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懸棺之謎,政府萬收藏懸棺之謎講解

2023-03-31 12:03:09

懸棺之謎概述

懸棺是我國古代一種奇特的葬俗,人死後把棺材懸掛在陡峭的石巖壁上,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說,把棺材懸掛到那麼高那麼陡峭的絕壁上究竟是怎麼做到的,這就是懸棺之謎。

懸棺分布於中國南方許多地區,已知有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四川等13個省區,內蒙古阿爾山市也被傳出存在懸棺,此外,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南部島嶼上也有發現。

關於懸棺的歷史文獻記錄也是少之又少,現代科學家對於懸棺之謎的解釋眾說紛紜,沒有統一切確切的解釋。地方政府曾拋出百萬的獎勵來鼓勵大家提出關於懸棺的方案,至今也是無人能解。

中國著名的懸棺地點有江西的龍虎山懸棺,重慶小三峽,僰人懸棺,武夷懸棺等。

著名懸棺案例龍虎山懸棺

在龍虎山,沿著盧溪河順流而下,兩岸的千尺絕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天然洞穴,龍虎山一帶流傳著這樣的說法,洞裡面藏著無字天書和金銀財寶。但是,由於這些洞穴都在距離水面20米到100米的懸崖峭壁上,因此人們無法上去看個究竟。20世紀70年代,一些風化後的木板掉落,洞裡的秘密才露出端倪。

原來,這是一種崖墓葬。隨著更多的封門板跌落,越來越多棺木重見天日。有的是群葬,一個洞穴放置了十幾具棺木,也有夫妻葬,更多的是獨葬,都被放置在峭壁上的天然洞穴裡,而且都選擇了朝陽的一面。

早在1978年,江西省就成立了專門的龍虎山崖墓懸棺考古工作隊來解決龍虎山懸棺之謎。怎麼樣能進入絕壁上的崖洞?成為工作隊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最初工作隊設計了一個汽油桶方案,但是成本太高。汽油桶的方案被否定後,考古隊決定用毛竹搭架子試一試。高高的竹架讓現代人終於有了與懸棺對視的機會。考古隊首先選擇了懸棺較多的13號洞。但是,誰敢徒手沿著幾十米高的竹架爬上去呢?

當地幾位經常攀巖採藥的藥農自告奮勇。藥農從崖洞帶下來一些罈罈罐罐和篾片,這些在藥農眼裡的破破爛爛很快被送往文物鑑定部門,整個考古隊邊整理其它的棺木,邊焦急地等待著消息。

經過國家文物局鑑定,懸棺主人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

國家文物局經過碳14鑑定,發現這些文物已經有兩千六百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說13號洞的懸棺主人生活在歷史上的春秋戰國時期。

根據諸多的陪葬品,考古隊判斷,13號洞懸棺的主人是古代的百越民族。春秋戰國時期,百越民族生活在今天的武夷山和龍虎山一代。他們遇水而安,擇水而居,死後也選擇臨水而葬。

考古隊一共發掘了18具棺木,這些棺木都是獨根的楠木製成,有房形棺、船形棺等多種樣式,大的有一千多斤重,最輕的也有300多斤重。放置懸棺的地方,上至峰頂、下距水面或者空谷,都有數十米甚至一百多米,而且上下左右都是異常陡峭的石壁。一直以來,懸棺都被包裹在重重迷霧之後,而如何把幾百斤重的棺木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始終是懸棺之謎的謎中之謎。

懸棺如何被放到懸崖峭壁之上,引發種種猜測。

1997年開始,龍虎山旅遊集團面向社會懸賞30萬人民幣,招募破解龍虎山懸棺懸謎的智慧之士。

有人猜測當時使用了熱氣球。兩千多年前,有沒有熱氣球還尚待考證,試想,古人駕駛著熱氣球,拉著數百斤甚至上千斤的棺木,就算他能用熱氣球帶著棺木飛到幾十米的高空,那他怎麼樣才能把棺木放進去?

