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女排精神的演講稿
2023-12-08 15:45:16 3
中國女排承載著國人太多的榮耀記憶,女排精神持續刷屏,郎平說:中國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並不會因為輸贏而改變,這就是女排精神的傳承。下面是相關的範文精選,快來看看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學習女排精神的演講稿【篇一】
「女排精神」的提法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以郎平為主攻手的中國女排發揚奉獻拼搏的精神奪得「五連冠」。1981年中國女排7戰7勝奪得世界盃賽冠軍。接著1982年女排在秘魯的世錦賽上再次奪冠。隨後在1984年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再次獲得冠軍,實現了「三連冠」。在其後一些年裡,中國女排創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的紀錄,可謂輝煌一時。中國女排也成為「三大球」中最先「衝出亞洲」的球隊。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社會處於新舊交替的當口,對女排的勝利的宣傳似乎為整個社會增添了信心。
有評論說,在市場經濟改革和打開國門的初期,中國人意識到同發達國家的差距,有不少失落彷徨情緒,那時候的「女排精神」的確給當時的社會注入了信心,影響了一代人。這次在北京機場歡迎女排隊員從裡約凱旋歸來的人群中,就有打出標語自稱是「60後」的老女排球迷。
中國女排是在被稱為「舉國體制」的制度下被鍛鍊出來的。「舉國體制」曾令西方靠自己籌款的業餘選手處於劣勢。但自70年代始奧運會逐漸取消了關於業餘選手參賽的要求,歐美國家對競技體育項目也開始了政府扶持和投資的做法。英國在裡約奧運金牌超過中國就被歸因於政府對體育加大扶持力度。
上世紀80年代被總結出的「女排精神」有無私奉獻、團結協作、自強不息、科學求實、為國爭光等內容。同一般所說的自律、拼搏和協作的體育精神相比,關於「女排精神」的宣傳更多強調了集體主義傳統,即個人利益服從人民群眾的集體利益。
但自「女排精神」最初提出到現在,中國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市場化和商業化發展,中國體育界面貌已經今非昔比。社會已經普遍接受運動員在為國爭光的同時實現個人價值,也接受了對運動員的金錢獎勵。在美國打職業籃球,年薪上千萬美元的姚明,通過企業贊助和廣告合同變得富有的著名運動員王楠、劉翔等人都成了新一代年輕人的偶像。
因此,這次女排獲勝同80年代提倡的「女排精神」相比,時過境遷,精神內涵也未必完全相同。
中國女排前主教練陳忠和在女排裡約奪冠後說:「精神是看不見的東西,應該是從每一天的訓練中去體現,而不是喊口號。沒有每天的訓練作為基礎,談什麼精神?」女排勝利的背後也是龐大的訓練基地和國家投入支持的結果。
學習女排精神的演講稿【篇二】
熊熊燃燒了16天的裡約奧運聖火在不舍與遺憾中熄滅,奧運賽場又一次重回寧靜,但人們內心的感動卻沒有完全平息,特別是中國女排的奪冠之旅,可謂是跌宕起伏,國人為之振奮。據統計,8月21日上午女排爭冠之戰的收視率高達驚人的59%,而當天的微信、微博幾乎全部都被「女排精神」刷屏。
不過根據國內網紅48小時衰退效應,女排熱估計很快又會被其他網紅取代。如果僅僅只是一場滿足短暫狂歡與亢奮的體育賽事,女排的一切辛勞就真的不值了——裡約奧運會結束了,女排精神卻不應該結束!
女排精神,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也很難完全定義。當年女排的口號是「頑強拼搏、團結協作、永爭一流」,其中至少包含「追求卓越、堅守信念、團結拼搏」等正能量要素。所以裡約奧運會剛結束,網絡上就有要求郎平去男足做教練、到安全局當局長、到銀監會做主席等段子,其實,這正是人們在後奧運時期對女排精神的呼喚——女排精神絕對不能和一般網紅一樣存在「48小時效應」!
