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蘭若心

2024-11-15 21:55:11

    1.
    木頭之所以不能用來打造做飯的鐵鍋,是因為它不是那塊料,亦如,寧採臣之所以考不中功名,也因他不是那塊料。他從17歲開始考,一直考到22歲,連續考了五年,連個秀才都沒混上。到了現在,他只要一看到那些八股文,就頭暈噁心,幾乎要把大前年的年夜飯都吐出來。
    有好幾次,他都想對母親說,不考了,棄儒從商,哪怕專門收帳呢——寧採臣收帳可是很有一套的。除了收帳,他還十分有經濟頭腦。
    比如最近他就有個受惠一生的計劃。他常到三十裡外碧濤林北面的鎮上去收帳,因此也認識鎮上不少人。聽說,鎮上最有錢的聶員外的獨生女兒死了,未嫁的女子是不能葬進祖墳的,不能葬進祖墳就會成為冤魂野鬼。聶員外愛女心切,於是想給女兒辦一樁冥婚。只要他寧採臣抱著靈位拜拜堂,然後再把聶小姐葬在自家祖墳,就能成為聶家名正言順的女婿,等聶員外百年之後,整個家業就都是他的了。
    可這事卻萬萬不能跟他母親張口,每次站在母親床前,看到她盤著小腳日夜紡線織布供自己讀書,那話就又如大前年的年夜飯般,穿腸而過、歷經幾世輪迴繼而煙消雲散了。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母親寄予他的厚望,似乎也是他們這種窮書生唯一的出路,就連那一身傲骨的蒲先生亦不能免俗。
    母親常把蒲先生掛在嘴邊,且自相矛盾。她一會說,你瞧瞧人家蒲先生,19歲就考中秀才,還是三試第一!你要好好向蒲先生學習!一會她又抿著皺紋橫生的小嘴說,你難道要像蒲先生一樣,考了快三十年了,連個舉人都考不中。過了一會,她又說,你學學人家蒲先生的毅力,看看人家都考了多少年了!
    蒲先生是寧採臣的正面教材,同時又是他的反面教材。他只要一聽到「蒲先生」三個字,就會有一股怨氣從那生了老繭的耳朵裡順流而下,直入心房,渾身都不自在。有時候,他恨不得「蒲先生」這個人立刻從世界上消失,哦不,確切說,他恨不得「蒲先生」這個人從來沒有存在過——當然,他的願望沒有成真,否則我們就不能看到流芳百世的《聊齋志異》了。
    其實,莫說娶個靈位回來,就算是他替人收帳,母親原本也是反對的。她老人家認為這差使說起來實在很難聽,還經常被人罵作「討債鬼」,更為重要的是,等日後他考取功名做了大官,這將成為他的「政治汙點」,會影響仕途的。可是後來連蒲先生都搞起了副業擺起了茶鋪,所以對於寧採臣收帳的差使,母親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畢竟在兒子做大官前,飯還是要吃的。
    說起來,寧採臣也算是茶鋪的常客,每次去收帳前,他總要到那裡坐一坐,喝一口粗糙的清茶,蒲先生對他也十分歡迎,因為只要他一去,總是說些不吉利的話趕跑喝茶的客人,蒲先生喜歡他這樣。箇中緣由,說起來頗有幾分哭笑不得。本來蒲先生開這茶鋪是要貼補家用的,可當年三試第一的秀才開茶鋪說出去總不體面,於是他靈機一動,給茶鋪取名「聊齋」,並傳出話去,在這裡喝茶的人只要能講好聽的故事給他做文章素材,就可以免去茶費。這麼一來,開茶鋪就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做文章了。沒想到,人人都是有了故事才到這裡喝茶,真正能給茶錢的寥寥無幾,他這茶鋪非但不能貼補家用,倒要拿家用來貼補茶鋪了。
