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的大寫演變(大寫數字的來歷和本意)
2023-10-13 11:57:55 3
數字的大寫演變?不少人認為金額數字大寫是朱元璋首創的,因為在當時發生了一件重大貪汙案戶部侍郎郭桓利用職務之便勾結地方官吏,通過篡改數字做假帳,私吞錢糧,其數量高達2400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在當時可是相當於全國徵收的總數相等,涉及的官員也不少朱元璋非常震怒,不僅把郭桓等數萬人斬首示眾,還制定了嚴格的法令,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其中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不容易篡改的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於數字的大寫演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數字的大寫演變
不少人認為金額數字大寫是朱元璋首創的,因為在當時發生了一件重大貪汙案。戶部侍郎郭桓利用職務之便勾結地方官吏,通過篡改數字做假帳,私吞錢糧,其數量高達2400萬石精糧。這個數字在當時可是相當於全國徵收的總數相等,涉及的官員也不少。朱元璋非常震怒,不僅把郭桓等數萬人斬首示眾,還制定了嚴格的法令,採取了一系列預防措施,其中一條就是把記載錢糧的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成不容易篡改的大寫「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
然而,這種金額數字大寫並不是最早出現在明朝的,因為在武則天時期所立的石碑上,就已經有很多大寫數字。此外,那一時期的詩文中也常常出現這樣的大寫數字,比如白居易的宋版《白氏長慶集》中《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有這樣的記述:「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柒)捌萬貫。」不僅如此,宋代的官府文書所用的計數也都是用大寫,這些可比朱元璋時期早了將近700年。
其實,大寫數字在武則天之前,也就是更早的東晉時期就已經出現。這一點在上個世紀50年代新疆出土的《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西州高昌縣裡正史玄政納當年官貸小子抄》中就有記載:「崇化鄉裡正史玄政納麟德元年官貸小子貳鬥,其年十二月叄拾日。」雖然偶有發現,但卻足以說明在武則天之前的東晉時期,大寫數字就已開始使用。
只不是之前的這些大寫數字並沒有發揮其作用,到朱元璋的時候,才得到了完善和規範。
大寫數字的本意:
壹:專一
君子壹教,弟子壹學,亟成。——《荀子·大略》
譯:君子一心一意地教,學生一心一意地學,很快就會有成就。
貳:變節,叛變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經·衛風·氓》
譯:女子沒有什麼差錯,男子行為卻前後不一致了。
叄:「參」的另一種寫法,加入,接見
肆:任意妄為
伍:古有「五人為伍」之說
柒:漆樹或漆料
捌:聚攏穀物的沒有齒的耙(有齒為耙,無齒為捌)
玖:黑色的美石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詩經·衛風·木瓜》
譯:(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