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烤火風俗由來 烤柏火以求長命百歲
2025-07-27 18:07:12
我國民間人們將正月十二認為是漢族的一大傳統節日,所以在這一天民間有許多的傳統活動在舉行。在所有的活動當中關於烤火節的說法在民間廣為流傳。那麼在正月十二這一天人們烤火風俗究竟有何由來,在這一天又需要注意什麼呢?
正月十二烤火風俗由來
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至今還保留沿承著正月十二(有的為正月初十)烤柏火的風俗習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瀰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為「敗禍」,可以避瘟去邪,人們將不用的舊家什,統統燒掉,用燒後剩餘的柏枝雕成「柏鎖」,繫上繩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以求長命百歲。
正月十二的風俗
一直以來,在我國部分地區的民間習俗中,人們為了迎接正月十五的花燈節,往往在正月十二這天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點燈了。由於客家話中,燈與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點丁」日。點丁的習俗除了恭喜祝賀的寓意之外,還表示本宗族對新出生男丁的認同。凡是男丁都要被點一次丁,可以在出生當年點丁,也可以大幾歲才點丁。
大年十二的禁忌
古代很少有男女在正月結婚的,古代有『抬頭紅』一說,即男女正月結婚,乃月太歲壓頭,不利兒孫,因此正月很少有新人結婚。正月在舊曆是『冥婚』的時節。因為陰間的正月和陽間一樣。要放假。所有的陰間物都可以來到陽間。因此當你在荒郊野外看到娶親的。千萬不要駐足觀看。要觀察一下周圍有沒有人。如果很多人都在圍著看。說明是陽間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