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學習作文
2024-08-23 03:15:10
學習是不分場所的,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小編收集了在生活中學習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在生活中學習
放寒假了,幾天我都泡在媽媽的單位和楊阿姨她們玩兒,那個開心呀就別提了!上周四我和楊阿姨她們去吃了燒烤、西餐等好多我沒吃過的新鮮東西,那個味道現在想起來還意猶未盡呀!
今天,媽媽對我說:「妮妮,今天中午我們請楊阿姨她們吃牛排怎麼樣。」我一聽,興奮的跳了起來,急忙說:「好呀好呀,太棒了!」11:30出發嘍。
我們穿行在高樓林立的街道上,我高興的蹦著跳著,阿姨們打著嘴仗,很快就走到了,還挺累。我和媽媽是這兒的常客,我對這兒太熟悉了。這的服務員我都認識。這時,一個阿姨拿著菜單向我們走了過來,說:「小美女又來了,今天點什麼呀?」我說:「還是老樣子,要4份沙朗牛排,一份烤翅,還有媽媽的一份獅子頭中餐。」
我們先吃水果沙拉,不一會,叔叔就把我們的牛排送過來了。色香味俱全的牛排好誘人呀!我熟練的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很快就把牛排切成了棋盤。聞一聞,啊!真香,開吃!只見那美味風捲殘雲般進了肚肚。媽媽說:「妮妮,你去結帳吧。」我說:「當然嘍,小菜一碟。」我拿著單子去結帳,阿姨說:「一份牛排是48元,獅子頭中餐是39元,一份烤翅10元。小美女自己算算。」我用乘法加法混合算:48乘4+39+10=241元。總共消費214元。媽媽給我300元,我用減法算:300-241=59元,所以,應該找59元。阿姨說沒錯。
出了西餐廳我們又去了丹尼斯。在走廊裡,我又看到了發卡,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買個發卡。」媽媽說:「好呀,你去挑吧。」我在那兒挑來減去,終於一口氣選了三個,一個是星星閃亮的5元,另一個是藍藍草莓的5元,還有一個是美麗王冠的10元,那麼用加法5+5+10=20元,一共消費20元。我給了阿姨20元,歡歡喜喜的跟媽媽去超市了。
超市裡充滿了濃濃的年味,到處懸掛著火紅的春聯和立體的福字。東西真多呀!我們開始選,有魯香牛肉麵3.80元、早餐奶酪16.20元、檸檬味布丁5.20元、阿爾卑斯酸奶軟糖2.00元、幹海帶絲19.00元、紅燒牛肉麵3.80元、蘑菇7.50元、麵包7.80元。哇!我用加法算:3.80+16.20+5.20+2.00+19.00+3.80=61.40元。超市消費61.40元。
結完帳,媽媽拿著沉沉的袋子,準備走的時候,我突然看到了糖葫蘆。我說:「媽媽你看!」媽媽說:「可以,你自己挑看要哪個?」我說:「就要這個無核兒的。」我問叔叔:「這個多少錢?」叔叔說:「3元」。我想一串8個3元,那一個要多少錢呢?我用除法:8除以3元=2角還餘2角,那再用8除以2角=4分,應該是2.4角一個。我吃著酸甜美味的糖葫蘆,腦子裡在想今天中午共花了多少錢?我把4項消費加起來:241+20+61.40+3=325.40元。啊!今天花的錢真不少哦!看來,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呀!
第二篇:在生活中學習
媽媽有一個朋友,我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我應該叫她「黃阿姨」。她很愛乾淨,也正好沒有工作,所以天天在家裡幹家務活,她的家很乾淨,那地板,照人影兒,去她家做客時,都不忍心踩上去,仿佛一踩上去,那地板就失去了原有的光彩;陽光照在家具上,那光,才是真正的刺人眼。而且這位阿姨喜愛花草,沒事了就買些花花草草擺設在家裡,把家裡打理得整潔大方,就連那玻璃杯,也是光溜溜、亮澄澄的。
我們家則不同,爸爸媽媽總是上班,我呢,也忙著學習,哪裡還有人打掃家裡?媽媽常稱我們家是天下第一家:「天下第一家——骯髒他媽給骯髒開門,骯髒到家了!」比起黃阿姨家的玻璃杯子,我們家的顯得暗淡無光了許多。
有一次,我們又去黃阿姨家,黃阿姨雖然外表很樸素,其實很有品位,她懂那個客人要喝什麼茶,他給爸爸媽媽泡了上好的茶,還給我倒了一杯水蜜桃果汁,爸爸拿到杯子以後,笑著說:「黃姐,你看你見外了,咱都是朋友,給孩子倒果汁用不著這麼透亮的玻璃杯。」
「你過獎了,我們家玻璃杯都是這樣。」黃阿姨微笑著。
「那……你每天都得擦一次玻璃杯?」媽媽很迷惑。
「對呀,我最喜歡兩種杯子:你們用的茶具裡的杯子和玻璃杯,所以我經常擦著兩種杯子。我認為,我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生活就同樣熱愛我,所以它賜給了我一個體貼人的老公和一個可愛的孩子,還幫助我的孩子順利上了大學。這兩種杯子也是如此,我最喜愛這兩種杯子,那麼,不用說,這兩種杯子也肯定喜歡我,所以我應該經常給它們洗澡,讓它們乾乾淨淨的。」停頓了一小會兒,黃阿姨接著說,「我認為擦杯子不是純粹的擦杯子,其實也是擦亮我們的生活。」
「哦?」我們一家三口都帶有疑惑的目光。
「其實,生活中的幸福和快樂非常的多,只不過蒙上了你們家的杯子上的一層灰,我們尋找幸福快樂的方法就是把灰擦掉,這樣才找到了幸福快樂。我就是這樣,天天擦杯子,天天把幸福快樂上的一層灰擦掉,所以我每天都很快樂!」黃阿姨品了一口茶,意味深長地看著爸爸媽媽,「近段時間你們夫妻老是吵架,我也不斷地去勸架,在勸架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就是你們每次吵架都是因為一點小誤會而形成的,那些小誤會就是蒙著幸福快樂的一層灰,你們應該拿起抹布,把灰擦掉,而不是讓灰越積越厚,越積越厚。小陳、小徐,把生活擦亮啊!」
說完,她等著爸爸媽媽的反應。
我也滿懷期待地看著爸爸媽媽。
這時,爸爸先開口了:「老婆,這次是我不對,我不應該喝酒抽菸,也不應該在你批評我的時候反駁。對不起!」
媽媽滿臉通紅:「是我態度不好,其實我應該和和氣氣地跟你說,老公,對不起!」
我很高興,真想蹦起來:「爸爸媽媽,把生活擦亮!」
我看到在我的聲音中,爸爸媽媽的手緊緊地拉在一起,肩挨得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第三篇:在生活中學習
對於剛剛上三年級的學生,遇到作文,總有些學生哎聲嘆氣,皺眉頭,對作文產生恐懼,不知該怎樣寫作文。作為起步階段的作文教學就顯得很重要,我們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作文,使學生對作文有興趣,有材料可寫,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一、在生活中學會觀察。
現在的小學生生活單調,寫起作文不是沒內容可寫,要麼幾句話,敷衍了事。原因是我們的學生缺乏對生活必要的觀察了解,沒有真實的體驗,積累的材料太少。因此,在生活中教會學生觀察,觀察我們周圍的客觀事物,雖然這些事物錯綜複雜,但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讓學生認真觀察,仔細琢磨、充分討論,然後再有序記錄。比如,春天到了,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你看到了哪些自然現象,植物的變化,動物的變化,氣候怎樣,我們小朋友可以幹什麼,同學說一說,再讓同學之間互相補充,這樣學生就知道怎樣去觀察了,寫出的作文就有具體的內容了。
