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武漢絕不是源頭
2023-04-01 20:24:48 2
美國科學家最近對新冠狀病毒的研究表明,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發生的。
根據發表在科學雜誌《自然醫學》上的證據分析,這種新的冠狀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人類故意操縱的」。
△「天然藥物」文章截圖
杜蘭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羅伯特·加裡是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陰謀論目前在網際網路上很流行,很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說,研究證明這種新的冠狀病毒來自大自然,非常有說服力。
——2△弗朗西斯·柯林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這項研究證明,這種新的冠狀病毒來自大自然,非常令人信服。
研究人員:不是人類創造的新皇冠病毒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新的冠狀病毒不具備「以前使用過的病毒骨架結構」,因此它不是由人類創造的。這可能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的組合。
△「自然醫學」文章:新的冠狀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的人工控制的病毒。
這種新的冠狀病毒與蝙蝠身上發現的冠狀病毒有96%的相似性,並且有4%的變異,這解釋了為什麼它具有如此高的傳染性。
△「天然藥物」文章截圖
加裡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我們從對其他冠狀病毒的研究中得知,病毒可以獲得這種突變,然後它們會變得更具致病性。這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病毒傳播如此容易,並導致了當前的大流行。」
"武漢絕不是新冠狀病毒的來源."
加裡說,表面蛋白的突變可能引發了大流行,但在當前情況累積之前,一種較弱的病毒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數十年。
△「天然藥物」文章截圖
與此同時,儘管許多人認為病毒起源於中國武漢的一個海鮮市場,加裡說這也是一個錯誤的觀點。「我們的分析和其他分析指出了比這更早的起源。武漢肯定有一些病例,但這絕不是病毒的來源。」
——△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武漢絕不是新冠狀病毒的來源
「並非所有早期案例都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其來源可能更為複雜。」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3月28日報導,當地時間2020年3月27日,雪梨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和醫學科學學院的愛德華·霍爾姆斯教授與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和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張永珍教授在CELL雜誌上聯合發表了一篇關於「從基因組角度看非典-COV-2的起源和發生」的評論。
在系統整理了迄今已知的各種研究中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數據後,評論對現有結果作出結論:「從武漢華南海產品市場收集的『環境樣品』的基因組序列現已獲得,進化分析顯示它們與從武漢最早患者收集的病毒非常接近」。
然而,霍姆斯教授和張永珍教授同時指出,由於「並非所有早期的COVID-19病例都與這個市場有關,病毒的來源可能比最初懷疑的更加複雜」。評論稱,尚不清楚樣本是來自經過市場的受感染人群還是來自現場的動物。然而,目前該市場缺乏明顯的直接動物樣本,這意味著很難做出判斷。
張永珍教授的團隊是世界上第一個公布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的研究團隊。在世界上6000多種病毒中,張永珍的團隊發現了2000多種。他的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團隊於2020年1月5日清晨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從一名患者身上檢測到一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並通過高通量測序獲得了該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它也於1月11日發布。該團隊在病毒學組織的網站上公布了獲得的新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
雪梨大學的霍姆斯教授是本文涉及的另一位學者,他是進化病毒學專家。他致力於繼續與中國和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密切合作,解開觸發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密碼,並追蹤其來源,從而幫助其他科學家找到有效的疫苗。他們的工作還將有助於監測和預防其他可能從野生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這些病毒會導致「動物傳染病」。
在上面提到的《自然醫學》雜誌上,霍姆斯教授和其他來自加利福尼亞拉荷亞斯克裡普斯研究所和愛丁堡大學的科學家發表了論文。通過基因組數據的對比分析,本文指出新型冠狀病毒既不是實驗室產品,也不是故意操縱的病毒,從而否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是人工生物製劑的推測。根據Altmetric的數據,這篇論文很快成為歷史上排名最高的學術研究。"這充分顯示了全球對這個話題的關注."霍姆斯教授指出。
最新的文章,結合科學研究成果和當前的許多認知,在學術研究和公眾關注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向人類傳播的進化途徑,不僅有助於我們抗擊當前的疫情,也有助於我們識別來自其他物種的冠狀病毒威脅。本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篇文章的結論是,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第五種人類特有的冠狀病毒。「冠狀病毒顯然具有跨越物種界限和適應新宿主的能力,這使我們能夠在未來更直接地預測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