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瑩長相一般(楊鈺瑩沒那麼簡單)
2023-05-24 03:05:45
楊鈺瑩的身上,有著80年代末罕見珍貴的溫情,年輕時的甜是純潔的,如今的甜是歷經滄桑、自我消化掉苦難後的味道。
在那個網絡並不發達的時代,流量還不是判定一個藝人的最高標準,一個歌手的走紅是依靠實力造就知名度。只要有海報的地方,就有楊鈺瑩。
一位網友有句形容極其恰當:「看完她曾經的老MV,現在血糖還沒下來」。
楊鈺瑩甜而不膩,回想往事,20歲的楊鈺瑩站在黎明破曉前的廣州街頭,風吹過她黑色的長直發,她的眉頭若松若緊,不知是心事還是命運。
1993年,原本由李碧華首唱的《心雨》,被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改編為男女對唱的形式,交給時下的當紅歌手楊鈺瑩與毛寧深情翻唱。
彼時,李宗盛正值如日中天的黃金時期,為了提升唱片銷量,唱片公司給這首歌強行披上了「李宗盛 作詞 作曲」的外衣。
1993年歌曲《心雨》楊鈺瑩與毛寧 男女對唱經典MV 截圖
回看《心雨》的MV,散發著濃鬱的時代感。
鏡頭下的毛寧,身穿90年代內地潮男必備燈芯絨夾克;長相標緻的楊鈺瑩一頭黑長直,她不時地撩起頭髮,溫柔可人,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在廣州中路電視塔的馬路上,扮演情侶的兩人時而相互依偎,時而深情對視,眼神中透出些許憂傷,那是獨屬於世紀末感性青年的羅曼蒂克腔調。
彼時,內地開始慢慢解禁那些靡靡之音,被集體主義澆灌的年輕人一下子如脫韁的野馬,開始釋放自己的個性。
毛寧和楊鈺瑩手牽手走過廣州火車站與人行天橋,也走進到了普羅大眾的心裡。
人們那時的臉上有著真誠的表情,有著純粹的理想,敢於直面自己的情感,楊鈺瑩同樣如此。
歷經了悲歡離合,她甜得沒有侵犯性,那些呢喃與過往,她已然了解其中的苦澀滋味,也逐漸看見自己的仁慈。
在剛剛結束的《浪姐2》中,能與那英在歌壇pk的,大概只有楊鈺瑩。
成團後,她說:「沒想到在人生錦瑟五十弦的時候,還能夠成團。」
站在一眾小花之中,50歲的楊鈺瑩絲毫不顯疲態,依然是少女的長相,身材也並無變化,只是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堅定。
在幾十位美得各有千秋的姐姐中,楊鈺瑩也是特別的存在。柔和中帶著凌厲,凌厲中帶有謙卑。
初次登場,她唱了那首曾經讓自己走紅的老歌《我不想說》。前奏一響,一種古早時期的卡拉OK復古感,立馬湧上心頭。
這首來自久遠的1993年的甜歌,勾起了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卻並未掀起多大的波浪。
在被野心與欲望包圍的「浪姐」群組中,楊鈺瑩端莊自持,對於評委每次給到的並不高的分數,她總是默默接受不如意的結果,也從不吝嗇對其他姐妹的讚美。
她的每次開口,都堪稱「說話的藝術」。
她稱讚黃曉明:「你天生就是男主角。每個人小學一年級寫的作文都是,今天陽光燦爛,小明背著書包高興地上學去。」
在其中一期節目中,楊鈺瑩選擇楊丞琳那組,在進行定奪之前,她說:「我覺得那姐講得特別對,就是一定要有新鮮的搭配,才會有新的火花。所以,我選楊丞琳。」
