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觀感作文
2023-12-04 07:57:56 5
一個成熟的社會,會逐漸淡化掉榜樣這個概念,人們的追求更獨立、理性和自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觀感作文【篇一】
《摔跤吧,爸爸》的篇名翻譯很像「奔跑吧,兄弟」,雖然這一檔大名鼎鼎的節目本人並沒有看,但是這部片子的翻譯者想借勢提升點擊率的企圖是比較明顯的。
網絡上對於這部片子好評如潮,豆瓣據說給出了9.2的高分。然而我真看不到這片子有這麼好的。
整個故事的框架,從剛開始的英雄鬱郁不得志——想兒子繼承視野——不停地生女兒——女兒也能練摔跤——周圍人的不解——女兒練摔跤——女兒的反抗——女兒的接受——新教練的方法不對——女兒失敗——父親指導——女兒成功,整個故事框架用了不停地「搖擺」,一個舊的衝突解決,馬上又出現新的衝突(就像不停地打雞血),用的是好萊塢路線劇本結構方式,但是比較機械化,也很通俗化,新意並不多。
在表演上,「印度國寶演員」(網絡語)阿米爾汗的角色並沒什麼挑戰性,不過是表演一個永遠成竹在胸,永遠正確的父親角色。因此,他的表演也永遠是交著手,一臉專注地看著女兒和世界,再加上那張方正圓滾的臉以及大而圓滿的雙耳,像極了中國寺院裡的釋迦摩尼像——我認為這個角色因為太完美,太扁平,而顯得不太真實。
因此,我覺得這是一部成功的勵志片,也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但是在影片結構和表演上沒有新意。
題材的切入倒是很有新意。雖然我沒有到過印度,但是從報紙上撲面而來的印度少女早婚,遭受性侵的信息(我也只能通過這些信息),知道印度女性的地位並不高(中國女性的強勢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如果沒有練摔跤,這兩個小女孩也只能和普通的印度女性一樣,早婚,或者也伴隨著性侵。可以說,這一點有點探討印度女性出路的味道。本影片點到為止,並沒有過多的筆墨寫「印度女性的處境」,就顯得非常正能量,圓滑而討巧了。
本片中的主流意識形態宣傳也加重了「圓滑」的味道。影片最後,當「爸爸」被關在小房子裡,不知道失敗了一次的女兒是否戰勝曾經屢次打敗自己的敵人時,他只能祈禱。但是,這時候,「雄壯的國歌聲」通過層層的牆壁傳到「爸爸」耳中的時候,「爸爸」驀然起立,把手放在心臟上,嘴巴哼著國歌——即使他是被體制內人員設計,關在那個幽閉的暗室。這種處理給我們一個「國家是好的,不好的是個別人」的傾向。
對於體制的批判,也是通過「個別人」(即新教練)進行。大概是印度的體育體制有點問題,但是不會去深挖體制,只能通過讓新教練片中的種種錯誤和可笑之處,表現是體制中的個人有問題,衝淡了探討的深度。給人的印象是不是體制的問題,而是體制中的個別人問題。另一個被批判的是基層的體育局長——因為「爸爸」想給兩個女兒申請摔跤墊,但是體育局長並沒有允許。作為一個體制內的人,我只能說「爸爸」這樣闖進辦公室,沒有提交證明材料就要求「體制」為個人(兩個女兒)提供摔跤墊,他所走的程序也有問題。如果經費可以不經程序地申請,才是體制的最大悲哀。
深究劇情,是不是體制或者新教練的問題還未可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國家隊提供的設施,「爸爸」的兩個女兒能否獲得獎牌,還未可知。因此那個教練也被臉譜化了,教練和新隊員總是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一個剛剛接手的教練,和一個從小培養到大的老教練(「爸爸」)對隊員的熟悉程度是不一樣的。對於「爸爸」和觀影者來說,兩個女兒是他們心目中的英雄,然而,對於教練來說,她們只是眾多全國冠軍中的兩個。能夠成為印度全國冠軍,都很優秀,但這種優秀並不等於說可以在世界大賽拿獎牌或金牌——印度並不是摔跤強國。當然從拿獎牌的時候角度,可以說這兩個女兒很優秀——但是不能用事後來評價事前,這兩個拿獎牌者獲得冠軍,有沒有印度體制或者說教練的功勞?很難說沒有。我們不能不作區分的稱頌體制,但也不能把體制當成印度體育毀人不倦的魔窟。根據劇情對比需要是可以的,但不是事實。
因此,因為概念化和妖魔化,隨之而來的「英雄化(爸爸和女兒)」,很難說這部片子在劇情設置上成功。人性的複雜在這部片子裡很少出現,有的只是劇作家或者導演一廂情願的設置。
「所有花都為你開,所有景物都為了你安排」(伍佰《再度重相逢》),因為人的本性普遍喜歡把罪惡歸結於「他者」,把英雄留給自我,認為自己沒有發達都是別人的錯,所以這部片子顯得很討巧。何況這部片子的淚點設置得很成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觀感作文【篇二】
