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元要啥自行車 小米VR玩具版試用體驗
2025-05-07 19:14:32
自今年4月份開始,有關小米VR的消息就沒有停止過,良心的做工和主打性價比的品牌印象也讓人們對它更為期待,7月份的最後一天晚上,四個和VR相關的視頻被傳上了小米優酷帳號,雖然很多人和筆者一樣被猴王玩了幾天,不過8月4日這款產品還是被曝光了出來,而我們也有幸入手,並為大家帶來本次的試用體驗。
簡單開箱
產品包裝:型號代碼是否暗示著什麼?
小米VR的包裝相信很多人都在之前的宣傳海報中見過——一個黑色的紙盒、配上紅色的字(本來覺得會是個牛皮紙盒的),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小米VR、沒看過之前的宣傳海報,你很難想到裡面裝的是什麼。對於我們來說其實意義最大的地方應該還是包裝盒的背面,上面我們能發現該產品的一些出廠信息、支持的手機系統版本和屏幕尺寸,這些只是表面。
仔細來看你會發現產品名稱為「小米VR(玩具版)」,再配合之前小米VR唐沐6月份透露的消息,我們就能發現小米VR絕對不止這一個版本。下面的「產品型號:V1C」更加確定了我們的觀點,從我們個人角度來說,V指的就是VR,1便是1代的意思,而最後的字母竟然是C不是T(TOYS縮寫)就代表該產品應該是C級,而未來應該也會有兩款更出色的產品(一個一體機VR、一個PC VR)。好吧!必須要承認,因為不知道拿到的是否為消費者版所以我們也不確定是否真的如此,上述的一切只是個人猜想,這一切只能等時間來證明了。
產品外觀:萊卡布+雙向拉鏈確實前所未見
打開包裝便能看到小米VR本體和一封給體驗者的信,內容不再贅述。小米VR外觀則和小米官網給出的圖片一樣,黑色的萊卡布料材質加上雙向的拉鏈,正面兩個為手機攝像頭預留的開口以及中心的橘黃色小米LOGO一樣都沒有少。
頂部右側配有一個B格滿滿的金屬按鍵,作用和之前我們介紹過的谷歌Cardboard 2代相類似,就是選擇按鍵。至於原理當然也和那個相同,通過下壓金屬按鍵,電容觸點(上圖紅色圓圈位置)探出並點擊電容屏幕,實現對屏幕的點擊。相比Cardboard2代這樣的設計只是更出色,按壓的壽命更長一些而已。
另外我們也能從上圖看到拉開拉鏈後小米VR內部的相應設計,包括固定手機的四個膠墊,下方的手機託以及兩個鏡頭中間的一個中心位置提示箭頭(在使用中,將手機VR界面屏幕中心的線和箭頭對齊,讓看到的畫面更清晰)。
另外在初次拉開拉鏈後,內部也有一個頭帶的簡單包裝盒,打開取出其中的頭帶,內部也有安卓版小米VR APP的二維碼,掃描下載後根據提示放入小米VR中便可正常使用。
安裝好後的樣子如你所見,我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頭部大小進行頭帶的相應調節(可調節的範圍還是比較大的)。頭顯的另一面除了兩個鏡頭以外便再無其它(因為沒有自帶電池,頭顯上也沒有連接線材,所以當然也不可能在這個地方有任何感光元件的存在)。
小米VR APP簡介
APP外觀:看著就像剛剛設計的LOGO
小米VR APP外觀設計的相當簡單(看著就像個新應用),雖然名字叫做小米VR,但是右下角的LOGO還是有個玩具版的標識,這也讓我們有些不敢瞎猜,到底是否會有其它版本的APP呢?還真的不好說(右側的兩個APP為用小米VR APP下載的應用)。
小米VR APP手機界面:分類簡單 資源不多
和很多我們常見的APP一樣,小米VR APP的分類同樣也是視頻、應用和本地內容三個部分。比較讓人覺得欣慰的地方是視頻區內容全是全景視頻,並沒有2D/3D視頻充數的事情發生,不過這也讓整個視頻區的內容顯得有些少:視頻大體可分為大麥專區(5個視頻)、蘭亭專區(13個視頻)、QPlan專區(28個視頻)和悅遊專區(21個視頻),共計67個視頻,下方又有仔細分類比如,懸疑、音樂旅行、綜藝、演出等,但是都在這67個視頻之中,讓我們感覺到驚奇的是,這是我們見過的唯一一個沒有用美女、比基尼等詞彙作為分類的VR APP,涉及到這類的視頻還不到5個。
應用區域相關的VR應用有9個(大部分都是視頻類的),唯一讓我們覺得像是個遊戲的只有一個叫做《VR大炮臺》的,這點我們稍後介紹,其它的應用都只是個獨立VR視頻類產品,只是在小米VR手機界面做了個入口而已(VR界面沒有進入入口)。至於最後那個「我的」分類則是用來存放一些本地資源。
小米VR APP VR界面:真的是Daydream?