不傷害任何人,給予選手尊重,又能清晰表明自己選擇的理由。這樣的楊鈺瑩,讓人安心。
人如其聲,五十歲的楊鈺瑩是甜歌天后,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女神。
在《浪姐2》中,一向以黑臉示人的評委劉卓,放下身段,對楊鈺瑩說:「你是我小時候的夢中情人。」
坐在旁邊的黃曉明頻頻點頭,「我從小到大聽你的歌長大的,家裡最多的就是你的卡帶。」
黃曉明
那個久遠的年代,只要有海報的地方,就有楊鈺瑩。
一位網友這樣形容:「看完她曾經的老MV,現在血糖還沒下來」。
楊鈺瑩還未走紅前,名叫楊崗麗,小名崗崗,成長於江西南昌一個普通家庭。
從小就表現出唱歌天賦的她,隨後被母親送進南昌市的少年宮聲樂班進行學習。楊鈺瑩5歲就學會了彈鋼琴,14歲參加中央電視臺「全國百靈電視賽歌會」獲得大獎。
登臺表演的楊鈺瑩,歌聲輕柔,小小年紀絲毫不怯場。
1989年夏天,她有次在少年宮臺上唱《愛的奉獻》時,坐在臺下的年輕男孩們如痴如醉,然而有個人卻緊皺眉頭。
他是楊鈺瑩的恩師吳頌今,擔任中國唱片廣州公司的高級音樂編輯。
他認為這首歌恢弘高亢,並不適合溫婉的楊鈺瑩,如果繼續每晚在歌舞廳跑場子、聲嘶力竭地唱歌,過不了多久,嗓子就會受損。
當晚,楊鈺瑩的母親也在場,她迫切地希望老師吳頌今能幫自己的女兒找個好工作。
其實吳頌今此次回南昌,正是為了挖掘楊鈺瑩的唱歌天賦:
「小楊,你的條件這麼好,廣州是個好地方,跟我去唱歌當明星,一定能大紅,去不去?」
吳頌今與楊鈺瑩
看似柔弱、嬌滴滴的楊鈺瑩痛快地回答「那就去唄」,微揚的臉上滿是對於新環境的期待。
上世紀90年代初期,是廣州華語樂壇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已經在江西歌舞團擁有一席之地的楊鈺瑩,滿懷信心準備踏入新鮮的城市。
然而事與願違,一切都需從頭再來。
來到廣州的她,失去了在家鄉演出時的觀眾與人氣,吳頌今四處奔波,將楊鈺瑩推給各大唱片公司,但最終結果都是石沉大海。
白天鵝唱片的老闆對吳頌今直言:「楊小姐眼睛總是灰濛濛的,一點神都沒有,你說她漂亮,我不覺得啊。」
被多次拒絕的楊鈺瑩灰心不已,走在燈紅酒綠的廣州街頭,看著滿大街打扮時髦的女孩,她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土氣外來妹。
還好,有恩師吳頌今鼓勵自己,安排她在錄音棚裡練習唱功,一年之後,楊鈺瑩有了明顯的進步。
1990年,她發布首張個人專輯《愛我多深》,儘管是翻唱韓寶儀的歌,但訂貨量仍達到18萬張,楊鈺瑩開始嶄露頭角。
南方姑娘終於重新拾起一點信心。這年,在吳頌今的推薦下,楊鈺瑩進入了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成為中國內地第一代籤約歌手之一。
楊崗麗,自此成為楊鈺瑩。
一年後,楊鈺瑩發布《為愛祝福》、《夢中花》兩張專輯,極具個人風格。
她憑藉清新可人的外形,溫柔甜美的聲線,很快成為了當時炙手可熱的新星。
其中第一張個人專輯《為愛祝福》一經發行,賣出20萬張,《甜甜小妹》、《黃金一笑》兩首歌曲流傳甚廣。
「為什麼遇見你就再也難忘記為什麼夢見你淚珠兒往下滴總是難忘難忘你對我黃金般燦爛的一笑」
