權設計襲取荊州,荊州守將關羽被擒殺,關羽本是劉備結拜兄弟。劉備自然大怒,因此吳、蜀兩國結仇。兩年後,劉備稱帝。為奪回荊州,再為義弟關羽報仇,決定出兵伐吳。
孫權得知劉備要來攻打東吳,自然懼怕,便派使者出使蜀漢求和,劉備斷然拒絕。丞相諸葛亮和眾臣也紛紛勸諫劉備不要輕易伐吳,因為蜀漢的戰略基礎是「聯孫抗曹」,若孫劉兩家兵戈相見,定會給曹魏機會。劉備此時已被關羽被殺的仇恨蒙蔽了雙眼,諸葛亮勸諫不住,只能在成都鎮守,劉備親自帶兵出徵。
劉備帶兵5萬,再加上西蜀番將沙摩柯帶來的2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向吳國進發。而東吳見和談不成,只能應戰,孫權任命了原是書生的陸遜為大都督,統領東吳5萬人馬抗敵。
戰役初期蜀國攻勢極兇,吳國節節敗退,後來退到了夷陵,雙方在此僵持。相持了半年之中,蜀國一直引誘吳國出兵來戰,可陸遜一直命令士兵只守不攻,之後陸遜看到蜀國士兵因在夷陵之中紮營,後勤保障不足,而軍心大散之際。毅然發兵進攻蜀軍。陸遜還看到蜀軍的營寨是連營所扎。便使用火攻,當時夷陵之上,蜀軍八百裡連營被燒,火勢滔天,蜀軍大敗。最後蜀漢全軍覆沒,只有劉備被眾將所護,倉皇逃回白帝城。
夷陵之戰中,因劉備報仇心切,一直急於攻打吳國,還不佔地利,扎連營八百裡。而吳國陸遜以逸待勞,看準蜀軍後勤供應不上之際,一舉出兵擊潰敵人,還留下了後世稱道的「火燒八百裡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