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決定成敗的優秀演講稿
2024-08-12 18:37:11 1
第一篇:細節決定成敗的演講稿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情節,通俗的講,就是細枝末節。傳統思想一貫認為細節並不重要,也有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之說。廚藝中「放鹽、味精少許」,就是最典型的東方人的操作習慣和特徵。有一個幼兒園招聘幼教老師,條件優厚。招聘地點設在二樓,樓道上有一個鼻涕長流的小男孩,絡繹不絕的應聘者從他面前經過,只有一個人停下來為小男孩擦掉了鼻涕,當然她也就成為了這次招聘中唯一的勝出者。這說明有些看似細節的東西,卻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大事,必做於細。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鑑於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與日本人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中國人確實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以致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大概其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礦山上的事故頻頻發生了,社會上違章犯紀不講原則的事情也是屢禁不止。與"差不多"、"大概其"的觀念相應的,是人們都想做大事,而不願意或者不屑於做小事。但事實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事、瑣碎的事、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礎。""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在中國,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我們不缺少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決不缺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缺少的是規章條款不折不扣的執行。我們必須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但就是有些小事要完全做好、做到位也並不容易,原因是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無法悟透「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的精髓,放棄了貴在堅持的高尚品質。一旦做不好、做壞了,就肯定會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損失,甚至會帶來滅頂之災。這決不是危言聳聽,我相信大家都理解「千裡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成也細節,敗也細節」。所以,無論做人、做事,都要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我們的古人就提倡"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已故總理周恩來就一貫提倡注重細節,他自己也是關照小事、成就大事的典範。願這夜深人靜時的瑣碎思想能給自己一次洗禮,走好明天的路,要任何時候都從小事做起。
第二篇:細節決定成敗的演講稿職場勵志
細節決定成敗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樹立細節意識,把小事做細 古語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句話精闢地指出了我們要成就一番大事業,要有所作為,要獲得碩大的勝利果實,就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把一個個小的勝利果實聚集起來,才能獲得更大的勝利果實。然而在我們的國家,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願意把小事做細的人很少;雄韜偉略的方法家很多,而精益求精的執行者很少;各類管理規章制度很多,而規章條款不折不扣執行的很少。因此我們務必改變心浮氣躁、淺嘗輒止的毛病,提倡樹立細節意識,注重細節、把小事做細。 米盧以前說過:態度決定一切。海爾總裁張瑞敏在說到我們的員工與日本員工在敬業精神、職責心等方面的差距時有一個經典的說法: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一天擦桌子六次,那麼這個日本員工必須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一天都會堅持擦六次;但是如果讓一個我們的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之後,就不了了之。與日本員工的認真、精細比較起來,我們的員工確實有大而化之、馬馬虎虎的毛病,以致於社會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幾乎、似乎、將近、大約、大體、大致、大概、可能是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詞。然而就在這些詞彙一再使用的同時,生產線上的次品出來了,施工場上的事故發生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企業引進了許多一流的設備,而產品質量卻達不到原狀水平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很多工業品產量能到達世界第一,而我們的出口價格卻只有人家的十幾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的原因。我們常說人的心態決定人的命運,企業管理者的心態,員工的心態決定企業的命運。因此我想如果我們端正了自己的心態,樹立了細節意識,把身邊的小事做細了,那麼我們這個大家庭就必須會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在我們身邊,我們的許多同志就有細節意識,他們對待工作就一絲不苟,力爭做到每一細節完美。在列印資料文件時,提前做了超多的準備工作,力爭不浪費一張紙;在繪製圖紙時,力爭圖紙標準、美觀,就是一個小符號也是嚴格要求自己;在做施工方案時,他們翻閱了超多的文獻資料,不但力爭方案貼合技術標準、行業標準,而且力爭方案語言文字措辭適當;在維護保養設備時,他們按照保養手冊和保養規範一個部件一個部件的維護保養,確保我們的設備牢靠正常地運行;在工地施工時,更是嚴格按照各項規章制度進行施工,既高質量施工又確保了施工人員的人身安全......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事情,他們做到了,而我們卻沒有做到,我想我們就應向他們學習,發揚他們這種對待工作認真、精細的精神。 今年,我親身參與了兩項任務,在參與的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細節意識在實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年初,維護班有兩項重要的任務要完成:一是壩下旅遊景點開發,二是汛前設備消缺。這兩項任務很有特點:首先,這兩項任務在時刻上是衝突的,二者務必同時進行,景點開發務必在五一節前完成,設備消缺務必在汛前結束。二是任務量大,景點開發要完成欄杆焊接、廊道內電氣安裝等任務。三是工作環境惡劣,個性是景點開發,風大氣溫低。雖然有這些特點,但是他們還是高質量地完成了任務。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從思想上重視,認真對待每一個細小問題。在領導交待下來任務後,他們開了一個動員會,認真討論了在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每個問題,如消缺時的注意事項、焊接時的技術要求、防腐處理等。第二、管理上科學,任務分配得當,而且分工很細。首先分為電氣組和機械組,機械組又分成兩個小組。另外還有測量、下料、焊接、布線、接線、安裝等都分工很細。第三、合理、詳盡的進度表。每一天都要幹什麼,要幹多少都是一目了然,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任務。我想正是由於這些原因,由於他們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的態度,才確保了高效高質的完成了任務,確保了景點在五一節時投入使用,確保了防汛設備在 調水調沙中正常運用,為企業帶來了效益。當然,我們能夠設想一下,如果是某個細節問題沒有注意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假如隨便找一個進度表應付一下的話,勢必會影響施工進度,不能確保按期完工;假如350T綜合儀出現故障而沒有準備校驗儀的話,勢必會影響提落閘門,給防汛帶來很大的影響...... 因此我們需要樹立細節意識,把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細。如果誰真正的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細了,那麼他也就是一個不簡單的員工,不平凡的員工。我們需要這樣的員工。 謝謝大家!