    如此這般,蒲先生想不寫故事都不成了,也虧得如此,我們才能讀到《聊齋志異》這麼好的小說——扯遠了。
    2.
    這次,寧採臣又要去收帳,路過蒲先生的茶鋪時,他照例去坐一坐,替蒲先生趕趕客人。當時,有個酸秀才模樣的人正坐在板凳上講一個駭人聽聞的故事,熱騰騰的茶喝了一杯又一杯,喝的蒲先生手都顫了。他一見到寧採臣,馬上衝他使眼色。可是寧採臣一聽那故事就入了迷,完全忘記自己的重要使命。
    故事說有個村民為兒子娶妻,喜酒喝道一半,新郎去如廁,卻發現新娘悄悄從新房溜了出來,新郎好奇就尾隨新娘而去,越走越遠,最後竟走到一個大戶人家門前。新娘說這是她的娘家,要新郎在這裡住幾日。新郎不好推脫,就住了下來。而新郎家裡那邊,喝酒的客人們發現新郎去廁所總也不回來,以為他偷偷溜到洞房,就到洞房去鬧,進去才發現,只有新娘一人在,新郎卻不知去向。
    聽到這裡,寧採臣忍不住問:「新娘不是走了嗎?怎麼還在洞房裡?」
    另一位蹭茶喝的人說:「那勾走新郎的人肯定是個女鬼了。」
    那人又要了一杯茶,神採飛揚地繼續講道:「這位仁兄說對了。新郎家裡人見兒子許久未回,就報了官,可是報官也沒用,過了半年還是找不到新郎。半年後,新郎終於回來了。他回家後說自己這半年一直住在老丈人家裡,大家都不信,就令他帶路去看。新郎照原路找到老丈人家,卻發現那裡是一座荒墳。」
    聽到這裡,寧採臣長長吸了一口氣,蒲先生卻長長地呼出一口氣(終於講完了,茶都快被他喝光了),他輕輕咳嗽了聲,邊悄悄衝他眨眼邊說:「採臣,這又是要到哪收帳去?」
    寧採臣這才想起自己的任務,急忙說道:「三十裡外碧濤林的蘭若寺。」此話一出,剛才講故事的酸秀才大驚道:「蘭若寺?!不能吧?!當年滿清入關,屠城揚州,血洗山東。當時義軍和清軍會戰的地方就在蘭若寺,義軍全部被清軍所殺,連和尚都沒留活口,自此蘭若寺就成了荒寺,聽說一到深夜就鬧鬼,誦經的聲音悽婉慘烈……你到那裡收什麼帳?」
    寧採臣微微皺起眉頭說:「難道我見鬼了?上次去那裡,我見到的可都是漂亮的姑娘哪!」
    那人不屑道:「寺裡怎麼會有姑娘!做夢了吧你!」
    寧採臣一本正經地說:「怎麼會是做夢呢?那日從寺中出來的時候,姑娘們還託我給她們找如意郎君呢!難道她們和你剛才故事裡那樣,都是女鬼嗎?不會啊……」他邊說邊裝模作樣地翻隨身的布兜:「你們看你們看,我這還有信物呢,有一位姓聶的姑娘,說誰看到這信物,她晚上就找誰做郎君去!」
    旁邊一人說道:「姓聶的姑娘?聶員外的千金不是剛剛死了麼?!」
    此話一出,還不待寧採臣把布袋裡的東西掏出來,人們就一鬨而散了。
    蒲先生感激地衝寧採臣笑了笑,半開玩笑道:「難怪你每次都能要來帳,這麼荒唐的事情都被你說得跟真的似的,難不成你真的要去蘭若寺討債?恐怕討的是人命債吧!哈哈!」
    寧採臣附在他耳邊說:「當然是真的!」

