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已深求拯救 評萬元大耳機AKG K812
2025-05-04 20:46:27 3
泡泡網耳機頻道4月9日 小序:AKG K812旗艦耳機的出現引起了耳機行業的全面關注,畢竟這是「耳機三強品牌」中的最後一款頭戴大耳機,市面上叫價萬元的耳機型號雖然不少,但基本都算不上是正規軍,而AKG則不同,這可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師,近年來異常活躍,它出的這樣一款耳機不引起一番腥風血雨是會不好意思和大家打招呼的。
AKG K812 京東商城報價10999元>>
耳機小知識:歐系耳機三強為德國森海塞爾、德國拜亞動力以及今天的主角奧地利AKG(現隸屬於美國哈曼卡頓集團)
今天,筆者將給大家帶來一個充滿著淡淡憂傷的故事,而一切的開始要從一個1個多月前的聊天說起,K812的試聽樣機在傳來傳去,圈內聽過的朋友也有不少了,因此偶然的茶餘飯後,不知不覺間有關K812的話題不免就多了一些:
「K812這耳機,擱誰聽也知道這是個好耳機,而且好推,便攜器材也能推得小有聲色,強於一般的主流大耳機,但是,話說這耳機的外觀設計是不是太低調了一些?10000多元的耳機,賣的可就不僅僅是聲音那麼簡單了吧?品牌附加值,產品設計附加值等等等等都該有著優異旗艦級的水準,說白了讓人看一眼就得知道這是個高大上的耳機,一眼就看出來使用者有著不俗的品味,如果再有那麼一點兒藝術氣息就更好了,這樣才能讓擁有它的人找到一種「高尚的情操」,但很多人看到K812的時候,完全看不出來這耳機會那麼貴,這就如同汽車品牌沃爾沃的尷尬一樣,明明是個小豪車品牌,卻總是因為內斂的設計拼不過奔馳寶馬,這又是怎樣的一種英雄落寞啊!」
好的吧,上面的言論同樣也代表筆者的局部想法,要說耳機這東西,產品設計到了一定的高度,聲音上就已經很難再有好壞之分。打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莫奈與梵谷兩位畫家的畫你更喜歡誰的?又或是你是喜歡蒙克的《吶喊》還是梵谷的《星空》,在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是因為欣賞口味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吧!再多的繪畫技法已經不再重要。也正是因此,對於優異耳機來說,大家都是好聲音,只是風格各有不同,也因此,非聲音方面的需求就會被逐步放大,比如外觀、用料、做工......而這些正是AKG此次沒有做到位的地方。
當然,對於一款優秀的大耳機來說,最重要的依然是聲音本身和佩戴的舒適性,只是,期望太大,不滿足的地方也就容易被放大,對於一款旗艦耳機的期望無疑極為容易造成失落感。
卓越的佩戴舒適度:
AKG最具特色的「跨橋式」頭梁
監聽伸縮式頭帶設計
雖然上面筆者對K812的外觀設計吐槽甚多,但同時不得不肯定AKG在製作耳機上面的專業度,這樣一款大尺寸的耳機,全重390g,控制在了400g以內,這有效減少了耳機重量對於脖子的壓迫,同時配合AKG家專業的「跨橋式」頭梁設計,使頭帶有著很大的可調節範圍,能夠更好的貼合頭部,有效分擔耳機對頭部的壓力,使K812擁有可舒適佩戴的基礎。
舒適的人體工學耳罩
另外,這次在K812的耳罩設計上,也可以發現AKG對於細節的深入研究,在前幾代的K501/601/701/702等耳機產品上,AKG通通使用了圓形的大耳罩,雖然其足夠的大小可以很好的罩住耳朵,但在貼合度上有所不足,畢竟耳朵周圍不是一個平面。這次,K812的耳罩經過了更為細緻的設計,按照人耳的生長方向進行構造,具有了更好的貼合度,而隨著貼合度的提升,接觸面積增大,更好的均勻分布了耳罩對於耳朵周圍造成的壓力,在佩戴舒適度這一項上,有著顯著的提升。
文章暫且告一段落,筆者本人對於這款耳機的最大不滿也表露無遺,優秀的設計也誇讚了一把,那麼下面我們將開始新的篇章吧!
