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抖音和快手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了
2023-04-02 09:34:57
要說這幾年什麼最火,肯定是短視頻了,尤其是快手和抖音。曾經一句「南抖音,北快手」相信大家都聽過,也可以說是平分秋色,可如今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了,抖音幾乎走上國際化了,在商業化方面快手明顯落後抖音太多,那到底什麼為什麼呢?
快手是創立者 抖音是創新者
提起短視頻,抖音還要尊稱快手一聲「大哥」。在2015年快手就通過短視頻為人熟知快手前100名網紅列表,而抖音在2017年時才大火於網絡。快手曾經也創造了「某佑」、方丈、牌牌琦等能夠與YY年度盛典吸金能力抗衡的網紅。但是,快手對於視頻監管力度的缺失,導致越來越多的網民轉戰抖音,包括更多的新晉網紅也開始向抖音靠攏。
起初,快手的視頻內容對於平民化,記錄的是一些人們日常生活瑣事。人們通過對於自己生活的記錄,與觀者分享。這種接地氣平民化的方式也迅速集結了大量的用戶。同時,隨著YY主播紛紛在快手創建自己的個人帳號來分享一些日常,快手短視頻也迅速崛起。
但是彼時的快手內容質量良莠不齊快手前100名網紅列表,一些不具備正能量、甚至是負能量的內容影響了市場對快手價值觀的判斷。有時你能看到高雅的油畫、雕塑等藝術,有時你也可以看見一些「譁眾取寵」為了博取流量的低俗汙事。比如:生吃活雞、聚眾鬥毆等常有體現。
這些行為影響了網際網路「原住民」95後、00後的身心成長健康,更有人對於視頻內容進行效仿,從而引起了很多人對快手的反感以及招至一些媒體的批判。
相比較快手的平民化無為發展,抖音則更像是給生活裝上了「濾鏡」,將娛樂化效果放到了第一位。在不斷滿足新生代全體95後、00後獵奇娛樂的心裡需求,創造出特效濾鏡、炫酷剪輯等花樣玩法,娛樂效果更加出眾,視頻也更好玩的同時,通過對於熱點運營、明星帶流量、扶持平臺達人以及入駐眾多官方正能量帳號的方式,讓人們接觸到程度最深的資訊、最新鮮的娛樂玩法。
在審核方面,抖音也越來越嚴格。不論視頻多麼精美與用心,只要有一點違規就不會發布,同時對於網絡達人,只要出現一些不好的負能量信息就會直接封殺,如:麵筋哥、溫婉等。
全球化抖音快跑 快手慢一步
隨著兩家短視頻APP逐步完善了國內市場,國際市場則成為了它們成長的重點發力點。在國際市場的角力中,兩家短視頻企業則呈現出了不一樣的景象。
根據網絡公開消息得知,外媒在今年8月份爆出,快手海外團隊已經大幅縮水,正在大量裁員。從2018年年底,快手在東南亞市場,印度市場就已經停止投放了。目前快手僅在南美地區還有投放,而在海外多個地區與國家的APP Store的免費攝影與錄像類APP排名榜上,快手APP已經跌倒了200名開外,只有南美地區的巴西,進入到了榜單的一百名的位置。
與快手相比,抖音的海外版Tik Tok雖然受到多國政府的重點監管,但海外市場仍然十分火爆。
2017年5月,抖音推出國際版,開始挺進海外市場。在美國,抖音先後收購了Flipagram和Musical.ly兩家短視頻平臺。2018年,抖音覆蓋了全球150多個市場,提供75種服務語言,用戶過億。
根據Sensor Tower 數據顯示,TikTok 在全球的下載量達到12億次。其中,在美國,下載量達1.05億次,多次佔據美國蘋果應用商店下載量前三;在日本,援引日本電視臺 NTV 的話,「日本移動網際網路用戶中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使用 Tik Tok 或者下載 Tik Tok」 ;在法國,據《巴黎人報》報導:38%的法國青少年擁有 TikTok 帳號。
今年6月,抖音及海外版 TikTok 在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內全球購買額實現108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累計購買額突破1億美元大關。