還有一種方法是堆土說。從山下堆土至洞口,把棺木放進去後,然後再把土運走。堆土法遭到了大多數專家的反對,尤其是龍虎山地區,懸棺大多在臨水的懸崖上,顯然,堆土法無法實現。

堆土法不成立,有人提出了地質變遷說。兩千多年前,盧溪河的水位高出很多,那些今天看來高高在上的洞穴當時距離水面很近,人們用船把棺木運到洞口,很輕鬆就放進去了。

隨著懸棺之謎越來越受關注,千古之謎」解謎活動的深入發展,據報導,龍虎山景區從2013年將懸賞獎金提升至100萬元人民幣,向國內外徵集破解龍虎山千年「懸棺之謎」的方案。

1979年,江西省博物館考古隊和貴溪縣文物陳列室對仙水巖崖墓群進行了一次規模較大的聯合發掘工作。在這次發掘中,共清理了18處鷹巖墓,發掘了棺木37具,較完好的人骨架16副。出土了陶器、原始的瓷器、骨器、玉器、竹木器、紡織品、紡織具、樂器等220件。這些都是春秋 戰國時期的珍貴文物。其中有一副保存至今仍完整無損的乾屍。毛髮皮肉和連接骨骼的盤腱均已消失,脫了節的骨頭像大小珍珠似的鑲嵌在一起,形成了一個人的完整骨架。

貴溪崖墓出土的220件珍貴文物,有陶器、紡織工具、古琴等。其中陶器就有124件。這些陶器做工精細,不僅反映了當時手工工藝水平之高,而且根據其造型和陶紋就能準確地判斷其所屬年代。現陳列在貴溪文物館中。

龍虎山崖墓群的"懸棺"棺木大都用整大段楠木刳制而成,大小不一,形式迥異。有較大的可容葬十餘人的"船棺";有造型如古屋的"屋脊棺";有一筒獨木的"獨舟棺";也有現今常見的"方棺";還有微型的"二次葬"用的"骨灰盒"。從考古發掘的陪葬品來看,這些棺木裡的主人均為古越族人,他們"習以水戰,以舟代車,斷髮紋身",居于山國水澤。

1989年6月13日,"中國懸棺研究"課題組利用仿古絞車等原始機械工具,在貴溪仙水巖重現了兩千多年前古人吊裝懸棺的過程,為人們揭開懸棺的"千古之謎"指引了一條道路。

僰人懸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僰人懸棺在四川宜賓市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共保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託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其時代,上啟未知,下止明代。

麻塘壩懸棺「僰人懸棺」位於珙縣境內,系根據《珙縣誌》「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1956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蘇麻灣是珙縣僰人懸棺葬的又一主要遺址,懸棺數量僅次於麻塘壩。 蘇麻灣又名海棠壩,位於珙縣曹營鄉鳳鳴村一組和海棠一組交界處,在鄧家河(又名洛雁河,海拔約400米,與洛亥河在羅渡匯合後為南廣河)北畔、曹營場西面,距曹營場約1500米,與鄧家河南畔的僰人石堡寨群和石林(位於羅渡苗族鄉天堂村)隔河相望,蘇麻灣崖壁上現存懸棺42具(天然洞穴式7具、木樁式35具),棺頭多順山勢北向,距崖腳地面高度約20米—100米。還有密布的樁孔、人工長方形鑿龕等懸棺遺蹟。 [4]

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於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裡的曹營鄉蘇麻灣,陡峭的石灰巖壁上分布著懸棺48具。懸棺離地面多數為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實物材料。已成為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著無數的旅遊者。 這個景區充滿古老而神秘的色彩。

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在珙縣洛表鎮西南麻塘壩。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布今絕壁上。現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蹟和紅色彩繪巖畫200多幅。巖畫內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武器、幾何圖形等,形象古樸生動。其餘懸棺葬遺蹟也有類似巖畫。麻塘壩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鄧家巖、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

1935年,一位來自美國的傳教士葛衛漢,對中國豐富的喪葬文化非常感興趣,他打聽到,在中國四川的珙縣附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喪葬習俗,於是迫不及待的開始了自己的旅程。儘管一路上的艱難險阻,差一點使這個美國人丟掉性命,但當他真正來到珙縣的懸崖邊時,還是認為自己不虛此行。葛衛漢被自己的發現驚呆了——這就是懸棺。珙縣的懸棺,幾乎包含了世界上各種懸棺的所有類型。這是珙縣懸棺第一次被世界發現,立刻引起了學者們濃厚興趣,20世紀4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21世紀初,一批批的科學家來到這裡,想破解這個千古謎題。科學家們把這裡懸棺中的部族稱為僰人,並且紛紛猜測,這些僰人究竟到哪裡去了,是什麼原因使他們的後代放棄了自己的喪葬習慣呢?這個部族究竟是與其他的民族融合了在一起,還是全部滅亡了呢?

