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形象盡毀,他幼時讓梨可能只是不愛吃梨!
2023-03-30 18:47:00 1
孔融讓梨是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幾乎成為每家每戶父母教育小孩子的必備典範示例。「融四歲,能讓梨」,充分體現出了孔融小時候便聰慧過人,懂得禮讓。當時的人們都認為,他將來一定能有一番作為。但令人想不到的是,長大後的他形象盡毀,甚至讓人懷疑他幼時讓梨可能只是不愛吃梨。長大後的孔融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下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孔融讓梨的內容
孔融是東漢山東曲阜人,還是孔子的第22世子孫。說起孔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馬上會想起那個小時候就懂得謙讓的乖小孩。孔融讓梨說的是,孔融4歲的時候,把大的梨讓給了哥哥們,而自己只吃小梨。這個故事充分展現了孔融謙讓的美好品德,甚至到現在都還是家長們教育孩子的典範示例。
長大後的孔融
我們對孔融的印象應該都只停留在了他的小時候,以至於他一直都是父母拿來教育我們的榜樣。我想他的父母應該也不會想到長大後的他居然變了個人,完全不同於小時候。孔融的世祖,孔子老先生要是知道他長大後幹的那些事大概會氣的直接跳出來教訓他吧!而孔融到底又做了哪些事情,讓人對他如此大跌眼鏡?
等到孔融長大的時候,已經是漢室末年了,天下亂成一片。據說,有三個人一起結伴同行,半路上乾糧吃完了,兩兄弟合計著把弟弟的朋友殺了,並吃了朋友,才沒被餓死。那時,大家對這件事都爭論紛紛,都覺得這兩兄弟太殘忍,應該受到懲罰。但是,孔融卻認為這兩兄弟做的很好,覺得他們很機智,沒有讓父母給予的身體受到傷害,反正那個同伴也只是個下等人,不過是個會說話的走獸。這也太毀三觀了,真的難以把現在的他和以前那個懂得謙虛退讓的小孩子聯繫在一起。
在主張「以孝治天下」的漢朝,孔融卻是個不孝的人。他反對孝,認為父母只是為了自己的欲望才生下小孩,所以父母對孩子沒什麼大恩可言,孩子也不一定要孝敬父母。這個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對待妻子兒女的感情也很冷漠。後來,孔融戰敗被袁紹追殺,只顧得上自己逃跑,完全不管妻子和兒女。
長大後的孔融依然是智商在線,但是卻反被自己的聰明給害了。他常常當堂和曹操頂嘴,反駁曹操,要知道我們曹丞相最受不了的就是有人處處看破自己的心思還被反駁。最後,孔融就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給殺了。沒想到,小時候聽話懂事,懂得謙讓的孔融長大後卻變得如此自私冷漠,真是讓人感到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