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的離開是令人悲傷的,但卻是一種光榮的損失
2023-03-31 17:30:38
隨著NASA宣告機遇號的離別,向機遇號致敬的文章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傳播。2018年6月10日,當火星風暴即將吞沒這架太陽能動力探測器時,它發回一條信息:「我快沒電了,而且天就要黑了」。當NASA公布了機遇號最後發送的這條信息之後,它的「死訊」再次引發了人們的悲傷情緒。
火星探測器項目的負責人John Callas稱讚了機遇號和機遇號所獲得的成就。他聲稱:「當我想到機遇號的時候,我就會回想起它在火星上做出的那些超出所有人預期的成就。但是我最珍惜的就是機遇號給人類帶來的影響,它的探險帶給我們許多驚人的發現。」
他補充道:「機遇號探索任務讓一代年輕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變身太空探險家。公眾也在跟隨著我們的每一個腳步。這個項目所帶來的技術和知識『遺產』已經應用到好奇號身上,而且將應用到未來的2020火星任務中。永別了,機遇號,你真的很棒!」

社會媒體上也湧現了數千篇致敬機遇號的文章,天體物理學家們、名人名流以及科學愛好者們都在社會媒體上表達了他們的敬意和懷念。在《星際迷航》系列電影中扮演Hikaru Sulu的George Takei在推特上稱:「願機遇號安息,感謝你為我們做出的一切。」
著名物理學家Brian Cox稱:「失去機遇號讓我感到難過,但這是非常偉大的一個任務!機遇號從2004年開始探索火星,我可以肯定未來有一天會有人發現它,並且把它送入火星博物館中。」
行星協會的CEO Bill Nye對機遇號以及參與火星探測任務的團隊做出了高度評價。他在一份聲明中稱:「我代表全世界5萬名協會成員祝賀火星任務團隊完成了人類史上最成功的火星表面勘探工作。機遇號是超級團隊操控的超級探測車。機遇號的成功也離不開他們的奉獻、獨創性和忍耐力。」
Nye在推特上寫道:「在遙遠的火星平原上,機遇號與它的雙胞胎兄弟——勇氣號,一起創下了人類太空探索和發現的裡程碑。」NASA局長Jim Bridenstine稱:「這架小小的探測器出乎意料的完成了如此之多的火星探測。正是由於機遇號等開創性的任務,未來有一天我們勇敢的太空人才有可能行走在火星表面。當那一天到來時,第一批踏足火星的隊伍中將包含機遇號團隊中的成員。」

NASA的機遇號探測車在2003年7月發射升空,於2004年1月降落在火星表面。最初機遇號的設計壽命為90個火星日,大約相當於90個地球日多一點的時間。然而它出人預料的在火星上一直工作了15年。
NASA科學任務董事會的副行政官Thomas Zurbuchen稱:「十多年來,機遇號一直都是行星探索領域的標誌,它告訴我們曾經的火星不僅潮溼而且是一顆潛在的宜居星球,它也為我們展現出火星上的未知景象。無論我們現在感覺失去了什麼,我們都必須清楚機遇號遺留下來的知識在繼續為我們服務。比如,火星表面的好奇號探測車和洞察號登陸器,當然還有正在噴氣推進實驗室中打造的火星探測器。」(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