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應融為科學研究的閉環
2023-03-31 16:23:16
10月26日訊(記者李方楊秀峰)國內科技期刊如何才能做成國際科技期刊?在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註:《光:科學與應用(英文版)》,以下簡稱Light)執行主編白雨虹闡述了這一問題。
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Light是由長春光機所和中國光學會主辦,與英國自然出版集團合作出版的中國第一本開放獲取的光學期刊。自2012年3月29日創刊以來,僅一年半的時間,便被SCI收錄。2014年,LIGHT首個影響因子分值達8.476,位列SCI收錄的世界光學期刊榜第4位;2015年以來,LIGHT連續4年影響因子超過13,並連續4年位於SCI收錄的全世界光學期刊榜前3位。LIGHT還先後兩度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總局評選的《全國百強報刊》;兩度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多次獲得包括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內的國家級項目支持。
「剛開始,我也是國際期刊界沒幾年的新兵,很多國際主編認為我們做國際期刊,就像chinglish,是一個中國的命題。」白雨虹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國際化期刊的幾要素,是作者、稿源、同行評議的國際化,同時辦刊人要具備國際化視野。「Light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期刊,而是一個非常國際化合作的平臺。期刊只是媒介和載體,只有做到縱深,才能真正地、實實在在地為科研服務。」
「科技期刊既是科學研究的龍尾,又是科學研究的龍頭。我們做的所有努力,就是讓科技期刊融入到科學研究的鏈條中,成為它閉環的一個環節。」白雨虹說,在Light創辦以來,已經促進了許多科研項目的國際合作,「這也是科技期刊國際化的真正意義。」
據介紹,Light創辦後,每年舉辦相關的國際會議,邀請國際編委、大會主席,成立以編委和大會主席為依託的合作關係,建立光學前沿實驗室,如郭春雷國際聯合光子實驗室。郭春雷是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華人教授,2016年長春光機所和其籤約,2017年正式建成實驗室,今年規模已達60多人。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雷射與固態物質相互作用、納米光子學、精密雷射材料加工、強場雷射與氣體和等離子體的相互作用等。
「其中有近20人是外國的專家和學生,全程在長春光機所工作和學習,今年我們的研究生有一位得了國家獎學金,3位得了科學院的學業獎學金,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成績。」白雨虹說,「現在實驗室形成美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烏茲別克斯坦、越南、韓國的國際人才隊伍,我們下一步想做的就是符合國家一帶一路的項目。」
第十四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主辦、主題為「合作開放——新時代科技期刊建設」。來自全國各地的600餘名專家、學者和科技期刊工作者參加了此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