麻塘壩是位於四川珙縣西南角的一個平靜的小山村,幾十年來,這裡很少有外人來過,但21世紀末,卻從這裡爆出了一個重大的新聞,兩位山裡老人無心的話語引起了世界考古界、史學界石破天驚般的震動。

兩位老人亮出了自己的家譜,說他們是珙縣懸棺中僰人的後裔,那麼關於他們的祖先,這些人究竟知道多少?困擾著科學家們多年的謎題,是否可以就此揭開呢?

這些純樸的老人並不知道,自己隨口的話語會給中國乃至世界的科學界帶來多大的震撼。這些人的生活方式實際上已與村裡的其他人沒有差別,他們手中的家譜又有多少可信度呢?

懸棺文物博物館的創始人曾水向是我國較早研究懸棺方面的專家之一,他專程來到了麻塘壩附近的墳地,在這裡他順利地找到了那兩位老人家譜中所記載的5、6位先人的名字,證實了他們家譜的真實性,但也同時說明,近百年來,這個家族一直在沿用土葬。

兩位老人手中的家譜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根據史書記載,擁有懸棺的僰人,在唐代就已經與當時的統治者水火不容。

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的陳明芳,是中國研究懸棺最權威的科學家之一。早在20世紀70年代,她就踏上了研究懸棺的道路,20多年的研究,使她相信,僰人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經受了重創。大唐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繁榮的朝代之一,它的科技文化與軍事都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度,眾多的史料證實,唐朝統治者曾多次向四川僰人用兵,那麼是否僰人在唐代就已經遭到了滅族的慘禍了呢?

20世紀70年代在眾多科學家的倡議之下,政府開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對珙縣懸棺的正式發掘,在這次發掘中,科學家們發現,僰人生活儉樸,大多數懸棺中只有很少的隨葬器物。

但其中的一隻瓷碗引起了曾水向的注意。

考古人員十分高興,因為青花瓷碗是一種可以判定時代的證物。由於需要一種特殊的燒制工藝,一直到明代中期成化初年的時候,官窯裡才漸漸地出現了所謂的青花貢品,流入民間至少是在30、40年之後了。如果這隻青花瓷碗真的產自明代,那麼就可以證實這一具懸棺的歷史,至少是在這隻碗燒成之後,也就是說僰人絕不可能在唐朝就已經滅絕,中國懸棺的歷史也至少延續到了明封建統治時期。為了證實他們的結論,科學家們把這些青花瓷碗送到了景德鎮,進行了元、宋等年代的測定,通過清理,那一次懸棺中出土的文物,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件事情,大量的文物都出自於明代,而且都在明代萬曆年間戛然而止,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通過翻閱大量的史籍,陳明芳發現,在萬曆年間,僰人的勢力日益壯大,他們與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漸加深。

根據歷史記載,由於僰人多次作亂,大明帝國曾經幾次向僰人發起進攻。中國歷史界與考古界的科學家們無數次拜訪過僰人們留下的軍事遺蹟。在一個叫九盞燈地方,山上至今還安放著十幾具僰人的懸棺,但它同時也是這個部族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這個地方的路口隱秘,內部開闊,這是僰人軍事基地的典型特徵。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明帝國調集了雲貴川三省的大軍,包圍了僰人的山寨,於是數萬僰人就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與人數多過自己十倍的敵人決一死戰,就在這兒安放祖先靈柩;要麼就接受明軍的招安,選擇投降。

傳說僰人內部的爭論就在這個山洞裡進行,數百位寨主各執己見,在這裡商量了兩天兩夜。

當時在600多個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數選擇向明軍投降。他們選擇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命運,是不是素來驍勇善戰的僰人選擇了這種方式才留下了自己的後代?

21世紀初,四川省宜賓市的文物局,對於珙縣的懸棺進行了一次搶救性的發掘,這一次他們又有了一個非常意外的收穫。

這時候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很明顯的疑問,那些僰人的後裔都姓何,而傳說中他們的祖先哈十三雄,卻姓哈,這會不會證明那些家族中的家譜有誤呢,何體全老人認為自己的家譜絕不會錯,因為就在幾十年前,他的父親還去拜祭了懸棺中的祖先,那麼如果這個家族真的是懸棺中僰人的後裔,他們為什麼要改姓呢?這與他們停止安放懸棺的原因是否相同呢?根據何體全老人的說法,他們家族一共改了兩次姓氏,至於他們家族改姓的原因不得而知。

2004年5月,曾水向在整理一座懸棺的隨葬品時,意外的發現了一隻樸素的僰人漆碗,在碗的底部,他看到了幾個清晰的漢字——「何永進」,這無疑是懸棺主人的名字,但這三個字也正好出現在何體全老人同一時期的家譜中,這恰好證實了何家的確是僰人的後裔。這個消息很快傳到了麻塘壩的何家,何體全老人欣喜若狂,專程爬到懸崖上祭拜了自己的祖先。

