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壁壘 專訪呱呱視頻社區CEO董冠傑
2025-04-19 09:11:24
呱呱視頻社區成立於2005年,與優酷土豆這類的視頻網站不同,呱呱視頻社區提供的是即時互動的自發視頻平臺。同類產品還有已經上市的YY和轉型線下的9158。相比,在視頻網站紛紛轉型的熱潮之下,呱呱視頻社區將如何在同類平臺中一展鋒芒?帶著疑問,我們尋訪到呱呱視頻的CEO董冠傑。
Q1:呱呱視頻社區在轉型方面做哪些戰略部署?品牌定位和核心受眾為何?
A:在未來呱呱將圍繞「社區」和「演繹」兩方面完成第一視頻演繹社區的品牌定位:
1、社區:把權力還給用戶,讓更多的用戶活躍起來。
2、演繹:配合光線傳媒的資源在演繹的方面做些嘗試。
從受眾層面來看,呱呱的用戶群更偏成熟,年齡區間為30-40歲,忠誠度更高,是用戶自發性的在視頻上去表演的視頻秀場;而我們跟騰訊合作的品牌齊齊互動視頻,則更傾向於15-25歲的年輕受眾,同時基於騰訊的用戶資源,秀場的模式內容也將更精細化。
2015年呱呱將在產品及應用兩方面進行調整。
在產品方面會迎合趨勢,從pc端轉到移動端,在應用方面要向平臺化運營模式靠攏。
在未來我們將橫向與縱向兩方面進行戰略擴展,一是在線視頻秀場,在未來會橫向的擴展基於移動的視頻社交,並增加財經板塊以及教育板塊。在縱向上,娛樂板塊依舊是我們主力支撐,我們要做的更深,通過努力打通線下的整個娛樂產業。
Q2:呱呱視頻社區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與YY比較差異化如何顯現?
A:呱呱視頻社區的運營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其實呱呱的競爭力是對於行業的理解更加深刻,呱呱已經做了6年,在行業內經過了長時間的積累,充分考驗了呱呱視頻在市場上的運營能力。就目前市場份額來看呱呱排第三,我們想抓住契機儘快在未來2-3年上市。
YY是運營能力比較強的公司,它們抓住了核心遊戲種群,而遊戲種群則是娛樂模式的天然種群,以此形成了YY的平臺優勢,但是我們有騰訊的支持,在用戶群我們比YY大了,而未來唯一能跟YY做直接抗衡的只有我們。
在用戶開發方面,目前YY遇到用戶群開發的瓶頸,而我們則是剛剛開始。
在經營模式方面,YY把自己定義成富媒體的工具,並催生了娛樂、教育、遊戲直播三大版塊,雖然遊戲直播內容很好,但是不賺錢,同時教育這一塊它本身行業也很難撬動,所以唯一有變現價值的只有娛樂板塊。對於秀場還是流量定性的模式,因為我們的能量比較大,在娛樂版塊上未來我們也將有能力超過YY。
Q3:那您是怎麼看待視頻網站O2O模式這塊的?
A:現在產業急需要新的形態以及模式去進行重組和整合
我認為沒有達到共贏的合作模式都不會產生效應。包括我們現在做很多節目的嘗試希望打通,但還是進展緩慢。真正要打通,就必須能產生新的模式,能整合兩方優勢,並能產生對兩面都有利的東西。
現在很多主流視頻網站在做藝人演唱會的直播,我認為這仍然是一種傳統的思維方式。只是借用了網際網路平臺而已;這仍然是一個生硬的整合,除非有更好更新的體驗模式產生才行。這一定是需要整合出的新模式,能給用戶全新的體驗這才是有價值的。
Q4:請談談與騰訊及光線的合作,目前進展以及未來規劃。
A:基於QQ平臺,結合光線傳統娛樂的資源,展開全網範圍的活動。
如果把騰訊QQ比喻成一棵樹的話,我們則相當於樹上面開的一朵花。騰訊提供了我們很多用戶資源,包括QQ上也為我們開了獨有的通路,進行了用戶共享。對於我們來講,騰訊最吸引我們的就是用戶資源和用戶關係鏈,它源源不斷用戶群其實支撐了我們整個業務的發展。怎麼有效的利用這些用戶資源?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去整合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對於騰訊來講,他擁有強大的用戶群,需要更多的內容和服務,而我們能給他們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光線在現階段給我們的這種合作還是比較少的,由於光線是個傳統的娛樂公司,有些資源我們還是借用不上。所以我覺得還是要找到好的模式切入,讓雙方都有收益。
2015年我們可能會做些娛樂方面的大型的活動,基於QQ這樣的平臺,結合光線傳統娛樂的資源,類似娛樂方向,選秀或是真人秀的這種模式,進行全網範圍的活動。
之前也與一些傳統電視臺合作過真人秀,是我們基於想去打通產業鏈的想法而做的努力,但是我覺得還是形式上的整合,我需要達到的是真正能夠打通線上線下的產業鏈的目的。
Q5:怎麼看待視頻社交以及秀場模式的發展前景?
