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長徵的演講稿範文
2025-01-01 04:27:09
長徵,那英勇的足跡鐫刻在人類追求解放的歷史中,始終為中國人民所銘記。下面是小編推薦給你的2016關於長徵的演講稿範文,快來看看吧。
篇一:弘揚長徵精神,繼續新的長徵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每次聽到這首豪邁激昂的《七律·長徵》時,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這樣的一組場景:瀘定橋邊、大渡河畔珍藏了他們英勇無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留下了他們堅毅執著的腳步;四出奇兵,赤水河記錄著他們勝利後的笑容;三軍會師,會寧載歌載舞恭賀他們創造人間神話。七十九年前,先輩用他們的熱血和生命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長徵之歌。七十年後,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我們又會做出怎樣的回答呢?
今天,我們重溫長徵的歷史,並不是號召大家再次用腳步去丈量那漫長的徵程,而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去領悟長徵精神,去傳承去發揚長徵精神,進而培育我們新時代的長徵精神。
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是戰勝困苦的精神動力。長徵途中,先輩們腳下踏著華夏堅實的土地,手中高擎著民族振興的大旗,心中升騰著祖國飛翔的夢想。正是這樣的信念將他們緊緊地凝聚在一起,築成一道摧不垮、壓不倒的鋼鐵長城。正是這樣的信念支撐著他們走過艱難,走過兇險,走出希望,走出了一片藍天。今天,我們面前雖然沒有了雪山和草地,但前進的道路依然漫長而曲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必由之路,也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又一次偉大而艱巨的長徵。進行新的長徵,我們同樣需要有堅定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必勝的信心。
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革命精神是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長徵途中,在強大的敵人和險惡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正是憑著這種精神,徵服千難萬險,戰勝了強大敵人,取得了最終的偉大勝利,為中國革命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今天,步入新世紀的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呢?輕歌曼舞的歡樂,鳥語花香的芳馨,相敬互愛的甜蜜,燈紅酒綠的痴迷,艱苦的環境似乎已離我們悠然遠去,然而,親愛的朋友,你可曾想到,伴隨著時光流逝的不僅僅是我們的青春,還有我們絢爛的嚮往和似錦的前程啊。我們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需要甘於奉獻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從容地藐視困難、頑強地面對困難、樂觀地克服困難,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以蓬勃向上的風貌,激發創新能力,燃燒創業的激情,煥發無堅不摧的力量。這樣的精神是我們人生走向輝煌的基石。
八十年前的長徵,已經作為一個符號,走進了歷史,銘刻在我們記憶的深處。而歲月積澱的長徵精神,卻像古酒一般在我們的心中釀出了感情,釀出了味道,成為我們多彩人生的一道美味佳餚。
篇二:長徵的鐵骨精魂
同志們、朋友們:
一位小女孩天真地問父親:「紅軍爺爺長徵時為什麼不喝健力寶,為什麼不吃巧克力呢?」對於他們,長徵已成為一個老外婆的傳奇故事。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它以越來越深刻的魅力,吸引著眾多的人們到長徵路上去追尋,去思考。一位重走長徵路的年輕軍人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地址都成了遺址,笑容都成了遺容;長徵是他們的苦難,苦難是他們的光榮。」?