20世紀末,在距離珙縣不遠的地方,人們發現了明王朝樹立的平蠻碑,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但大意還可以勉強辨認,這是明王朝為了誇耀自己消滅僰人所立的豐碑。為了證實碑上的話語,曾水向和陳明芳等人來到了兩個文明最後血戰的地方,這是一座似乎鷹也飛不過的城堡。

明代後期是一個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人們開始重視科技的發展,並且出版了大量這方面的書籍,比如說,在這一時期,工匠們首次嘗試把煤炭和活塞風箱聯合應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溫,可以製造更加鋒利的武器,這大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那麼,明朝軍隊會不會就依靠這種科技上的優勢,攻陷了僰人的山寨呢?

根據專家們的鑑定,當時僰人的冶煉技術非常低下,他們剛剛從青銅發展到鐵器,對於爐溫和原材料的控制,還沒有完全掌握清楚。

這是兩個時代的對決,遠古與現代,刀槍與火藥,勝負其實早已註定了,無論僰人如何勇猛,冷兵器時代的英雄也絕不可能打敗裝備著大量火器和大炮的明軍。

就這樣明軍依靠著科技上的遙遙領先,最終取得了對野蠻落後的僰人的勝利。

隨著歲月的流逝,所有該忘的事情都已經被忘卻,依舊被人們傳誦的只有那些僰人的史詩,關於懸棺究竟是怎樣放置上去的,還有僰人這個最終消失的部族,又是如何興起的呢?這些謎題仍懸而未決。

武夷懸棺

在武夷山九曲溪懸棺臨江面水的高崖絕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離水面數十至數百米的天然或人工開鑿的洞穴中,有些則是直接放在懸空的木樁上面。武夷山九曲溪兩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懸棺遺蹟十餘處。

經過碳14測定,白巖和觀音巖保存完好的兩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隨葬的龜形木盤是具有商周青銅文化特徵的遺物。

重達數百公斤的棺木是如何安放在懸空的絕壁上的呢?從棺木棺蓋首尾兩端鑿有穿繩用的方孔推測為懸索吊下。在放置懸棺的峭壁背後或兩旁一般地勢較為平緩,人們先將棺木運上山,派工匠鑿好洞穴或架好木樁,再將棺木吊裝好。有時候,先沿崖壁鑿出平行的一條通道,將棺木依次推進,可以集中放置一批棺木以省去許多麻煩。據三國時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記載,當時浙江瑞安至福建連江一帶的「安家之民」和「臺灣土著」、「夷州民」在飲食起居、風俗習慣上非常相近,都有懸棺葬的習俗。而在臺灣偏僻的小島蘭嶼的雅美人中間,這種葬俗保留至今。

懸棺之謎三大難題

一,懸棺都處於絕壁上,這些棺材是怎麼安放進去的?

二,古代名族中究竟是什麼人能夠享受此種葬俗?

三,古代名族為何要採取這種葬俗?

懸棺表演

儘管懸棺之謎至今未解,但是人們從來沒有停止過探秘絕壁懸棺的腳步,1989年,上海同濟大學古代機械研究專家陸敬嚴教授,研製出仿古吊裝法,把重達200公斤的棺木提升至洞口,由吊裝人拉進洞中安放。

陸敬嚴教授的這種仿古吊裝法升置棺木的過程,如今已經在龍虎山展現,並成為龍虎山一個固定表演節目,這個節目就設置在仙水巖懸棺比較集中的飛雲閣。

表演者自峰頂輕輕騰空跳起,沿著垂直懸掛到江面的繩子而下,當他們下滑到接近峭壁中間的巖洞時,只見他們劇烈地搖晃繩索,借著慣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躥入洞中。然後是地面上的楠木懸棺緩緩升空,上升到接近洞口時,巖洞裡的人用短索牽引,地面的人則大幅度地搖晃繩索,借著懸棺在半空中晃蕩的慣性,找準時機,上下合力把懸棺送入洞中。

懸棺之謎解答

據考證,方法有三:一是據史料載,古時前輩老人死後,後人「盡產為棺,於臨江高山半肋鑿龕以葬之,自山下懸索下柩,彌高者以為盡孝」。二是沿巖壁修道鑿穴,將死者葬於洞穴,葬後怕人盜墓或損壞,將其通道毀掉。三是從山腳用木搭架,採用滑輪升降方式,將棺木置於洞穴中,葬後將木架撤掉。

但是這些方法是否真的是當時的人能夠做到的呢?懸棺之謎存在的三大問題還沒完整的解釋,還期待人們的繼續探索。

同类文章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1999年被貶下凡的神仙現在如何了, 被貶下凡的神仙都有誰?