   1 2 3 4 5 6 下一頁 尾頁
同类文章

鬼妓女

    自從三年前中了狀元後,秦白的事業上達到了最頂峰,生活上也有了太多太多的改變。    比如,每天請他題字畫匾的人多了,潤筆費當然不薄;又比如,他寫過的詩文成了應試的書生們競相模仿的範文,書商們也樂於印刷他的作品;再比如,他現在還擔任了一個很有面子,地位也不低的官職;還比如,他現在還娶了

手工美人

(1)整容師的妻子  蘇蕙望著林心怡,實在不明白她為何鐵定了心要去隆胸。林心怡雖然歸屬「太平公主」一類,但她瘦得挺林黛玉的。蘇蕙覺得像林心怡這樣纖細的身材,自己羨慕還來不及。  「心怡,我覺得你32A的身材挺好的,雖然平了點,但花蕾般誘人。如果非要隆成34B的,那太不協調啦!」蘇蕙叫著。  

盜墓奇遇

    「爹,鏟子在這裡,」如風將長鏟遞到了他爹手裡,「你接穩了嗎?」    「好了,接穩了,」如風他爹回答道,「風兒,你再去墓門外看看,你那幾位師弟確實沒有躲在外面偷看嗎?」    「爹,我看過了,他們沒有偷看,」如風說道,「爹,你這次為什麼一定要弄得這麼神秘呢,難道這個墓地裡真有什麼大寶

第六根指頭

    小茜和蕾蕾是大學同學,她們同住在一間宿舍。    小茜是位神經兮兮,行為有些詭異的女孩,至少在大多數人的眼裡是這樣認為的。    她臉色蠟白得像是從營養不良的西非走來,牙齒被蛀蟲咬得跟一把老木匠使用過多年的鋸子似的,頭髮則枯黃得像是個在醬缸裡染過色一般。    去年蕾蕾的媽媽來學校「

墓碑上的黑貓

    編者按:九個人,財迷心竅,為了朋友口中那寶藏,竟不惜傷害一條無辜的生命,天可憐見,行惡事,終究得惡果!情節跌宕起伏,但是,個人淺見,破案過程與真相明了之間銜接的有些突兀,梢做修改可能會更妥當。期待更多精彩!    1、    「聽聞你除了偵查破案之外還喜歡旅遊?」    「對啊,這已

愚鬼節

    他叫喬,她叫丹,他們是夫妻。    許多人都會帶著羨慕的眼神對他們說,你們這小兩口姻緣可真是老天爺註定的啊,和在一起居然就是打籃球那個喬丹了。    他們之間的巧合還遠不止於此。    他長得黑,她長得白,他來自江蘇無錫,她來自江蘇常州,還有朋友會開玩笑地戲言他們是「黑白無常」組合。

土饅頭

    在我們南方,饅頭裡面是沒有餡的,饅頭和包子的界限非常清晰。    但貌似在北方和上海江浙一帶,饅頭裡面也是有肉餡的,這讓我們江西湖南一帶的人比較難以適應。    好吧,這個故事發生在清朝末年的天津衛,所以饅頭裡面也是有肉餡的。    天津的饅頭包子差不多是全中國最有名的,比如有「狗不

殺戮之泉

    編者按:一灣泉水,竟然隱藏著殺戮之氣,一不小心就會墜入其中。小說懸念迭起,緊張氣氛至始至終沒有停過,讀來讓人屏息,有一口氣讀完的衝動,很有快感,這不得不歸功於作者嫻熟的敘事技巧和緊湊新穎的故事構思。小說是一個懸疑故事,故事一波三折,雖然藉助於一些戲劇性的故事轉折點來使故事峰迴路轉,但

墳墓裡的哭聲

    編者按:一個神秘的白衣女子,一個個冷風瑟瑟的夜晚。一個謎團被抽絲剝見的理清楚,原來一切是有因有果的。一個孽緣,一份猜疑,讓上一代的恩怨,牽扯到孩子身上。白老太太自作主張,讓白芊芊與白玉樓共結連理。但是,其緣由是為了報復丈夫的出軌,然而又是一陣心狠,將恨轉嫁白芊芊身上,做出了傷天害理活

祖先大人

    編者按:幽幻,詭異在文章中被詮釋的淋漓盡致。文章從開頭就埋下伏筆,理佐的失憶,牧田秀一的秘密,關於頭蓋骨的詭異事件,關於牧田家的不可思議的族規等。很精彩的文章,處處伏筆,在關鍵時刻給出答案,佩服精巧的構思。推薦共賞。    一    我是個非常害怕蟲子的人,尤其是毛毛蟲。只要看到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