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資源愛我國土徵文範文
2024-08-16 13:32:10 1
導語:土地是偉大的,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她用自己甜美的乳汁哺育著我們,她把一切都無私奉獻給了我們。小編收集珍惜資源愛我國土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珍惜資源愛我國土
地球是我家,保護靠大家」。伴著這句眾所周知的話語,我的放飛理想的雙翼,開始遨遊於祖國的藍天下的各個角落。土地是偉大的,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她用自己甜美的乳汁哺育著我們,她把一切都無私奉獻給了我們。每天我們擰開水龍頭,自來水從水管譁譁地流出,所以我們總是認為水是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很少考慮要節約用水。
「不要讓眼淚成為世界上最後一滴水。」看電視的人,想必對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這是一段公益廣告。正如這句話所說,我們的地球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資源匱乏、環境日益惡化的嚴重考驗。越來越多的人們關注到這些關乎民生大計的話題。
地球是一切生物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地球是人類共同的母親,是我們的美好家園,它給予我們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奠基。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總有一天會用盡,有一些不可再生資源一旦用盡,就永遠不會再有了,我們多一點浪費,地球就少一份資源。因為有了地球孕育世間萬物,才有了人類生命的存在,地球是我們人類共同的母親,我們的衣食住行,一體一膚都來源於她,我們應該把保護她作為我們的一份義務和責任。
地球是生命的延續,要靠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來保護好它。做到珍惜資源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節約資源,每天節約每一滴水,隨時關掉水龍頭。在你出門前,把燈,電關閉,下班多步行或騎自行車,儘量減少碳的排放。作為一名小學生,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管理好自己的行為,才能制止別人的不良行為,從而帶動身邊人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
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今天和明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命!讓我們行動起來,還我們的地球母親一個湛藍的天,碧綠的水的溫馨家園吧!
第二篇:珍惜資源愛我國土
我們要愛地球母親,要保護地球母親。地球母親,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環境。今年,當第44個「世界地球日」和第23個「全國土地日」踏著春天的舞步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想一想:我們應該如何善待地球母親,應該怎樣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萬裡春光。
善待地球——珍惜資源,持續發展,是這個世界的主旋律。
但是,當前在我國,無論土地資源還是礦產資源,其保護、利用和永續利用的形勢,都不容我們樂觀。我們不得不問一問:地球的春天,是永遠的嗎?
儘管我們實行的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可在一些地方,亂佔亂用農地和基本農田的事,還時不時地發生;我們大大小小的城市,由鋼筋混凝土鋪就的「大餅」,仍在一個勁兒地向四面八方擴張,吞噬著周圍的萬頃糧田……
儘管礦產資源供給已經成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制約瓶頸,可在一些地方,以浪費和破壞資源為標誌的無證小礦山,仍在不停地亂採濫挖;即使在大礦山,「吃一半扔一半」的粗放開採方式也還在繼續;亂堆亂放的尾礦,不但使本來可以利用的礦產資源慘遭拋棄,還可能在雨季形成泥石流,變為摧毀田地、莊稼和百姓生命財產的殺手;礦山採空區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縫,不但使農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資源,也威脅著他們的居住安全;我們本是世界上最缺水的國家,可生產和生活用水還在被隨意地揮霍著,珍貴的地下水被過量開採或者汙染著;我們的能源已經十分短缺了,可雨後春筍般新建住房的粗放供暖,仍在浪費著油和煤炭資源……
在土地、礦產資源供求全面緊張的今天,我們必須改變國土資源利用粗放、效率低下、浪費嚴重的現狀。黨中央和國務院高度重視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要求我們在戰略機遇與矛盾凸顯並存的關鍵時期,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廣闊的世界眼光,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為了建設節約型社會,「世界地球日」和「全國土地日」期間國家立下了幾個必須達到的約束性硬指標:耕地保有量保持1.2億公頃,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預期性)。現在,各級政府和企業正在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我們每一個公民都要為實現這些目標努力。資源短缺、能源危機就在我們身邊,「電荒」、「油荒」、「煤荒」、「水荒」等等,正無時不刻在困擾著我們。珍惜資源靠你我他。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們擺脫快速發展中的資源困境,走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
珍惜資源,保護資源,節約資源,人人有責。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珍惜地球母親賜予我們的一切自然資源,使我們的家園年年春光燦爛……
第三篇:珍惜資源愛我國土
如今,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趕上了太平盛世,我們享受著遼闊的大地,湛藍的天空,豐富的物資與發達的科技,但這些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是老一輩人用他們的血汗,他們的智慧留給我們的!然而他們不僅留給了我們這些,他們遺傳下來的最大財富是他們頑強的意志,堅定不移的信念與永垂不朽的精神!有時候我會想,現在生活條件如此優越,會不會使我們忘記了自己的使命?有一句話說得好——「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屹立於世界,則國屹立於世界」,而我們的使命就是,讓自身堅強起來,讓祖國強大起來,珍愛資源,保護國土,保衛祖國!
在眼前,現實給我們這些沒有絲毫危機感的孩子們上了響噹噹的一課——釣魚島事件!
然而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和臺灣一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對釣魚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我國的這一立場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
但是除了歷史證據,我們還需要真正優秀的人才。在教育產業化的今天,真的能培養多少人才?真的能培養多少客觀、愛國的人才?我們要靠什麼人來保衛國土?兵痞還是無知的「憤青」?內心殘缺的少年如何左右未來國家的發展與保衛領土的完整?缺少氮磷鉀的花朵如何裝點花園?縱觀歷史,無論是新興的發達國家,還是資深的發達國家,政府對教育的關心,幾乎是放在社會建設的首位的,作為後起之秀的我們,教育這張牌我們輸不起!
然而得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守江山的問題便出現在了資源保護的問題上!我們應如何善待上天賦予我們的自然資源,如何正確合理的利用這些資源,如何愛惜這些資源?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也隨著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地球負荷已經越來越沉重。由於人類過度的向地球索取資源,地球資源的存量加速耗竭,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環境汙染,特別是二氧化碳的超量排放,給全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變化敲起了警鐘,人類正在承受極端天氣帶來的種種危害。
珍惜地球資源,對於今天的中國,顯然有著更加重大的意義。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陸地面積卻僅約全世界十五分之一的中國,我們必須走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倡導低碳生活,資源的利用消耗越少,造成的汙染相對就越小。
保護環境,珍惜資源是每一位公民的責任,正如蘇軾所說:「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無與子之所共適。」我們既然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恩惠,便要共同去珍惜愛護它。只要每個人都積極來參加環保,共同保護資源,我們的祖國會更加美好,讓我們共同來守住我們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