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作文怎麼寫
2023-12-05 06:30:21 2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電視上的兒歌承載著童年緩緩唱起。年,就這樣踏過鞭炮聲,穿過煙花雨,叩響了家家戶戶的門環。以下是「年味的作文怎麼寫」,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篇一:年味作文】
馮驥才:世界上每個民族都有崇拜的東西,而中國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
超市裡循環的音樂告訴你要過年了,學校的放假通知告訴你要過年了,各種廣告大氣的煽情牌也告訴你要過年了……年味就是這樣隨著新年的臨近,越來越濃,好像一碗淡茶,在變成甜甜的清酒,最後又融入母親的瓦罐裡,變一碗濃湯。年味就是一種生活的快樂,是中國人崇拜的味兒。
年味,融在舌尖。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貼福字;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這是老一輩們的年,也就是「吃」年。中國人喜歡年糕,哈,現在手上還拿著一塊。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滿足好舌頭,又有好彩頭。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餃子是中國人特有的食物,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包餃子,雖然我包的難看,自己都不想吃,但還是有感受到那種快樂,也許這便是年味吧!一鍋餃子出爐,在我面前的瓷碗裡,一個個可憐可愛的餃子冒著熱氣布滿了眼鏡又充滿了心窩。我知道,媽媽又偷偷地把我包的那些都盛到她的碗裡了,如果不是過年,這樣的「吃」年味,這樣的感動,怎麼會有呢?
年味,貼在門上。
當你走進省實驗高三教學樓,你不難發現,每個門上都貼著一副對聯,紅紙黑字,裝飾以金色墨點;比喻對仗,寄託以深深期望。年味兒,貼在各家的門上。有人說福字是一種人們快樂幸福的符號,只要貼著自家人看著舒服,有暗示幸福的作用,怎樣貼都是年味兒。
不是「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都包含著中國人對未來的希望,都給人以快樂的正能量。
年味,貫穿在人群中。
過年,即是團聚。我喜歡看到春運時人們忙碌的樣子,嘴是哈著熱氣,臉上流著汗水,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與年貨,臉上掛著笑,握緊的回家的車票……馮驥才是文化名人中最會過年的,他告訴人們,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年,或許也就失去了意義。
「新年好」,「恭喜恭喜」以前以為這都是人們掛在嘴邊的客套話,現在細細想來,這些話原來帶著一種真心的祝願的。爺爺奶奶盼過年,因為他們可以見到大半年沒見的兒孫,雖然重逢時的笑臉布滿了皺紋,但那種快樂,卻如同新生兒一般純真。
中國人崇拜生活,中國人崇拜年。現在的我們,只需要在家人熱鬧的談天裡,美滋滋地喝下年味兒十足的濃湯了……
【篇二:年味作文】
年末是一年的結束,也是新一年的開始。新年最初大全家團聚的習俗也漸漸淡化了。有如此便捷的網絡,我們也可以隨時聯繫上遠處的朋友與親人,團聚也並不像以往那麼困難。
我想,這大概就是年味越來越淡的原因吧!
這十幾個我經歷的新年似乎都大同小異,我早已忘記自己親手接到第一份紅包的喜悅,也已經不記得感受到的第一份年味。
萎了記住,留下這些珍貴的瞬間,他們選擇了拍照。大家坐在一起,卻只顧著用手機不停地拍,反而加大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大家子人聚集在一起,等著最終的年夜飯。吃的也都是家的味道。
與其說是過節,倒不如說是一個家庭聚會。除了紅包以外,好想再也沒有其他的年味了。
但,我發現我好像忽略了什麼。
到了年夜飯,一家人,不論多忙,都圍在桌子的周圍。大家有說有笑,或調侃,或感慨,回顧著逝去的一年,展望著新的一年。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著幸福與喜悅。
這就是過年。
在我看來,過年,因人而異,並不在於延續了多少傳統,關鍵是團圓的喜悅與真誠。因為有對家的思念與牽掛,不論多忙,大家都會聚在一起。也許傳統已被大多數人淡忘,但這份情卻一直傳遞了下來,感染者每一個人。
這就是年味。
過年時,往日繁華的街上已經沒有幾個人,大街上的景象遠不如聖誕節之類的其他節日熱鬧,但,大家都已回到各自家中,體會著家的溫暖,享受這屬於自己的獨特年味。
貼服字,寫春聯,送紅包,團聚……這樣的傳統習俗往往生活中還是十分值得人們珍惜的。雖然在時間的推移之下,人們逐漸忘記了那一份最初的傳統習俗,但這些傳統仍然值得我們的傳承。
若干年後的新年,不知道還會不會見到門口大大的福字,不知道還會不會聽見清脆的爆竹聲。
但,團團圓圓的喜悅一定會一直傳承下去。
【篇三:年味作文】
有一種泥土的味道,是極符合我心中對年的印象。
小時候,聽長者說,「年」是一種野獸,每年陰曆大年三十就出來禍害婦孺百姓。為了嚇退「年獸」,人們開始擊鑼放鞭,真的就把它給趕跑了。從此每年的陰曆大年三十人們就會放鞭慶祝。
那時對這種「年」有了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於是「放鞭炮」在我看來成為了過年必備的習俗。
不知從幾何時許,這種鞭炮聲卻有些遙遠了。沒有鞭炮,只有挨家挨戶和一些陌生的面孔相向慶賀,總讓我感覺年味淡了些許。
一年寒假我坐上開往湖南的列車,夜還未完全降臨,窗外開始飄雪。抹了抹車窗上的霧珠,窗外疾馳的屋舍、田壟或是平鋪的高速大道,在雪中竟十分相似。遠去的風景,就像空白的時光一樣,飛逝如昨。月光還來不及捕捉那白色裡的炊火,天便悄悄地黯然了。
無法想像那是一種如何的陌生,在口頭上的噓寒問暖,怎麼也填不滿一種莫名的失落。我知道,年來了。帶來一場雪,一個寂靜的星空。
我們不過是離開家鄉去往遠方的遊子,漫長的道別只為一次重逢。我驚嘆人人口中流利的「新年快樂」,卻是失掉了365個日夜的溫度。冷藏的一夜的寒霜,很完好地保存最初的模樣,使家人們得以相認;然而即便咫尺,亦如天涯,我們同樣陌生。
我坐在圓桌邊,靜靜地等那些甚至叫不出名字、輩分的親友在桌上擺菜。我等他們習慣性的開啟中央一套,和相互祝福。我在心裡也籌備著祝詞,稍稍練習。——這是大年三十。
快到轉鍾時,我聽到有人放鞭炮了,那聲音此起彼伏,然後變得漸漸稀微。天上的焰火也很美,像蛇信子。我跑到陽臺上,向煙花的各個方向各拍了一張照片,很快鼻腔裡充斥了塵土和火藥的氣味。
我不在鄉下,沒有雞,沒有蛙,沒有柴火,我沒有聞到泥土味,我聞到了來自各個角落的碗筷聲和五彩的火藥。我搓了搓手,手依舊是凍得紅瘡。
原來,「放鞭炮」隨著年紀的增長,也如同時間一般讓人冷淡了,可我還是不甘心,我知道原本放鞭就是為了嚇退年獸的。便也可能只是嚇退而已了。至於我們現在過年嘛,更重要的是吃個團圓飯,看一次聯歡會,休息好幾天……
家鄉的年味已經淡了許多。
或許我也到了淡忘的年紀。
而我此時卻一個人獨自坐在桌子前,吃著從遠方送來的佳餚,品嘗著今年的年味。是的,今年的三十,我是一個人,在出租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