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2024-08-07 20:53:10 1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有趣的,都可以穿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比如說院子裡的故事、床上的故事等,當然不要忘了餐桌上的故事哦!
一、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又一個周末的晚上,飯後,餐桌仍然是爸爸、媽媽和我的依戀,我們圍坐在一起,聽博學的爸爸傳道解惑。
我把剛剛預習了的《誡子書》翻開來遞給爸爸。「爸爸,我非常喜歡『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兩句,但我有一個問題,關於『淡泊』,課本注釋為『內心恬淡,不慕名利』,現代漢語詞典注釋為『不追求名利』,這和『明志、致遠』不相矛盾嗎?」
爸爸略微思考了一下說:「今年春天在成都遊覽『武侯祠』時,面對『淡泊明志』的牌匾,也有朋友提出過同一問題,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做過梳理。」
「首先,語境對於詞的意義起限制作用,理解詞義要根據語境加以變通,不可死板,即使是單義詞也一樣。」
「其次,關於『淡泊』一詞的內含,」爸爸說,「還記得我給你講過的《呆若木雞》《梓慶為鐻》《曾國藩在嶽麓書院讀書》的故事嗎?」我點點頭。
爸爸接著說:「那隻被訓練成了的鬥雞,不再虛浮驕矜,不再應著響影而叫而跳,不管周圍有什麼動靜它都沒有任何變化,而是一心應對其它鬥雞,這種心無旁騖的專注就可以叫做『淡泊』;梓慶為魯侯製作懸掛鐘鼓的木柱時,先靜心齋戒,他忘記了『慶賞爵祿』,又忘記了名聲,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和朝廷,這種齋除了雜念的平靜就可以理解成『淡泊』;曾國藩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時與某生同住一寢室,某生的脾氣暴躁,不是嫌曾國藩佔據了好位置,就是嫌曾國藩擋了他的光,而曾國藩總是寬容地予以退讓,從不為瑣屑小事與室友發生矛盾,這種欲為大樹而不與草爭的氣度就可以理解為『淡泊』。」
「所以,」爸爸總結說,「『淡泊』與『明志、致遠』並不矛盾。一個人心中有了高遠的大目標並全力追求時才會淡泊,這是一種智慧境界,因而也會成就偉大的人生。」
聽了爸爸的解說,我由衷地豎起兩個大拇指,稱讚道:「爸爸,你不僅是在解說詞語,也是闡釋人生!Iloveyou,father!」
二、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一天中午,我們一家在吃中飯,桌上有美味的小黃魚、鮮嫩的青菜,還有一碗清爽可口的絲瓜湯。我喝著絲瓜湯,想到了我們家院子裡那已經開花了的絲瓜,「我們家結出來的的絲瓜會不會比這個更好吃呢?」我問。「當然!」媽媽說,「自家種的嘛!當然比買來的還好吃。」弟弟想了想,又問:「如果太多了吃不了怎麼辦?」「送人唄!」媽媽很高興地說。「送給誰啊?」弟弟真是打破沙鍋問到底。「當然要送給奶奶嘍!」我搶著說,「因為是奶奶把絲瓜苗培育好,然後帶給我們,如果奶奶不給我們絲瓜苗,我們哪來的絲瓜?」
「還要送給那個種花的人。」媽媽說。「為什麼?」我和弟弟很好奇,異口同聲地問。「因為媽媽答應那個賣花的人,我們的絲瓜成熟了,就送他幾條。」事情是這樣的,一天媽媽去買菜,路過一個花店,媽媽進去,看見裡面的泥土很好,很肥沃,就問店主:「這土賣不賣?」店主說:「不賣。」媽媽說:「賣給我吧,今年我們家院子裡種了一些絲瓜,可是院子裡的土太貧瘠了,可能結不出絲瓜了,你那肥沃的土賣給我一些,絲瓜結出來就送給你幾條!」店主笑了,說:「賣是不賣的,我送給你一些吧!」媽媽就從店裡拿了一些土。
媽媽說:「做人一定要守信用。言必行,行必果。你說出去了,就要做到,你做不到,就不要說。不管絲瓜結了幾條,或者很小,都要送給那個種花的人,如果沒結出來,也要向他說明一下。」「對,對!」我和弟弟不約而同地叫了起來。
我邊喝著絲瓜湯邊想像著,我們家的絲瓜大豐收,我和弟弟抱著一大堆絲瓜送給爺爺奶奶,種花的人也笑呵呵地接過媽媽送給他的絲瓜……
三、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又到吃飯的時候了,桌上擺著新鮮的白灼蝦,誘人的紅燒肉,綠油油的小青菜,還有一大鍋燉了好久的排骨湯,真是葷素搭配,營養豐富,一看就是外公外婆精心為我準備的。
外婆在一邊不停地對我說「多吃點蝦,長高個,喝點排骨湯,補鈣的,再吃點蔬菜,補充維C……」哎,我一直對大人們這種「填鴨」式餵養有意見,我看著滿桌豐盛的菜餚一點胃口也沒有,慢吞吞地嚼著飯,滿腦子裡只有牛排漢堡。