《摔跤吧!爸爸》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一部關於維護女權的電影,故事的發展要從「爸爸」的前半生說起。
「爸爸」曾是印度國家摔跤隊的冠軍,後因生活所迫,他無奈放棄了要贏得世界級金牌的夢想……但他並沒有真正的放棄,他曾寄希望於他未來的兒子身上,卻沒曾想上帝總愛跟他開玩笑,幾年間一連生了4個女兒。
在他認為自己的希望也就此破滅的時候,他從大女兒和二女兒與男孩子的打架中,看到她們身上摔跤的驚人天賦,也看到了得到世界冠軍的希望。於是,他與妻子約定一年的時間,要按照比賽選手的標準要求兩個女兒,不想讓她們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嫁人,從此柴米油鹽度過一生。於是,爸爸不顧社會和周圍人的反對和嘲笑,開始對女兒們進行「魔鬼」式訓練。最終,得到冠軍的女兒也成了印度女性的榜樣,鼓勵著千千萬萬的女性去爭取選擇人生的機會,最開始的反對和嘲笑也變成了支持和掌聲。
片段一:
小女孩們不願意再接受這樣的魔鬼訓練,決定反抗。爸爸對這段時間偷懶、訓練不認真,甚至為了去參加朋友的結婚宴而不訓練的女兒們發了一次大火。婚宴不歡而散,她們一直哭,不懂自己的爸爸為什麼這樣對她們,而她們的新娘朋友對她們說:「我很羨慕你們有這樣的爸爸,你們可以不用每天重複著著洗衣做飯的生活,甚至14歲就要嫁給一個陌生人來減輕家裡的負擔。」女兒們幡然醒悟,於是主動加強訓練,最終崛起成為55公斤級的全國冠軍,並準備進入國家隊進行訓練。
回想自己,從小不用為自己的吃穿發愁,不用面臨早嫁的問題,從小生活在一個家庭幸福、可以自由選擇的現代中國,這是一件多麼幸福和幸運的事情。在這個時代,自己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不奮鬥呢?你的家人不催你成功不是不著急,而是他們懂得引導你:幡然醒悟的努力比強迫你做事情要更有效。
片段二:
在進入國家體校和脫離父親的管教後,面臨著朋友的教唆,以及電影、美食、美麗的衣服等誘惑,大女兒出現了短暫的懈怠、投機取巧、盲目聽從教練指揮等問題,但憑藉著年輕力壯、基礎紮實,最終還是代表了印度女選手參加英聯比賽。比賽失敗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拋棄雜念並回歸父親的指導。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你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阻礙、誘惑、走彎路和面對很多選擇。但只要你不忘初心、把彎路和失敗變為你成功路上墊腳石,並堅定不移的朝原定的目標努力前行,你終究會到達成功的終點。
片段三:
教練為了自己獨攬榮譽,在臨近比賽時給「爸爸」設下陷阱,關到一個小黑屋中。在沒有爸爸指導的情況下,決賽中的女兒克服依賴、獨自戰鬥,最終為自己的國家贏得了第一個世界摔跤冠軍的金牌。
人生的道路很長,未知數很多,你的引路人不會一路跟隨,不要總是一味的依賴別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你要帶著自己的經驗與勇氣,憑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隨時做好獨自戰鬥的準備。
人生總是充滿很多的不確定性,你不去嘗試,怎麼知道它是否真的不行?要成功,就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只要你堅持,夢想便不會遙不可及;只要你努力,成功就不會越來越遠;只要你不忘初心、目標正確、足夠堅持,一切不利的條件都將會轉變成動力,從而幫助你獲得成功。
成功的瞬間,來自於日常的積累,來自於彎路中的折回,來自於決不放棄的最後一擊,經過不斷的磨練與考驗,才會成就歷史的傳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觀感作文【篇三】
《摔跤吧!爸爸》在大陸上映後所迅速躥紅的情況,可以說和《摔爸》故事一樣勵志了:
影片取材於真實故事,印度一位男子曾是國家男子摔跤冠軍,但因為家境所迫和國家情況,他沒能參與到世界級的大賽中,回到鄉下奔波勞碌。人到中年的他意外發現女兒身上遺傳了摔跤的驚人天賦,看到世界冠軍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浪費,像其他女孩一樣只能十幾歲出嫁,洗衣做飯過一生。
再三考慮後,他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換掉裙子、剪掉長發、練習摔跤,即便窮困艱苦的家庭條件和全村人的嘲笑,他依然強制要求女兒練習摔跤一年。一年後,女兒們選擇繼續訓練,最終相繼成為了國際賽事的冠軍,印度女子摔跤史上最成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