A:移動化+內容化
其一我認為社交還是很有做頭,其二在視頻領域,視頻的任何東西都是有機會的。未來社交類產品,將趨於更加的移動化,社交化。我們目前是一個基於PC的視頻秀場公司,在未來一定要轉型成基於移動的視頻社交公司。
首先秀場一定會轉為移動化,這是大勢所趨的。而內容將更加精品化運作,實現更有效的用戶變現。 而大流量的平臺會成為新的主導。需要更多社交類的產品來做補充留住更多用戶,通過移動端不斷去貼合用戶的需求,讓用戶體驗更好。而且內容最好是能夠互動和參與的,未來不能只局限於秀場。
Q6:與電視臺的合作有何規劃?
A:我們需要有更新更深度的合作方式,能讓雙方都產生收益的模式
電視臺還是代表了傳統娛樂產業鏈的重要一環,他們這種內容製造能力,擅長的是我們網際網路端所不具備的。比如通過網際網路來獲取大量的用戶和粉絲支持,再通過線下模式進行高質量的變現。
Q7:從PC向移動的轉變過程中,你有什麼機遇和挑戰?
A:機遇就是現在4G普及的很快,而對於我們公司來講挑戰就是不夠快。
視頻的介質所產生的所有產品形態,都將有成功的可能。而我們的產品形態在移動端的體驗肯定比PC端好,而在PC端形成穩固的盈利模式後,要更快的轉到移動端,大家擁抱網際網路的這種堅決性以及反應還是太慢。
Q8:您覺得下一個網際網路的颱風口在哪兒裡呢?
A: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已經過了第一波「做了產品就能圈戶」的野蠻模式,在未來的二年,第二波拼的就是綜合能力和內容的時候。
以現在這種網際網路迭代更新的速度,在未來的4-5年,從PC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其實是手機網際網路,再之後的4-5年是智能設備物聯網。我認為智能硬體可以分為三大類,1、智能家居,2、可穿戴設配,3、智能車聯網。而其中可能也會遇到許多問題,比如智能家居,雖然很容易切入,但如何給客戶帶來全新的體驗,現在還沒有標準化。而在穿戴設備上,我只看好智能手錶,要讓人接受新的設備,是很難突破的。車載網際網路目前也並沒有一個現象級的產品出來能滿足用戶需求。以上正些是大家認為有機會但是沒有探索出來。
Q9:您希望2015年實現哪兒些突破呢?
A:在公司業績等方面,有一些簡單的目標
第一:我希望公司的業績是可以翻一翻的,有100%的增長,這個是最低的預期。
第二:可能2015年我們會啟動上市的進程。
第三:2015年加速移動轉型,在移動網際網路端布局新的產品。
Q10:那您在這個行業,這個網際網路行業10多年的感觸是什麼?
A:這是一個倍感壓力的行業,也是一個每天充滿新鮮感和刺激的行業,我覺得我還是幸運的,做了自己喜歡的行業。
壓力來自於你每天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每天要逼著自己去不斷的學習,正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網際網路行業,這也成為了我一個享受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