什麼樣的神仙會被貶下凡?神仙世界和我們的制度差不多,頂多是因為法術,多了一點生活上的方便。那些不服從管理,犯了事情的,或者塵緣未了,需要再歷劫難的,或者下界需要一個代表性人才的。此時,天庭就會安排神仙下凡。有的是奉命解救世人,有的則是純粹的磨練。一般來說,他們都具有特殊的才能,可以在某一個行業成為佼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揭秘1998年長江走蛟化龍,渾身黝黑髮亮,頭上有紅色的角!

說到餃子,許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但蛇應該是每個人都知道的。傳說蛇在成蛟生活了500年,龍在龍的體內生活了1000年。一般來說,在餃子上行走時,伴隨著具有巨大破壞力的自然現象,如狂風、暴雨和洶湧的河流。當在餃子上行走時,餃子不會飛起來,而是會用大河跑到海裡。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強烈衝擊會引起巨大的波浪和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打生樁是什麼意思?,殘忍的風俗習慣

在古時候,民間是有著很多恐懼殘忍的封建習俗存在,而今日我們要講到的打生樁便是其間一件。 那麼大家知道這個打生樁是什麼意思嗎?其實便是古代時期修建上的一種用「兒童來祭祀」的辦法,在古時候是真實存在過的,並且這種辦法聽說還是」修建開山祖師」魯班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一同來具體了解一 下!」打生樁」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有孩子嗎,沒有孩子就離婚了

何超瓊是澳門賭王何鴻燊與藍瓊瓔所生的女兒,在美國聖克萊大學畢業的何超瓊,具有超卓的市場管理才華,在三十多歲的時分,何超瓊現已接管了多個公司,並且成為了董事的何超瓊,也展現出超卓的投資眼光,所以何超瓊才會被譽為賭王何鴻燊的接班人,高品位高人氣的何超瓊,現已是超越了許多女明星的存在了,當年何超瓊與前夫許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

《奇趣大物理》是一本正文語種為簡體中文的書籍。開    本16開出版社未來出版社作    者湯姆·亞當斯/文 託馬斯·弗林薩姆/圖書    名奇趣大物理出版時間2012-6-1裝    幀精裝目錄1基本信息2編輯導讀3內容簡介4作者簡介5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基本信息奇趣大物理奇趣大物理叢書名:奇趣大物理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粉色沙灘在哪裡? 為什麼是粉色

一說到夏天許多人的腦海裡便浮現出自己面朝大海吹著海風聞著海水的鹹味肌膚觸及海水時冰涼舒服的感覺,湛藍的大海和銀色的沙灘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可是你知道沙灘還有粉色的嗎?現在51區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粉色沙灘。粉色沙灘在哪裡粉色沙灘地處於巴哈馬群島上的哈勃島,它的長約三英裡,海水至清且沙子十分柔軟令人心曠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

奇聞趣事通常是指驚奇動聽的本身就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人們對奇怪的事或有趣的事物都有一種好奇心理。在報紙上、電視中等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見到各種各樣聞所未聞的有趣的或者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情,習慣歸類為奇聞趣事。類型趣味的事拼音qí wén qù shì含義有趣味的事目錄1釋義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

《世界奇聞怪事大全集》是2011年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志晶。本書講述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件。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頁數255 頁開本大16開裝幀平裝ISBN9787546344973目錄1內容簡介2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世界各地千奇百怪的事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程連蘇怎麼死的?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嗎?

美國魔術師程連蘇怎麼死的?是因為徒手抓子彈失誤嗎?子彈的威力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徒手抓子彈就更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可就有這樣一位美國魔術師程連蘇將徒手抓子彈作為自己的拿手好戲,51區小編帶你一起揭秘歷史上程連蘇徒手抓子彈的奧秘。 程連蘇徒手抓子彈是障眼法?在程連蘇的魔術表演過程中,具有助手假裝成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

基本信息書名驚奇目擊者:探尋驚人的天外奇聞作者安洪民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時間2011年1月1日定價18.8 元開本16 開ISBN9787541436222目錄1內容簡介2圖書目錄摺疊編輯本段內容簡介人類從未停止過對未知世界的探索,而對外太空的好奇更是可以追溯到人類最初的探尋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