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是什麼意思(重陽遍插茱萸少一人)
2023-10-14 01:30:21 1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是中國傳統節日。「重陽」也叫「重九」,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
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
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除了菊花每到重陽節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王維的這首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有多少人知道茱萸是什麼植物呢?
茱萸是什麼?
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
茱萸為落葉喬木或灌本,稀常綠或草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藥。
園林用途可植於庭園角隅、草坪、林緣。
重陽節與茱萸的關係最早見於《續齊諧記》: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闢邪」便流傳下來。
重陽佩茱萸還有一個實用的目的就是除蟲防蛀。
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溼,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黴變。
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中國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
如今的重陽節除了是傳統佳節,還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最尊,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我國政府於1989年將農曆九月初九正式定為「中國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又在《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進一步明確了相關規定,重陽節成為了一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
這個現代的敬老節,可以說是「傳統的發明」,但這種「發明」並非憑空而造。傳統以登高避禍為中心的重陽節,本來就有祈祝長壽的內涵。
所以從「登高節」到「敬老節」,其文化意義沒有與傳統斷裂,反而是一種繼承與發展。
圖片源圖來源於|網絡
文字編輯整理自|網絡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