「即使你花枝不招展我也認了,誰讓我沒出息就看上你啦!」
「愛情這東西總會來得那麼突然,在不經意間觸動你內心中最柔軟的地方」,筆者在邂逅了AKG K812之後,不經意間居然深深的愛上了它,一個樣子沒那麼妖嬈,但卻擁有滿滿魅力氣質內涵的存在,這奏是灰姑娘的故事啊(突然有了當王子的感覺,好開森......),唉......
AKG專業產品的「三心形梅花」標誌
上面廢話太多,這哪是評測啊......我這是寫作文的節奏......
好推不意味著便攜器材能搞定:
K812應該算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這傢伙的阻抗僅為36Ω,而靈敏度又高達110dB/mW,53mm的大尺寸動圈單元,全開放式設計,頻響範圍達到5-54000Hz,單單從參數上看,這應該是一款容易推動的耳機,而實際上也差不多,即便是使用隨身器材,如SONY的Walkman 35周年紀念版播放器ZX1,居然能把它推出不錯的水準,有著很好的平衡性及自然度,聲場開闊,解析力強,能夠展現諸多的音樂細節,當然,在動態上會有所缺失,會出現聲音軟綿綿的現象,不夠醇厚,總讓人不夠爽快,筆者還試了HM-901/802,ARM1,索尼D100等器材,味道各有不同,但表現均差強人意,因此,K812這傢伙,便攜器材不捆綁你是不可能很好的搞定的哦!
奧地利原產
有關三頻「主觀」感受:
K812還是一款你可以說它不夠華麗,不夠震撼,也不夠驚豔的存在,但你又很難在聲音上去找它存在的缺陷,它的低頻富有質感,量感絕對不多,內斂而莊重,清晰乾淨,低頻的細節可以有出色的呈現,聽感舒適,如果非要用「不足」這個詞的話,就是欠缺了些衝擊力,難以帶來那種恢弘的氣勢感。在高頻上是典型的均衡表現,隱約間就透露著淡淡的監聽味道,很是中性,線條感清晰有光澤,乾淨利落,又不至於太過明亮。中頻飽滿嗎?好吧,夠飽滿,說不上肥美也說不上清瘦的類型,這也算是特點之一吧。
談談與同級別耳機HD800及T1的對比:
優秀的聲音清晰度及純淨度、上佳的分離度、營造的卓越空氣感,中性的監聽音色表現,這些都是K812最值得稱讚的優點。它的聲場要強於T1,聆聽古典音樂更有廳堂之感,寬廣度不弱於HD800,縱深有所不如,因此聲音足夠開闊,但立體感達不到HD800的水準;K812的高頻沒有T1那麼明亮(也沒幾個耳機敢比T1還亮),但比HD800要清晰自然,顯得沒那麼突兀;低頻在能量感上明顯輸了HD800一籌,瞬態表現卻與HD800在伯仲之間。
在便攜器材的易推性上,K812明顯是要強於HD800以及T1的,很容易推出不錯的聲音,但總會少些什麼,想要推好很不容易,不上臺機是搞不定的,即便拿筆者手中的HiFiMAN EF6耳放來說,自認為推得還是差強人意,不是個上佳的組合。
「您要是真是把K812買回家用隨身器材推......筆者表示,土豪我們做朋友吧!」
三針可插拔線材設計(基本無法改平衡)
有關這三個耳機誰更好的問題:
正如筆者在前面所說,喜歡梵谷還是更喜歡莫奈?說欣賞口味不同絕對不是敷衍,在耳機圈裡有AKG黨、有森海黨,也有拜亞黨,這麼多年來也沒說誰更勝一籌,好吧,音質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每個器材都是獨立的個體,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風姿,這貨又不能拿數據來說話,對於無法用科學數據來衡量的「音質」,用華麗而虛無縹緲的文字來形容,寫好了是毒文,寫不好就是槍文。這篇文章本不該提及HD800和T1,這就是找罵的節奏啊!但是,筆者還是想把個人的聽感與大家分享,即便這是作死吧......阿門,自求多福了。
寫在最後:
到了這最後的最後,還要再說些什麼嗎?好吧,順道吐槽一下K/Q701吧,你說這耳機是多難推啊,各位見過推好的嗎?要不是衝著外形我是不會買的......(筆者外觀黨了)這麼多年了,也沒說有哪套系統讓筆者滿意的,而今天這個萬元新旗艦K812呢?至少筆者手中這些便攜器材及耳放推下來,實在是比K/Q701好聽了太多......看來這K812的1.5特斯拉技術的換能著實是很給力的哦!(至於特特斯拉是神馬東東,諸位自己百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