就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徵,只剩下了3萬,而他們活到今天的,已不足300人。但這用無數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已成為中國革命和人類歷史上一座高聳入雲的豐碑,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
1934年10月16日傍晚,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徵。這時候,遠隔千裡的蔣介石指著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在長徵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紅軍將領的母親,在當地要飯,聽說兒子在部隊當官享福,便氣衝衝找上山去。隊伍正好開飯,老人看到的是清水煮的樹皮、草根,外加一段牛皮帶。她流淚了,提起籃子將自己要來的生芋頭全部倒進了鍋裡。就這,竟成為將士們難得的一頓美餐。為了歡迎這位母親的到來,戰士們演唱了自編的《牛皮腰帶歌》:「牛皮腰帶三尺長,草原荒地好乾糧,熬湯煮菜別有味,端給媽媽來品嘗。」老媽媽掛滿淚花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在這些可親可敬的戰士面前,她怎能不為之動情,為之自豪?還有一次過草地,一位在戰鬥中剛剛入黨的警衛員,為了搶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獻出了年僅18歲的生命。當他漸漸沉下去的時候,手裡緊緊攥著一塊白洋,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黨費。
長徵中,這樣的事情幾乎天天都有,然而隊伍每天都在頑強地向前,向前……美國著名作家索爾茲伯裡驚呼這是前所未聞的神話。而遠涉中國的西方記者斯諾,則把這稱之為「東方魔力」。令他們不解的是,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紅軍創造了這一驚心動魄的奇蹟?其實很簡單,就是頭頂上那顆鮮紅鮮紅的紅五
星以及它射出的那熠熠生輝的希望之光。這正是千百年來我們所固有的,具有強大凝聚力、鼓舞力、戰鬥力和創造力的民族精魂。從孟子的「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從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吉鴻昌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
羞」,歷史雄辯地證明:「民族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
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徵。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當輕歌曼舞的大款們狂飲「人頭馬」「XO」的時候;當某些達官貴人們大腹便便地剔著牙,瀟灑地鑽進鋥明閃亮的「現代王」「藍鳥王」「公爵王」的時候,當你為酒綠燈紅而意亂神迷,當你美好絢爛的嚮往化為烏有……想一想長徵吧,想一想那些80年前的人和事。如果說當年所面臨的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政權的話,而我們今天所面臨的,則是圍繞「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把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帶入21世紀,這關係到當代中國的形象,關係到每一位華夏子孫的命運!我們的紅軍在槍林彈雨、雪山草地之間打不爛、拖不垮,他們的骨頭無疑是最硬的。面對敵人的屠刀與誘惑,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他們的性格無疑是最可寶貴的。在奔向21世紀的長徵路上,我們同樣需要這種錚錚鐵骨的精神,同樣需要這種用黃河,用泰山塑造起來的民族性格、民族精魂!
篇三:生命的壯命
同學們,當時空隧道迴轉到80年前,你的耳畔是不是被隆隆的槍炮聲,震天的吶喊聲縈繞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徵.他們怎樣翻過五座終年積雪的高山,怎樣走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原,怎樣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中完成這次大轉移你只需要聽聽下面這段話,就能體會到長徵是一部中國人足以引以為豪的英雄史詩.
《西行漫記》的作者斯諾曾經說過:"長徵的統計數字是觸目驚心的,幾乎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戰,發生在路上的某個地方,總共有15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軍上,18天用在夜間行軍上.剩下來的100天,其中有許多天打遭遇戰,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5000英裡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天走114英裡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71華裡,即近24英裡,一支大軍和它的重,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說近乎奇蹟."
這就是長徵,一次讓亞歷山大的遠徵也遜色幾分的長途跋涉.
歷史的時針是艱難與曲折,崎嶇與坎坷的"合金",撥動它,將會奏出一曲壯美的歌,一支攝魂的曲.毛澤東就是那位撥動歷史時針的人.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擎起的熊熊革命火炬,一直在華夏兒女的心頭燃燒.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鎮如鐵,而今邁步叢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毛澤東這首慷慨悲烈,熊沉壯闊的詩,充分展示了紅軍將士必勝的信念.
長徵,讓我們知道了"信念"的真正內涵.正是因為紅軍隊伍擁有堅定的信念,使得一條史無前例的道路走了出來,一場史無前例的浩劫躲了過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也擁有堅定的信念呢
長徵,讓我們知道了"情誼"的真正內涵.紅軍將士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這正是紅軍的凝聚力,戰鬥力之所在.這種感天動地的"情誼",讓我們無論何時想起都是淚瀑在面頰山崖的傾瀉,是心火於胸壁襟壘間的噴瀑,是血泉沿生命溝渠的奔湧,是壯行在廣袤熱土上的激揚.
80年,足以讓一種精神成為永恆,讓一種在血與火,苦難與忠誠,奮鬥與犧牲的漫長徵程中鍛造而出的長徵精神,光照千秋,流芳千古.
長徵,把驚濤壯觀推出,把日出瑰麗託起,讓松柏昂首挺拔,讓雄鷹翱翔藍天,讓全世界聽到了中華兒女鏗鏘的足音,看到了龍的傳人英勇的步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