這首由吳頌今填詞的歌曲,奠定了楊鈺瑩「甜歌皇后」的最初地位。
在那個網絡並不發達的年代,流量還不是判定一個藝人的最高標準,一個歌手的走紅是依靠實力造就知名度。
1991年,後來被人稱為「楊鈺瑩年」。
九十年代初,她因一首《我不想說》紅遍大江南北,這首歌作為電視劇《外來妹》的主題曲成為那個年代的經典註腳。
出生於江西的楊鈺瑩本身是一個外來妹,在那個時代,有許多像她一樣離開家鄉、外出打工的女孩。
改革開放之初,當年的廣州一片燈紅酒綠,歌舞昇平的景象,許多背井離鄉的外來妹,白天用未脫稚嫩的雙手撐起當今物慾橫流的中國,深夜聽著這首歌入眠。
那些無所適從又真誠質樸的外來妹,就像人們曾經走過的青春。
《我不想說》成為九十年代的烙印,楊鈺瑩與毛寧「金童玉女」的組合也曾經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他們合作的作品《心雨》、《我是不是該安靜地走開》備受好評,時至今日仍然被奉為經典。
「我的思念是不可觸摸的網,我的思念不再是決堤的海,為什麼總在那些飄雨的日子,深深地把你想起。」
從90年代初走來的人聽到這首《心雨》,幾乎都會哼上幾句,這首歌也同樣佔據著KTV的歌曲榜單。
1993年歌曲《心雨》經典MV截圖
兩人之間配合默契,成為中國的「初代CP」,他們的紅,是一代人的記憶。
在嘈雜的生產車間,父輩們感受著改革開放前沿城市送來的旋律。
那年,楊鈺瑩22歲,毛寧24歲。
楊鈺瑩與毛寧
1993年的春晚舞臺上,毛寧以一首膾炙人口的《濤聲依舊》走紅內地,「月落烏啼總是千年的風霜,濤聲依舊不見當初的夜晚」。
在毛寧和楊鈺瑩的歌聲裡,能聽到那個年代獨有的氣息,關於真誠的面孔,關於擁擠的人潮,關於一個春天的故事。
楊鈺瑩成為了「國民甜妞」,甜到什麼程度?
當時路邊賣水果的阿伯要拿她為自己的西瓜打廣告:甜過楊鈺瑩。
走在唱片店裡,楊鈺瑩的海報與卡帶,幾乎佔據多半。
同時期在廣東發展的歌手林依輪,如此形容她:
「她就是天女下凡,第一次見她的時候,至今還記得那個時候她穿什麼衣服,坐在我對面說了什麼話,我都記得一清二楚。」
1992年,楊鈺瑩發布專輯《風含情水含笑》,銷量突破100萬張,創下國內歌手專輯年銷量紀錄。
這個數字不論放在哪個年代,都是令人振奮的。
與她同臺演出的,是當時同樣如日中天的劉德華、林志炫、巫啟賢、葉倩文等知名歌手。
那是由谷建芬組織的「中國風」群星演唱會,聚集了兩岸三地的當紅歌星。
同年,廣州新時代影音公司為了讓楊鈺瑩一紅再紅,直接將她推到了央視最火的節目《旋轉舞臺》。
央視鏡頭下的她端莊甜美,講話慢條斯理,一開口就驚豔四座,將一首《風含情水含笑》演繹到極致,那招牌式的笑容讓人如沐春風,甜而不膩。
1992年楊鈺瑩登上央視舞臺
自此,楊鈺瑩毋庸置疑地成為了國民心中的「玉女掌門人」。
那年,她才20歲。
在90年代後期,華語樂壇的風向,隨著時代悄然而變。
每個人似乎都站在一場洪流中,迎接著欲望的衝擊,唱片業發生巨變,昔日大放異彩的廣東流行樂壇,漸漸被北京的新式流行音樂市場所替代。
若干在廣東活躍多年的歌者,不約而同地離開這片故土,紛紛北上,毛寧便是其中一員。
毛寧
去北京之前,毛寧喊搭檔楊鈺瑩吃了告別宴。席間,平時幾乎滴酒不沾的兩人暢飲過後,相對無言。
離別之際,毛寧迫切希望楊鈺瑩可以同他一起北上,然而她拒絕了。
毛寧與楊鈺瑩
兩張笑臉自此分離,無法重複昨天的故事。
