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
2025-03-12 18:33:25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得到鄧爺爺讚許的事。下面是小編推薦給你的《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快來看看吧。
《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一)
《難忘的一天》記述了我為國家領導人做計算機表演的事,通過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課文篇幅較長,其中有很多句子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略顯深奧。為國家領導人做計算機表演,小學生沒有這樣的體驗,難以體會到文中小作者的心理變化。
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課前我布置學生搜集鄧小平資料。但由於農村小學條件的限制,所搜集到的資料甚少。學生只是大致從父母的嘴裡知道鄧小平是一個偉大的國家領導人。怎麼辦?我想,還是從文本著手讓學生走近偉人。
首先,我讓學生針對課題質疑。把學生的問題歸類為:什麼事難忘?這一天為什麼難忘?圍繞這兩個問題,我又抓住文中「我」的心情變化來教學。文中我的心情由緊張到平靜再到興奮變化。我抓住帶有心情變化的句子,聯繫課文中鄧小平的表情、動作等的描寫來體會我當時的那種複雜的心情。
在教學第二段時,在理解「我的心為什麼會怦怦地跳個不停?」前,我給學生出示了鄧小平的一些資料,並問道:「此時,我會想些什麼呢?」學生紛紛說:「鄧爺爺會很嚴肅嗎?」「鄧爺爺會對我說些什麼話呢?」」鄧爺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我為鄧爺爺做表演會做好嗎?」……等等許多問題。我順勢問到:「你此時的心情怎樣呢?」學生:「緊張、心怦怦地跳……」理解了「我」的心情為什麼那麼緊張,為學生的朗讀積澱情感。所以這一段的教學學生學得比較輕鬆。
在教學第三段時,我抓住「和藹」這個詞,讓學生聯想到平時爺爺奶奶對自己的情景。學生馬上想到,爺爺奶奶對自己很親切,鄧爺爺很和藹,肯定和爺爺奶奶一樣也很親切,對小朋友很好,所以「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靜了下來。
抓住心情變化來教學,鄧小平和藹可親和樣子及「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的遠見卓識深入學生的心裡,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不足之處:每當學生回答到點子上時,我總是竊喜一陣,以至於淡化了朗讀。整節課上,學生沒有把自己的體會融入朗讀中,著實有些遺憾。
《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二)
這篇課文記敘了1984年2月16日,小作者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小作者對鄧爺爺的崇敬之情和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
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知道的有關鄧爺爺的事,從而引出了課題《難忘的一天》。接著,提出問題:難忘的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的什麼事讓他難忘?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詞,思考回答以上兩個問題。解決了生字詞,回答了問題後,引導學生找出描寫作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為什麼緊張?又為什麼激動?到心情平靜下來,引導學生體會我的心情為什麼一下子會平靜下來?通過體會「我」心情的變化,鄧爺爺的慈祥、和藹可親的樣子漸漸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從「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鄧爺爺的遠見卓識也深深的刻在了孩子們的心中。
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想到語文教學:
一、要有一條線。這條線可以是課文的行文主線,也可以是師生的教學線索。本文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順序寫的。我在教學中,就按照這樣的順序組織教學,相得有條有理。
二、要教學的切入點。利用描寫「我」心情的句子來學習這篇課文,使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出,學生學起來也感到很輕鬆。想想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旦碰到稍長點的文章,就得花費三到四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一點一點的學,表面上是感覺文中的重點難點都講到了,可實際上學生從中真正領悟到了多少卻不得而知。我深深的感到任何一篇課文,即使是再長的課文,只要找準突破口,找準立足點,就能最大的程度的優化課堂教學。
三、要讓學生品讀。從這篇教材來說,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反覆進行品讀,讓學生帶進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
本課不足: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朗讀語氣過於平淡,有待以後教學的進一步改進。
《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三)
