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半場如何突圍?陳磊:聚焦行業
2024-07-28 19:31:45
在第三屆烏鎮網際網路大會結束之後,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概念已經得到了行業的一致公認;而創業者則該如何在下半場比賽中突圍呢?卻很少有人提起。11月22日,在黑馬創交會上,網心科技CEO、迅雷聯席CEO陳磊發表公開演講,他指出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比賽,將更多著眼於對行業的精細營造,而網際網路自身的比重,則會退居次席。
網心科技CEO、迅雷聯席CEO陳磊
專注基礎設施創新的上半場已經過去
陳磊同意網際網路+是大勢所趨,事實上,陳磊是國內最早談及此概念的人士之一,他相信在未來幾十年的發展中,網際網路都將佔據極其重要的地位。但陳磊認為,正是因為網際網路太過於重要,所以未來創業者才不該將過多精力放在這上面。
在陳磊看來,21世紀的網際網路猶如20世紀的電力一樣,是整個社會經濟運轉的基礎性設施,二者的發展歷程也將高度相似。縱觀整個20世紀,電力從早期的僅僅為照明所用,逐漸向社會各行各業滲透,最終發展成為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的一種基礎應用。
陳磊認為網際網路的發展過程也是沿著同樣的軌跡,早期網際網路僅僅局限於通訊、搜索等線上部分,而目前則呈現出向各行各業滲透的趨勢,「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正是這種趨勢的一種具體表現。而據此趨勢發展下去,未來網際網路必將成為一種無所不在的基礎應用,就好像現在的電力一樣。
其實早在2014年7月,陳磊就發表過類似觀點。他當時這樣說:「網際網路+時代儼然已成為社會趨勢,在各行業紛紛與網際網路進行連接,而享受便利的信息服務與通信服務的同時,全方位的滲透與應用也對用戶體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網際網路的上半場競爭主要是基於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創新和競爭,如電商、搜索、社交、手機、雲服務等,下半場的開啟,意味著基礎設施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因此此時如果還著眼於網際網路本身,是無法形成突圍的。「就像到現在你還專注於發電、輸電,一樣是沒有什麼機會的。」陳磊說。
下半場突圍的機會在於對行業的創新
基於這樣的認識,陳磊指出下半場突圍的機會在於對這些接入網際網路的行業本身。陳磊以當前大火的內容行業舉例說,內容行業在網際網路下半場,機會肯定不是出在將內容放在網際網路上,而是出在對內容進行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製作、發行以及衍生品的開發等方面。又比如農資行業,網際網路+農資也必定是大勢所趨,但並不會是把農資產品放到網上來賣這麼簡單,對農資行業本身要素,如原材料、種養技術以及銷售渠道等的網際網路化改造,才是真正有價值的部分。
不過陳磊也提醒說,專注於行業並非是要忘掉網際網路,反倒需要加大對網際網路技術的利用。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人,陳磊堅信技術創新對行業的巨大推動力。
他以美國人霍華德·海德的故事為例,闡述技術創新對於行業發展的重要性。霍華德·海德改進了滑雪板的製造技術,用更為輕便靈活的合金材料,取代傳統的木材來製造滑雪板,讓滑雪這項運動變得更加容易,從原來僅限於少部分玩的發燒級運動,最終演變成一個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大眾項目,美國的滑雪人群也從1947年的1萬人,飛漲到2015年的5360萬人。霍華德·海德還以同樣的理念,改造了網球拍,同樣促進了網球運動的發展。陳磊用這兩個故事指出,利用技術創新,來改善行業的用戶體驗,才是突圍的正確道路。
在演講的末尾,陳磊還告誡創業者說,網際網路下半場不能盲目追求贏家通吃,那些腳踏實地的創業者最終將獲得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