在楊鈺瑩的心中,一直把與毛寧的相處看作是兄妹感情,她的心底裝著另外一個人。
自古美人難過感情關,楊鈺瑩也不例外。
歌迷們沒有等來她與毛寧這對金童玉女的感情喜訊,而是等來她與港商的結合。
沉迷於愛情中的楊鈺瑩一心想要好好談戀愛,對未來充滿憧憬:
「我在想既然已經找到真愛了,將來就做一個時尚傳統的家庭主婦,開車的時候就會想,將來我們結婚以後就會生三個孩子,後面坐一排。」
楊鈺瑩在1997年宣布淡出歌壇,卻不成想自己遇到了人生最大的劫數。
男友的那場「特大事故」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楊鈺瑩雖是局外人,卻被輿論捲入漩渦之中。
她的玉女形象瞬間破碎一地,跌落地猝不及防。
2002年,楊鈺瑩舉辦了個人演唱會,相別數年的老友毛寧也來到現場,兩人站在臺上再次對唱,聲音中多了幾分悲涼。
面對依舊甜美的楊鈺瑩,人們視而不見,他們更願意相信可以刺激到感官的八卦新聞。
楊鈺瑩百口莫辯,承受著失戀的痛苦還要接受輿論的指責,最終她選擇徹底離開這個複雜的圈子。
這一出走,便是12年。
在沒有光環籠罩、沒有掌聲圍繞、沒有被聚光燈追逐的日子裡,楊鈺瑩在深圳生活了多年,因為這座城市離廣州很近,她將廣州視為自己的第二故鄉。
離開歌壇的楊鈺瑩不慌不忙,遠離紛擾,過起了深居簡出的生活。
她享受現在的生活狀態,喜歡走到大街上隨意地買菜砍價、與三兩好友偶爾爬山的生活,日子過得愜意自在。
楊鈺瑩對於命運與歲月的坦然接納,也是在成長中作出的選擇。
楊鈺瑩在廣州這片土地曾經造就的種種輝煌,像是一段遙遠的往事。
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讓上個時代的歌者猝不及防,與她同年代的當紅歌星退居二線,直至銷聲匿跡。
2011年,楊鈺瑩滿懷勇氣地復出,樂壇已是另一番景象,華語樂壇是周杰倫、孫燕姿、王菲等人的天下。
她成為上一個時代的過氣歌手,只能順從當下的規則,卻也保持著自己的本色。
再歸來時,已經年至四十的楊鈺瑩依然少女,一雙彎彎眼含情脈脈,那頭秀髮仍保持著黑長直的狀態,不復往昔的是歷經無常後的坦然心境。
重返舞臺的楊鈺瑩,被大家親切地喚為崗崗。鏡頭下的她,依然被上天眷顧,狀態符合兩個詞語:溫和、疏朗。
彼時的甜美歌聲中,多了幾分歲月曆練後的恬淡與從容。
《我在春天等你》是楊鈺瑩的好友蘇拉,為她量身打造的一首歌,也是她復出後推出的第一支單曲。
「往事經過的地方 美麗得惆悵
就像那年那夜滿天的星光」
對於楊鈺瑩來說,這首歌是她回歸樂壇最想要表達的心聲。詞曲是生活的復原圖,由一個切口展開,囊括龐大的情感碎片與豐富的經歷。
她的身上擁有不用力的魅力,沒有攻擊性,卻有吸引力。
重返樂壇,面對成千上萬的觀眾瘋狂鼓掌,而楊鈺瑩只是默默答禮,沒有一絲驕矜得意。
楊鈺瑩的身上,有著80年代罕見珍貴的溫情,年輕時的甜是純潔的,如今的甜是歷經滄桑、自我消化掉苦難後的味道。
她的夢中充滿了個人的悲劇,時代的默然無聲,和兩者混雜在一起時的苦澀滋味。
如今的楊鈺瑩溫柔不問天命,她的身上有一種輕盈感,苦過之後依然甜,只不過對於很多事情,她不心存野心,不再想要卯足全身力氣往前衝。
因為人生,本就飄忽不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