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李四要幫助海比伯繼承王位而不是蘇?
2023-03-31 12:00:48 1
說到秦國的扶蘇和胡亥其實也還是挺有意思的,一個人是聰明精明能幹,一個人是紈絝子弟,其實這已經能說明了,那就是那一位更加的有實力去當秦二世了,但是最後大家也知道繼位的並不是扶蘇,而是胡亥這個人,其實當時幫助胡亥繼位的人是李斯了,但是李斯這麼聰明的人一定是知道胡亥和扶蘇的區別的,但是最後反而幫助胡亥繼位這讓人很不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來揭秘看看吧!
主要原因李斯和扶蘇在政策上有衝突。
扶蘇被秦始皇貶黜的直接原因是什麼?不說其他,就是因為扶蘇上書表示不同意秦始皇過度遏制儒學和儒生的政策。
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而在另一方面,追根溯源,秦始皇對儒家的政策來自於誰?《史記》明確記載,來自於李斯。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鹹陽宮,博士僕射周青臣等頌始皇威德。齊人淳于越進諫曰:「臣聞之,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支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無輔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等又面諛以重陛下過,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議丞相。丞相謬其說,絀其辭,乃上書曰:「古者天下散亂,莫能相一,是以諸侯並作,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並有天下,別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學乃相與非法教之制,聞令下,即各以其私學議之,入則心非,出則巷議,非主以為名,異趣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如此不禁,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禁之便。臣請諸有文學詩書百家語者,蠲除去之。令到滿三十日弗去,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有欲學者,以吏為師。」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
儒生周青臣等建議秦始皇要恢復分封制。這其實是一個相對溫和的建議,秦始皇當時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把這個建議交給了臣下討論。是李斯,以此為引,大談特談分封制的害處,並且進而建議秦始皇對非官方思想採取嚴厲的打擊措施。很明顯,李斯針對的主要就是儒家。可以說沒有李斯就沒有焚書坑儒事件。
可以說,在對待儒家的問題上,扶蘇和李斯有著根本性的、不可調和的衝突。史書沒有告訴我們李斯和扶蘇的關係,但想必肯定是非常不好的。
話說重頭,秦始皇放扶蘇去邊疆這一招其實也是有他的良苦用心的。當時的秦對國內的仗已經打完了,只有在邊境還有建功立業的可能。再加上大將蒙恬的輔佐,扶蘇在邊境肯定能有功勞攢下來,榮歸鹹陽。可以說,秦始皇心目中默認的接班人還是扶蘇。
如果扶蘇回來接班,他要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給自己正名。我不是因為為儒生說話而被貶的嗎?好我現在就要恢復儒生的地位。這是扶蘇肯定會幹的。而作為焚書坑儒的始作俑者,李斯肯定會在第一時間被扶蘇從權力中心放逐。
不同於蒙恬,李斯在秦國就是一個外國人,無親無故,還幹了那麼多絕情事,他若退出權力中心,他的命運肯定是悲慘的。所以,他才決定放手一搏,合夥趙高幹掉扶蘇,扶持胡亥上位。
一切都是因為個人利益。但李斯估計沒有想到,他的結局,並沒有因此而改變。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