外公看我一副不樂意的樣子,不高興地說:「你這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媽媽在你這麼大的時候,不管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買肉要肉票,買米要糧票……全是由國家統一分配,想多買些肉都不行。」「是啊!是啊!」爸爸也在一邊接著說,「如果我小時候天天有雞蛋吃牛奶喝,我還會長得更高些!」一直沒開口的媽媽說話了,「吃飯的時候別教育孩子,會消化不良的。」還是媽媽好啊!可我又聽到媽媽接著說「趙怡霖,多吃點,你看你瘦得……」看著四個大人圍著我,四張嘴說個不停,我只好一聲不吭,誰叫我長得像根小豆芽菜呢?他們也是為了我有個好身體,想給我增加營養啊!哎,這就是我們家,每次吃飯最後都變成了憶苦思甜。不過,我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像掉進了蜜罐裡,我也十分慶幸,我生活在幸運的年代,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外公這個老黨員曾告訴我:「這都是黨的功勞!」是黨,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把黨比作陽光,那我們就是花兒,花兒在陽光下茁壯生長,我們在黨的關懷下幸福成長。我們要像花兒吸取養料一樣,不斷汲取知識,學好本領,將來報效祖國。我堅信,在我們不懈的努力下,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四、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開飯啦!」爸爸喊道。
我急忙穿上鞋子,把腳從暖火爐中抽出來,直奔客廳。「好香啊!爸,手藝不錯嗎,待我前來品嘗!」我匆匆忙忙地洗了手就飛奔向餐桌,媽媽則不慌不忙的放下手上的抹布,慢悠悠的逛進洗手間。我都等不及了,先開始大口大口的吃起來,爸爸也開動,我一邊吃一邊說:「好吃,真好吃!」爸爸看著我的樣子,打趣道:「別人用『餓狼式』讀書法,你用的是『餓狼式』吃飯法吧。」我一聽,放下了筷子,不滿的瞪著爸爸。就在這時,媽媽緩緩地從洗手間出來,坐上了餐桌,媽媽是那種吃不言睡不語的人,所以,我和爸爸再怎麼說話,她也不會插話。我和爸爸聊了許多瑣碎的是,比如在學校裡,某某同學和某某同學吵架啦,某某同學被老師批評啦……就在這時,媽媽冷不丁的說了一句:「有點吵誒,吃飯不要說話!」我怔了怔,點點頭,只見爸爸還在喋喋不休,媽媽的火氣漸漸上來了,我開始為爸爸著急。「安靜!」媽媽大發雷霆。爸爸抬起頭,一眼就掃到了在一旁匿笑的我,狠狠地瞪了我兩眼,我繼續笑起來,這次仿佛太肆無忌憚了……「餘良語!在笑就不要吃飯了!」我在挨訓的同時,看見爸爸在那笑得像花一樣,我氣不打一處來,低下頭去扒飯。這飯局總算安靜了,但是像我和爸爸這樣的話匣子,當然不肯作罷,在下面開始竊竊私語,此時,仿佛暴風雨的前兆,烏雲密布,媽媽陰沉著臉,我和爸爸見狀,急忙閉上了嘴,誒,我和爸爸都是這麼不長記性,在寂靜中,我們吃好了飯。
晚上,爸爸對我擠擠眼睛,我點點頭,開始向媽媽獻殷勤,爸爸也來了,我們倆好像嘴上抹了油似的,討好媽媽,媽媽實在是好不過我們的死纏爛打,原諒了我和爸爸,說:「下次在不可以講話了!」我和爸爸笑著說:「遵命!」
五、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從小到大,與家人一起在餐桌前吃飯的情景,我已經經歷過無數次了。比起美食,這幅情景中更美好的親人之間的噓寒問暖,閒話家常,但近年來,我發現同樣是在餐桌前,談話卻越來越少了。
就拿今年的團年飯來說吧。一開始,我們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開始互相寒暄。爸爸關切地問爺爺奶奶:「爸,媽,您們最近身體好嗎?」「挺好的,不用擔心。」然後爺爺奶奶就詢問爸爸工作上的情況、我的學習等等。接著外公又囑咐我說初三學習固然很緊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休息。總之,無非敘些家長裡短不久,外婆和媽媽陸陸續續端來幾道美味的菜,大家就又連連稱讚。本來,我以為難得過節能這樣一家人齊聚一堂,應該彼此有很多話想說,但誰知菜一上齊,大家就漸漸沉默了。有的開始只顧著看電視上的春晚,有的開始一心看手機新聞,最過分的是,連「吃」這一基本環節都被影響了,姑媽說:「各位稍等,請先別起筷,待我拍個照片發朋友圈。」她非但要將整桌子的菜擺成好看的形狀,拍個「全家福」。還要給每一道菜都拍個特寫。別人還可,兩個年幼的表弟表妹可餓得等不及了,表妹撅起小嘴,抗議道:「這樣光拍照,不吃,有什麼意思呢?」惹得大家都樂了。