在今年5月份,谷歌推出了全新的Daydream VR平臺,上周Twitter用戶kjuma也洩露了小米VR支持Daydream的消息,不過一直並未被證實,直到我們看到了小米VR的這個界面,的確很像,但是為啥資源還是如此少,而且也沒有相關的一些說明呢?這點我們也不得而知。
試用感受
頭顯試用感受:舒適度可接受 遮光性較差 缺少人性化設計
本次我們配合小米VR體驗的手機是黑色的小米5,雖然小米5雙面都為鏡面玻璃材質,不過小米VR防滑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出色的,日常使用中不會出現因為沒有放緊而使手機自己出現位移的情況發生,重量如上圖所示,小米VR頭顯本身(含頭帶)重量為237.2g,加上手機以後的整體重量為367.1g,重量在可接受範圍內,佩戴的時候也沒有任何的不適感。
小米VR是我們近期接觸的產品中唯一一個鼻襯區域沒有漏光的VR產品,不過小米VR側面卻是漏光嚴重,基本上你能用餘光看到側面發生的一切,暗光的時候我們甚至可以看到鏡片的邊緣,極大降低了產品的使用沉浸感。這主要是因為小米VR本身不具備任何的屈光度調節(近視調節)功能,所以做的大一些可以支持佩戴眼鏡使用,到底這樣的取捨值不值就要看您是否是個近視了。
另外由於產品貼近臉的地方使用的是布料包裹硬橡膠(類似)的材質,所以如果你的手機不輕,長時間使用很有可能鼻子旁邊的臉頰部分會出現壓迫或者不舒服的情況(當然也可能是因為筆者臉比較大,反正我們是覺得有些硌得慌)。至於悶熱感麼,可能因為該產品遮光性不強的原因,所以並不會覺得悶,但是如果夏天在陽光下使用(尤其是室外),黑色的外殼一定能讓你感覺到「溫暖」。
另外,由於該產品使用的是拉鏈的設計,所以想要戴上耳機使用,要不然就使用藍牙耳機,要不然就只能和上圖一樣,用兩個拉鏈卡一下,這樣的設計是否會對耳機造成傷害我們不知道,但是個人感覺並不人性化。另外我們也好奇小米VR玩具版正面這個兩個開口到底是用來幹啥的,因為在小米VR APP中我們也沒找到任何打開相機的功能,所以它是用來散熱的麼?
小米VR APP試玩感受:資源少 內容缺少吸引力
剛剛我們也提到了,小米VR APP資源方面視頻類佔絕大部分,在觀看視頻的途中,只要按一下金屬按鍵便可呼出上方界面,該界面允許在視頻播放的同時查看本地視頻列表、調整音量、復位(以當前位置為主位置)鎖屏以及畫面模式設置和亮度調整,這裡面個人感覺最有用的功能就是復位、只要點擊一下,便可將當前你所在的方向設置成主方向,這樣的設計對於經常出現定位偏移的安卓機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後我們再來介紹一下剛剛說的畫面模式設置,在這裡我們可以通過VR右上角的按鈕選擇普通2D模式、上下3D/左右3D模式、全景模式、左右3D全景模式/上下3D全景模式。(另外這裡也來簡單介紹一下左右3D和上下3D的區別,所謂的左右3D就是視頻寬度不變,長度為之前的1/2;上下3D是指視頻長度不變,寬度變為了之前的1/2,兩種模式都能帶來立體體驗,都可以選擇,哪個好就要看你的個人愛好了。)
內容體驗方面,就如我們剛剛所說,視頻內容佔了主要的部分,即便應用中也是如此,視頻種類一般都屬於嘗鮮類,相對來說不具備什麼吸引力,並沒有讓你產生任何的下載/觀看的欲望。至於遊戲,到現在為止我們只找到了這麼一個名為《VR大炮臺》的應用,通過頭部晃動瞄準對手、通過VR右上角金屬按鍵(或者耳機上的任意按鍵)進行射擊。這已經是找了兩天以來我們覺得交互最好的一個遊戲了。
另外剛剛我們也介紹過,小米VR APP手機界面有打開這種獨立VR應用的接口,但是VR界面沒有,也就是說你要通過摘下頭顯、拿出手機、手動切換、再放回去才能體驗到一個全新應用,切回來同樣這麼麻煩。
總結:
本來我們是想打出不少的字來說小米VR目前的問題和使用缺陷的,但是想到小米VR給自己「玩具」的定義和49元的售價,我們又覺得沒有什麼可以說的了,畢竟人家只是個玩具,未來的售價也才49元,而且相比Cardboard做工確實更精緻,也不會出現用久了脫膠的情況,這麼來看,你還要啥自行車啊!
好吧,既然小米VR玩具版沒啥可說的,那我們就從該產品出現的問題說一下對下一款小米VR的期待。我們希望看到對漏光問題更好的改善,對耳機接口開口處更人性化的設計。在內容方面,資源瞬間豐富起來我們並不強求(畢竟質量更重要),但是希望能看到一些有話題性、新聞類或者足夠吸引人點進去的東西,設計方面也希望VR界面能加入相機和小米VR APP手機界面能看到的應用進入的接口(如剛剛提到的VR大炮臺就需要摘下頭顯,切到主界面、手動選擇VR大炮臺、再戴上),不然切換起來實在是太麻煩,這些都是我們對下一款小米VR或者小米VR APP的期待,相信也是廣大米粉都希望看到的東西。■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