首先是體育系統要以本次奧運會為契機,真正潛心學習女排的堅守、團結、拼搏、創新精神。本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健兒奮力拼搏,取得了很多優異成績;但不可否認,也有很多項目大失水準,不只是獎牌的得失問題,其凝聚力、戰鬥力從備賽過程中披露的部分負面新聞即可看出衰退跡象:居功自傲、一心多用、互不信任,特別是羽毛球隊的不團結只走穴、舉重隊的唯平衡廢規章、遊泳隊的爭廣告搶份額……於是,該拿的獎牌拿不到、該出的成績出不來,搭檔不說話、摔教練毛巾、服用興奮劑等等,真是把臉丟到全世界了!
其次,我們整個民族也要積極弘揚女排精神,而不是奧運期間一起喊口號、全民刷微信,過了奧運就忘了女排。從1981年日本世界盃七戰全勝到20xx年雅典奧運會絕地反擊再到本次奧運會低開高走,一代又一代的女排姑娘們詮釋出一個超越體育、超越競技、超越時空的精氣神,引領一代又一代的國人努力前行。當今的世界局勢複雜、多變,我們的民族仍然處於「最危險的時刻」,躋身世界之林、實現復興夢想,我們就更要學習女排精神,堅定信念、同心協力、艱苦拼搏、改革創新,提振整個中華民族的志向、信心、實力和精神。女排的再一次勝利,與其說是對光榮與夢想的重溫,不如說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回歸與提升。
同樣,我們各行各業,也要堅持學習、借鑑女排精神。當今社會,人們對物質利益的過度追逐已經成為主要價值取向,自私、貪腐現象較多,行業道德、職業道德的弱化與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並行不悖,每個人都存在對成功的渴望與焦慮,對環境的希冀與猜忌,對自身的期待與懷疑等等。但我們再看一下中國女排,這麼多年來,不管是在頂峰還是在低谷,不管生存環境和賽場因素如何,中國女排沒有放棄的就是追求卓越、永爭一流的夢想,她們一直堅守在這方田地,堅定隱忍、甘守清苦,用汗水和自信打造一枚又一枚現實和內心的金牌,因為在她們的眼裡和心中不只是金錢或名譽,而一直燃燒著希望之光,她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為了讓自己沒有白白來過!
——咬定目標、負重奮進,讓「不服輸、不放棄,敢於創新、勇於犧牲,團結拼搏、永爭第一」的女排精神永放光芒!
學習女排精神的演講稿【篇三】
昨天,習近平在會見第31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時,點名表揚中國女排不畏強手、英勇頑強,打出了風格、打出了水平,時隔12年再奪奧運金牌,充分展現了女排精神,全國人民都很振奮。
是啊,女排姑娘在裡約奧運會上演了一場場盪氣迴腸、驚心動魄的比賽!女排姑娘們的堅韌、頑強、無畏,展示了強大正能量,展示了「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奮鬥精神,讓國人再次見證了中國女排的精神力量!
眾所周知,女排精神曾影響了一代人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事業當中。中國女排「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不僅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在21世紀的今天,女排精神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時代價值。
當今,我國在各個領域均已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並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雖然中國有很多方式可以展現國家的形象和民族精神。但任憑歲月流逝,「中國女排精神」已經深深地刻在了無數中國人心裡,她依然是愛國主義的象徵和民族自豪感的體現。
郎平的那句「打好每個球」,啟示我們,「任憑風浪起,我自不動心」,這話對體育管用,對我們正在推進的全面振興也是管用。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女排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國人學習。當下,全面振興正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遭遇到困難與阻力,有人稱之為機遇與挑戰。困難與機遇也好,阻力與挑戰也罷,但我們的振興目標是堅定不移的,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拼搏前行。為此,我們都必須具備一股永遠強大的內心定力,面臨困難,決不退縮,堅持做最好的自己,排除萬難,向著勝利的目標前進!
實現全面振興的目標、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發揚女排精神,我們要再借女排奪冠的東風,進一步動員全體國民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係。用正確的精神力量規範、矯正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念。
一個理想信念趨於完美的民族,一定是一個具有精神支柱、追求目標和前進動力和方向的民族。只有這樣的民族才是有希望和前途的。在這個大背景下,作為個體的人而言,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那便是,越是艱苦的事業,越需要精神的支撐,必須對自己的事業具有必勝的信念,必須發揚光大女排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團結協作的精神;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自強不息的精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進程中迎難而上,為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