終於大家起筷,餐桌周圍陷入了與春節的熱鬧氣氛好不相襯的沉默之中。除了電視的聲音,和手機的按鍵聲,沒有什麼聲音,偶爾有人在手機上看到有意思的新聞,說出來分享一下,也不過大家略議論幾句就又安靜下來了。別人沒話說,表弟表妹可是非常想和大家聊天。他們不停的呼喚,餐桌旁的每一個人都喊了個遍,可是沒有得到絲毫關注。最後,表弟無奈地說:「他們怎麼都不理我們呢?不如我們兩個一塊兒玩算了。」於是兩個小朋友就悶悶不樂地離開餐桌,一起到客廳玩玩具去了。
餐桌前的談話,不僅僅只是親人之間的閒談,更是寄託著親人之間的愛與關懷。現在,交通條件比從前發得多,團圓已經並非難事。可是人們普遍變得更加浮躁,整天忙於做自己的事情,不懂得珍惜與家人團聚的時光,所以即使是在本該身心放鬆,與家人談笑的聚餐時光,都只顧著看電視、玩手機等等,餐桌前的談話就越來越少了。團圓的意味漸漸失去了。
一家人在餐桌前一齊吃飯,這是一幅美好的畫面,而其中最美好的,便是餐桌前的談話。我衷心希望有一天,餐桌前又總能聽見溫馨的談話聲。
六、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我吃飯習慣狼吞虎咽,嘴巴像一個漏鬥似的,總是浪費一些東西。吃飯時,碗裡的飯吃不乾淨就離開餐桌。
就在前年的時候,我吃飯的時候就是個小漏嘴,爸爸經常為此批評。這不,就在這次的餐桌上,我又犯了這個錯誤。
我剛吃完飯,爸爸又叫起我來。「孩子,你怎麼又把飯粒弄在桌子上了。快來,把飯粒吃乾淨。」爸爸又開始嘮叨了,每次吃完飯我都得再上餐桌「打掃戰場」。
我毫不情願地對爸爸說:「爸爸,你怎麼又叫起我來了啊?」
「你不把飯粒吃乾淨,飯碗裡的米粒也不刮乾淨。聽話,來,把它吃了。」
「不就是幾粒飯嗎,浪費就浪費了」,我毫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要緊的,幹嘛怎麼大驚小怪啊?」
爸爸激動地說:「難道你忘記《憫農》這首詩了嗎?農民伯伯面朝黃土,背朝天,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詩中還寫道「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四海無閒田寫出了農民的勤勞和辛勞,他們這麼累,不都是為了我們有糧食吃嗎?」
等爸爸說完,我腦海裡浮現了農民伯伯辛苦種田的景象……想到這裡,我立即把飯碗裡的米飯刮乾淨,桌子上的米粒撿起來吃掉。慢慢的,我漸漸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一次,兩次……我漸漸的改掉了這個壞習慣。
直到有一天,我去奶奶家玩,吃飯一點米粒也不留,奶奶對我刮目相看:「孩子,你終於改掉了這個壞習慣啊!」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是啊,我改掉了這個壞習慣。我還懂得了要珍惜糧食的道理,不能浪費一點一滴的糧食。
七、餐桌前談話的作文
夜幕降臨了,燈光下,媽媽、爸爸和我圍坐在餐桌前,一邊吃著飯菜,一邊談論著一天的見聞。
爸爸首先打開了話匣子,清了清嗓子說道「我來說說」今天發生在單位裡的一件事;在單位,a和b關係非常要好,兩個人幾乎可以說形影不離,中午,兩人在食堂一張餐桌上吃飯,下班兩人一道走。最近,單位準備競爭上崗,a和b兩人的崗位要合併成一個崗,儘管表面上看兩人還是很要好,可實際上兩人都偷偷較起了勁。a在電話裡給b說辦公室裡的事,b便趕緊說「先這樣吧,回頭再說。」匆匆掛了線。在別的辦公室閒聊時,不知誰說a幹活特麻利,不料,b卻說;「麻利是麻利,可保不準會出錯,太快了,肯定就不細了。」要在以前,b是絕對不可能這麼說的。
兩個月後,競崗的結果公布了,a上崗,b轉崗。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大家再也看不見兩人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了。迎面兩人碰上,總是一個腦袋扭向左、一個腦袋扭向右,互不理睬,都不約而同地加快了腳步,神漠然地匆忙而過,仿佛在躲避仇敵一般。時不時的,會有人告訴a,b在背後說什麼來著,b也能聽a說他的「壞話……」
我分析道;「在競爭中,產生的嫉妒,讓兩個好朋友成為敵對頭。本來,只要公平競爭,不懷嫉妒,朋友能得到崗位,這是應該慶賀的事情。」
媽媽也補充說;「生活處處都是競技場,競爭也許是殘忍的,但對社會來說卻是絕對必須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態。』重要的是,在競爭中不嫉妒,不猜疑,團結協作,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