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最長的一場雨,持續下100萬年,科學家:未來也許還會發生
2023-03-31 10:32:19 3
我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雨天屬於「折磨人」的存在。如果一個人遭遇連續一周的暴雨,將對日常生活產生巨大影響。算上這幾天,位於中國長江中下遊的主要省份將很快迎來梅雨季節(通常從6月中旬開始,7月初結束)。那時,氣溫會上升,雨會繼續下,空氣溼度會在空時變得更高,衣服會在十天半月內不乾燥,並且會出現黴斑。想想看,南方人也會把梅雨稱為「黴雨」來表達他們的沮喪。
據記載,我國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長的梅雨季節發生在1954年。它實際上持續了兩個多月,造成了江淮流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實在太小了。
然而,這場持續了兩個月的梅雨與作者接下來要說的暴雨相比不值一提,因為這場雨已經持續了100多萬年。這是怎麼回事?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英國地質學家阿拉斯泰爾意外地在一個紅色三疊紀巖石中發現了一個「化石夾層」,其中含有泥沙和泥炭等沉積物的痕跡。與此同時,義大利和奧地利的地質學家也發現了類似的化石,這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根據碳穩定同位素測量,這一「溼」期基本上發生在2.32億至2.34億年之間,並持續了至少100萬年。與此同時,德國哥廷根大學的植物學家說,在這個時期也出現了許多琥珀化石。一般來說,當植物處於過度的環境壓力下時,它們會從我的保護下釋放出樹脂。那一年地球發生了什麼?是什麼導致了如此不尋常的天氣變化?
2.35億年前,地球仍處於新形成的狀態。那時,地球上幾乎沒有生物,今天也沒有主要的地質板塊。後來,當板塊運動發生時,大陸發生了變化,世界各地的火山相繼爆發。
隨著無數火山的爆發,巖漿逐漸覆蓋了地球,整個地球的溫度迅速上升(《科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當年赤道附近的海面溫度達到了40攝氏度,但現在是230攝氏度)。這種可怕的高溫導致地表水瞬間蒸發,於是形成了強對流天氣,雨突然下了。與此同時,雨水不斷稀釋了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降溫作用。然而,地面上的火山並沒有停止噴發,而是產生了新的二氧化碳。在這樣的循環中,大雨持續了一天又一天,似乎沒有盡頭。
最後,在持續了100多萬年(也許更長)的暴雨之後,火山停止了它們的肆虐,地球恢復了平靜,新的生命開始孕育。科學家稱這次可怕的降雨為卡尼安洪積事件。
轉眼間,兩億多年過去了。今天的地球和那一年的大不相同。人類也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人類如何進步,在自然面前他們還是太小了。科學家還說,如果我們繼續毫無節制地向地球排放二氧化碳,導致地球失去控制,很有可能還會有一百萬年的暴雨。那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