消費者永遠關注最好的產品,在海外拓展中,這一進一退之間,已經顯示出兩者之間的差距。
抖音商業價值強 快手顯稍羸弱
對於快手和抖音這種流量級平臺來說,如何使流量產生商業價值,這是他們最終的目的。他們共同的特徵是,無論是直播還是帶貨都成了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相對於直播的隨機「打賞」方式,能夠讓消費者主動頻繁的「掏腰包」帶貨模式則成為了快手與抖音的最佳變現渠道,畢竟電商的根本就是「流量為王」。
在電商行業經歷了二十年的發展,線上流量紅利已經見頂,各大平臺成本不斷提升,如何挖掘新的流量資源成為電商公司面臨的最大問題,而這剛好是短視頻APP的優勢所在。因此,短視頻也極好的與電商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但是抖音與快手在帶貨的模式上也有極大的差異。
快手電商的主要模式是通過快手網紅的帶貨能力所產生的粉絲效應從而產生的流量變現。通過真人短視頻、直播廣告的講解來使用戶更深的了解產品。但是這種主動介紹商品,被動進行購買的方式,也會讓APP用戶極為反感。
快手短視頻的立足根本就是用搞笑的視頻、娛樂化的手段讓受眾開懷大笑。但是隨著帶貨模式出現後,曾經那種平民化、娛樂化的段子不見了,反而常見的就是生硬的產品介紹,商業化體系過於嚴重,極大的影響了用戶感受,從而產生了不掙錢—播廣告—沒人看的尷尬的惡性循環狀態。
抖音雖然也是通過網紅來實現帶貨。但是,抖音中的物品信息都會在視頻當中進行軟植入,用戶在觀看視頻的同時,被動接受商品的價值。同時在用戶第二次觀看視頻的時候,商業廣告才會以彈出的方式宣傳推廣,並不會影響用戶對於視頻整體的觀看效果。
在消費者想要購買視頻內物品的時候,會自動跳轉到合作的第三方平臺進行收藏或購買,並不需要特意去尋求其他方式進行諮詢和購買,極大的節省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
由於抖音的用戶越來越多,很多企業也在抖音製作投放相當酷炫的視頻,或是開創自己的抖音號,從而放大品牌價值和營銷效果。
消費認知不同 商業模式大不相同
「粗俗」「低劣」甚至帶了一些「帝王」的顏色;「未成年懷孕」、「石頭、浩南的網紅大戰」「王小源直播露點」等等一些低級的字眼充斥著快手這樣一個平臺。「古惑仔文化」「低俗獵奇」等成為快手最吸金的視頻。原本一個嚮往美好生活的平臺,就這樣被一群所謂的「網紅」弄得烏煙瘴氣,這樣的內容最初得到了一些網民的追捧,但隨著時間的推進,這類非主流內容逐漸失去了消費者的興趣,他們開始逃離快手。
在快手面臨內容需要淨化升級、技術需要提升、用戶粘性需要增加的時間節點上,抖音正通過內容和技術的變化吸引了大批增量用戶。
技術流視頻炫炸網絡、各種高清晰製作精良的短劇引爆網絡以及各種體育、事實、生活、工作技巧方面的分享讓人們在娛樂之餘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快手聯合創始人楊遠熙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快手對中國南方用戶開展的調查顯示,許多快手用戶已經投奔了抖音。字節跳動旗下產品的總日活已經達到了7億,月活達到15億,2019年7月,抖音的DAU(日活躍用戶數)超過3.2億。
抖音方面也曾宣布,截至2019年1月初,抖音日活突破2.5億,月活突破5億。這也意味著,抖音的日活躍用戶半年內增加了近3成;而與此同時,抖音的主要競爭對手快手上月底公布的日活躍用戶數字為2億,半年之內增加了25%,其目標則是在今年DAU達到3億。抖音則以提前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快手今年年中才能完成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