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最遠人造物再次傳回科學數據,已經來到223.62億公裡外
2023-03-31 09:55:49 1
有趣的探索新聞:誰不想去外太空看看美麗的風景有多不同,尤其是在外太空,無論是黑暗,只有微弱的星光可以看到,是否完全不同於我們的想像。無數的外星人大篷車正忙著穿過這裡。不幸的是,以目前的空間技術,我們無法親自進入星際空間空房間,但是高科技的人工製品早已在這裡,在以極快的速度飛行的同時收集科學數據,從而使我們對星際空間空有了一定的了解。
世界上第一個被美國宇航局確認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品是旅行者1號。6月7日的實時數據顯示,「旅行者1號」已經到達223.62億公裡之外,這是最遠的人造物體,並且仍然以每秒17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這是一顆新發射的管狀子彈速度的十倍多。223.62億公裡有多遠?也許許多人一生中從未想過它。要知道,在地球上,一架普通客機的壽命不會超過80,000小時。即使時速達到1000公裡,即使報廢,總裡程也不會超過8000萬公裡。
事實上,人造物體在外層空間快速飛行並不奇怪,因為任何天體總是靠慣性飛行。地球以每秒29.78公裡的速度圍繞太陽飛行,火星以每秒24.13公裡的速度飛行,金星以每秒35公裡的速度飛行,一些小行星以更高的速度飛行。因此,最吸引人的是航海家1號可以繼續與地面深度空網絡通信。雷射從旅行者1號飛回地球需要20小時36分17秒,無線電波的速度與光速相同。
今年5月,「旅行者1號」分別於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和5月28日與地球進行了四次通信。這四次通信傳回了四個珍貴的科學數據,這些數據不僅記錄了距離、速度、太陽氣泡形狀、宇宙射線強度和太陽風強度。6月後不久,航海家1號再次與地球上的人類交流,並於6月4日再次發回科學數據。這些科學數據來自旅行者1號上的四種科學載荷:宇宙射線子系統(CRS)、低能帶電粒子(LECP)、磁力計(MAG)和等離子體波子系統(PWS)。
當旅行者1號距離地球超過200億公裡時,為什麼它不能與地球上的人類交流呢?這是因為旅行者1號有一個直徑為3.7米的增益天線,看起來像一個大鐵鍋。它能發射兩種長度分別為13釐米和3.6釐米的低頻電磁波。再加上深度空 10 空匡,它非常適合電磁波定向傳播,衰減很小。因此,「旅行者1號」可以通過地球深度空網絡測控站發送和接收科學數據。然而,數據傳輸速率非常小,1兆字節的數據可能需要傳輸幾個小時。
無論是科學負載還是通信天線,都離不開電。不管沒有電它們有多先進,它們也是廢金屬。有必要知道星際空間空離太陽很遠,而且離其他恆星也很遠。因此,不可能使用太陽能電池板。為此,美國航天局在旅行者1號上安裝了三個核電池,即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發電機(MHW·RTG)。每個核電池最初可以提供157瓦的電能,三個核電池總共可以提供470瓦的電能。旅行者1號於1977年發射。現在這種力量已經嚴重衰退。我們將在2025年失去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