第三篇:有關細節的演講稿優秀篇
細節決定成敗演講稿 細節是平凡的、具體的、零散的,如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會面……細節很小,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細節會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有些細節會改變事物的發展方向,使人們的命運發生轉變。對個人來說,細節體現著素質;對部門來說,細節代表形象;對事業來說,細節決定著成敗。幾個星期前,我一口氣讀完了汪中求先生的《細節決定成敗》,書中從各個方面,由淺入深,從思想觀念出發,到細節的產生的差距,忽視細節的代價,由細節的本質到細節的積累。清清楚楚,淋漓盡致的向讀者展現了一個全新的觀念,從做人,做事,做管理,處處體現了細節的重要性。 而"細節"又是一個多麼容易被忽視的字眼啊,在表面風光的背後,有誰會真正注意到細節的存在和影響呢?而要真正做到對每一件事都細緻入微,周全思考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書中所說的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正因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香港商業巨子李嘉誠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與人的交往中都能夠說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在一次講學中說道:"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可見"注重細節"這個行為習慣的日積月累對人的影響。記得中國以前有一座跨海大橋突然斷裂,造成了車毀人亡的慘劇。可就在斷裂之前,有一個小學生曾發現這座橋上有一條裂紋,並把它寫在作文中告訴了老師和家長,但是我們的大人們卻忽視了孩子對這一個重要細節的發現,沒有做進一步的調查和研究。最終慘劇還是發生了,當然,我們不能把慘劇的發生完全歸結在老師和家長身上,但是如果......也許有些時候真的沒有太多的如果。想想看,我們還不如一個孩子,真是讓人汗顏!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聯繫到幼教工作,細節的寶貴价值更在於它是創造性的,獨一無二的,無法重複的。幼兒園無小事,事事都育人,老師的每個細小的行動都是無聲的教育,她遠比豪言壯志語更行之有效。因此我們務必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以職責心對待每個細節:從對孩子的每個微笑至換位思考為孩子著想;從重視孩子每一次的提問到放手讓孩子去處理"小事"。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東漢的薛勤以前說過:"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的,小小的房間都不會整理,談何去"整理"一個天下啊!那麼,就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吧。反觀自身,有時工作一忙,東西就隨手亂放,抽屜也是越堆越滿,一旦有急需就翻箱倒櫃,一頓忙活,既浪費時刻又浪費精力。如果說這些還都是關於教師自身成長的方面,那麼對待學生的教育則是任重而道遠。如果教師處理問題缺乏認真嚴謹關注每個細節的態度,就可能忽略一些智慧的火花和一些微小的錯誤,時刻一長,"一個個牛頓"可能從你的眼前溜過,一個個小錯誤可能影響到學生的一生。我想,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教師就就應為學生做一個良好的表率。"教育無小事",孩子的一句話,一個行為都能反映出他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做一個教 育生活中的有心人,不然會在不經意之中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是的,智者善於以小見大,從平淡無奇的瑣事中參悟深邃的哲理,名人之因此成為名人,其實沒有什麼個性的原因,僅僅是比普通人多注重一些細節問題而已。荀子在《勸學》中闡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凡事皆是由小至大,小事不願做,大事就會成空想。"七個燒餅"的故事想必很多人聽過:說的是有一個人買燒餅,吃了6個沒飽,當吃到第七個時飽了,他覺得前面6個燒餅的錢都白花了,早知道如此,只要買第七個燒餅不就成了嗎?那裡面的哲學思想就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許有些人無法上升到理論高度來闡述這個事實,但大家都明白,如果沒有前面6個燒餅墊底,又怎樣會有吃第七個燒餅就飽的結果呢? 當你不厭其煩地拾起細碎的石塊日積月累構築起來了的卻是高聳的城堡,只有站在城堡俯瞰腳下的壯美景色時,你才會體味到這些小事的重要。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精神,人人都應從小事做起。 小事不能小看,細節方顯魅力。以認真的態度做好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只有小事做好了,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最大價值。"以管窺豹,可見一斑"。我們往往能夠從生活中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洞察秋毫,從而感悟到一個人的內在精神。 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讓我們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