讓學生寫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的文章,就應該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生活。隨著季節變化,引領學生走進自然,參觀美麗的公園,感受大自然的美,豐富感性知識,在生活中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在節假日,引領學生走進生活,參加家務勞動,感受勞動的辛苦和樂趣;參與家庭活動,感受家的溫馨。例如,三八婦女節,可讓學生為母親做一些事,洗碗,收拾屋子,幫媽媽捶捶背等,感恩母親。注意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先後順序,觀察自己在活動中的動作、想法、感受。在五一和十一長假,可以和家人一起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增長見識。總之,引領學生多角度、多渠道的認識社會,鼓勵學生關心和幫助他人,讓他們心中充滿對社會這個大家庭的熱愛。引導學生不僅要用眼睛去觀察,更要用心去體會,善於發現,積極思考,豐富寫作素材。
寫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於起步階段的學生。通過寫日記,可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觀察是寫作的基礎,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教師要教會學生什麼叫日記,日記的格式、如何選擇內容等,指導學生寫生活日記,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在自己的日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學生就能經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分析、判斷自己的所見所聞,從而不斷地在生活中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二、在生活中學會積累。
葉聖陶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章。」從現實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首先要豐富學生的生活。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內容就是寫作材料,寫作材料來源於生活。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兒童天性好玩、好動,教師應抓住這一心理特徵,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如春遊活動、文體活動、讀書活動、演講活動、看電視、聽廣播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新課標強調了積累語言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語言是第一位的,也是提高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手段。三年級的學生積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習作水平,就必須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教材中的特點,通過指導學生反覆朗讀、背誦課文中精彩段落,在朗讀中積累語言素材,增強語感,為今後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娛生活中大量閱讀,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內容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均可,兒童文學、孩子們喜愛大漫畫書、古今中外名著、百科全書,只要孩子喜歡閱讀,能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就行。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書目,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課內遷移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不斷增加自己的詞彙量,並在積累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如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唐詩三百首》、《安徒生童話》、《成語故事》等;鼓勵學生積累好詞好句,定期展示學生積累的成果。這樣做,不僅開拓視野,更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三、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新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學生寫作文,其實就是我手寫我心,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但有時學生苦於沒有內容可寫,往往出現自己編瞎話或抄襲別人的文章來完成習作,這樣很不利於學生成長。本來學校是擔當教書育人的場所,我們教師的職責就是教育學生從小做好人,老老實實地做人。
在學生剛接觸作文時,就告訴學生要寫真實的所見所聞所感,哪怕寫得不好,寫得短都不要緊。為了鼓勵學生寫真實的日記,習作,我採用了小組競賽,每周都會評出優秀的日記、習作,當眾講評表揚,並給小組加分,激發了學生寫真實習作的興趣。在講評習作時,告訴學生文品和人品一樣重要,只要認真觀察,用心思考,寫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就可以。為了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觀念,在指導選材時,比如寫一個關心集體的同學時,可寫這位同學為集體做的好事,這就為學生的選材點明了思想意義,在學生心靈中樹立了美好形象。
在生活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經常與學生探討生活中美好的行為,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事物,在作文中學會做人。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的學生熱愛生活,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捕捉素材,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一定能寫出真情實感的作文,作文能力在生活中必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