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3 04:55:25
我想,每個老師在上完《天安門廣場》都會寫點教學反思。下面就由小編為您帶來《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
《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範文(一)
本課是一篇寫景的文章,有著寫景文共同的特點,一是景觀方位清楚,二是語言優美。但也有其特殊性,就是本文景物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如果在教學中只是關注用詞用句,那就不能很好的表現主題,但是如果過於關注歷史,寫景文的特色就會丟失?如何協調好這樣的關係呢?
一、思想上,明確了歷史背景是景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有了這樣的歷史背景,才會吸引這樣多的遊客。所以在開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先調查學生去北京的人數,在統計去天安門的人數,提出疑問:為什麼到北京來的遊人都要去天安門廣場呢?學生自然運用生活積累談到了景色的同時,也涉及到歷史。
二、教學時,扣住歷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觀更加動人的點。
在教學課文第四、五段時,通過課件,將開國大典的情景再現給學生,莊嚴而熱鬧的氛圍,感染了學生,然後我不失時機引導到了天安門城樓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讀這一段,提出疑問:這時的你對天安門城樓是不是有了特別的感受呢?學生水到渠成的談到了,景美、歷史意義更加吸引人。而後,通過新中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引申到升旗儀式,請學生介紹親身參與的升旗儀式,和觀看升旗儀式的畫面,體會升旗儀式的莊嚴和美。同時突破課後「為什麼說天安門廣場是全國各族人民嚮往的地方?」
反思:問題一:課堂上有些散課堂上我尊重了學生,但是有些忘卻了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扮演導遊介紹景點時,學生說得比較散,景點之間的跳躍很大,在介紹時,由於其他學生看畫面去了,而忽視了「導遊」的朗讀。使得「導遊」「遊人」之間缺乏交流、共鳴。使整節課得結尾顯得散亂無章。問題二:畫面代替了學生思維想像
因為有著較好的課件,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課件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但是沒有意識到有些地方我用畫面代替了學生應有的思維。思維是學生對書面語言的再創造,此時,我將大量圖片出示後,學生只是認識了,而喪失了想像。
問題三:激勵語太多,顯得虛
課堂上,我運用了較多的激勵性語言,雖然瑣碎的語言激發了學生興趣,但是沒有把握好課堂的節奏,沒有將學生思維引向深處。使得對學生評價浮在表面的同時,拖沓了課堂。
《天安門廣場》《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範文(二)
《天安門廣場》一課上完了,效果不是很理想。靜下心來反思一番,覺得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主導意識太強,,沒有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自由發揮的空間。
這一點是意料之中的事。多年來連續從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習慣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或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現在一下子教四年級,由於學生自主互助學習習慣還沒養成,再用教高年級的方法教他們,學生不能很快適應,效果不佳,只得再採用老師手把手教的老方法。相信過一段時間,學生的小組建設上了道,這種情況會有所改變。
二、課堂教學內容條塊分割太明顯,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
8月25日,在「2009年濰坊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壽光世紀中學的畢英春老師點評《山中訪友》一課時,一再強調: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基礎的重要階段,一定要注重「聽說讀寫」等基本功的練習。《山中訪友》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在畢老師的指點下完成的。她的主導意見就是「多讀多背多寫多記」。如果一堂課「聽說讀寫」不能並重,至少也要突出一兩樣。畢老師強調,背誦是積累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不要追問。由於畢老師是山東名師,我本人也非常贊同她的觀點,所以在制定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時就偏重了「聽說讀寫」練習,而忽視了課堂的完整統一,上演了一出「邯鄲學步」的鬧劇。
三、各個學習目標時間限制太死,給人以匆匆趕路的感覺
由於這節課教學目標定的太多,故老師把時間掐的很緊。每一部分教學內容都預設了時間,如果某一環節出了問題,勢必牽一髮而動全身。如學習生字詞時,沒料到學生問題那麼多,幾乎每個詞都要問,耽誤了時間,導致後面教學內容緊張,不得不匆匆而過,來不及細細品味。
教訓:
目標設計要科學合理,要符合學生實際,切勿貪大求全。
要恪守寧精勿濫的原則,要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統一性,要像散文寫作那樣做到「形散神聚」。
要加快小組建設,使自主互助模式早日得到應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範文(三)
《天安門廣場》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講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寬闊美麗,是聞名世界的最大、最美麗的廣場。在理解課文內容中,使學生從課文以天安門廣場的介紹與描繪中,知道中外聞名的天安門廣場上都有什麼,從而為北京有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感到自豪,激
本文運用了大量的成語和四字詞組,使文章有形有色,如:紅牆黃瓦、雕梁畫棟、巍峨壯麗、花團錦簇、奼紫嫣紅、翩翩起舞等。同時還進行了對偶的運用:如「鮮花和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節奏強烈。另外文中還有許多冷僻的名詞,如:金水橋、華表、漢白玉、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並運用了比喻和象徵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天安門廣場不僅壯觀,而且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也如紅日冉冉上升,日益富強,日益偉大,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教學中如果沒有攻克這些詞語和句子的難關,就很難領會廣場的壯觀,很難產生民族自豪感。
所以,本課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咬文嚼字,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好固定短語和冷僻詞及成語、長句,然後,讓學生交流預習中已經攻克的詞語,接著,運用大量的畫面讓學生對天安門廣場景物有直觀地了解,藉助形象理解語詞。
「鮮花和彩燈輝映,禮花伴歌聲齊飛」這一句,我讓學生回憶王勃的詩句,並學會在句中找對子,感受句子的節奏美,感受節日的喜慶與隆重。
攻克了這些難點,學生才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廣場的壯觀和美麗,莊嚴和遼闊,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發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