《難忘的一天》主要寫了"我"為鄧小平爺爺做電子計算機表演,得到鄧爺爺讚許的事。文章通過"我"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心情變化及鄧爺爺的神態,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了鄧爺爺對少年兒童的關懷與期望。課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1984年2月16日,"我"為鄧小平爺爺做了電子計算機表演。第二自然段講"我"見到鄧爺爺之前緊張,激動的心情。第三自然段講"我"和鄧爺爺見面的情景。第四自然段講"我"進行計算機表演。第五自然段講表演後鄧爺爺詢問情況,並提出"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第六自然段講這一天讓"我"終生難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講了自己難忘的一天,再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難忘的一天,從而揭示了課題,並且讓學生理解了這一天是印象深刻的,是有意義的。在課文學習上,我以字,詞,句的訓練和朗讀訓練為主。學習字詞時,學生小組合作共同探討識字方法,一起學習生字詞,這樣效果很好。理解課文時,我讓學生在反覆讀的基礎上找一找課文中體現小作者心情的句子,並且交流總結:表演前又緊張又激動――表演時緊張的心平靜了下來,沉著操作――表演後興奮。並抓住句子中:怦怦地,慈祥的微笑,高興地,緊緊地,和藹可親等詞語進行品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緊張而激動的心情和鄧爺爺的和藹可親。理解難句"我忘不了這一天,忘不了肩上擔負的責任。"時,我先讓學生和我一起書空"責任"兩字,再說說自己身上的責任。但是肩上的責任重大,孩子不好理解,我問孩子誰家有電腦,電腦有什麼用處,孩子回答後,我告訴孩子現在是信息化時代,高科技的使用越來越廣闊,你們是祖國的下一代,你們長大後,應該用你們的科學知識來建設我們的國家,所以你們的責任很重大。同樣這堂課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課前沒讓孩子搜集鄧小平的圖片,故事,事跡,課中只是和孩子簡單地介紹了鄧小平。課後和孩子簡單的了解了一下,孩子對鄧小平有點了解,一年級學過一篇鄧爺爺植樹的課文,但事跡知道的不多,以後備課要考慮全面,不能丟三落四。"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也沒有做更深入的理解;相反的對"天仿佛格外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這句話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讓他們理解"為什麼天仿佛格外藍;陽光,仿佛更加燦爛。"過於深入,硬要學生的回答達到自己所設想的要求反而適得其反。
《難忘的一天》教學反思範文(四)
《難忘的一天》篇幅比較長,記敘了一件我為鄧小平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如果按部就班地往下上,感覺平淡突不出重點。
宋代的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教師應具有依據教材和學生實際設計課堂提問和在課堂中有效地實施提問的能力。設問它能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注意;反饋課堂教學信息,調控課堂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參與機會,發展學生的表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把一切不懂弄懂,不知弄知,同時設計好關鍵問題和主要問題。
我在教學《難忘的一天》這課時,提了個問題:「小作者和鄧小平爺爺見面,一開始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為什麼後來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學生馬上說:「因為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還和我握手。」這時孩子已經明白鄧小平爺爺讓小作者覺得很親切,但是如何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中的描寫呢?我就讓學生帶著問題(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鄧爺爺很親切?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來。)再讀第三自然段。讀完以後就有學生找到「慈祥的微笑」一詞,但是立即有人提出異議:「慈祥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這個詞就是寫鄧爺爺很親切呢?」學生們對於「慈祥」的意思懵懵懂懂的,於是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這時我如果照搬詞典的解釋――和藹安詳,按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可能都聽不懂,於是我就先告訴他們這個詞是專門用來形容老年人很親切的,接著我讓學生想想自己的爺爺奶奶,然後告訴他們,鄧爺爺的神情就像你們的爺爺一樣,所以用「慈祥」來形容他,通過與生活的聯繫,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慈祥的意思。課堂上發生的這個小細節也告訴我,課堂上師生雙方信息交流出現情況,要懂得及時進行靈活處理,特別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從學生角度來說,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所以,我決定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求劃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容易劃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態和動作。
課後抽查學生的語文書,及時糾正錯誤,個別指導,也告訴孩子如果劃錯了在同學匯報後要及時改正。
本課不足:重點句段的朗讀多以齊讀為主,個別讀缺乏,使得雖然詞句理解都比較到位了,但是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