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科學治沙,支撐綠色成長

2023-03-31 23:48:37

  在一幅標明庫布其沙漠區位的地圖上,整個沙區輪廓看上去像一隻長脖子巨獸,緊貼黃河內蒙古段「幾」字彎的內側。為了馴服這隻「巨獸」,鄂爾多斯人民奮鬥了幾十年。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防沙治沙,光有信心有決心、不怕苦不怕累還不行,政府、企業、農牧民和社會人士多方合力的同時,還要遵循自然規律,科學防治。

  過去,由於缺乏科學統一的規劃以及科學系統的治理模式與治沙技術,庫布其人在沙漠治理中走過彎路,局部地區曾陷入「治理—惡化—再治理—再惡化」的怪圈。

  幾十年來與風沙鬥智鬥勇,廣大治沙人逐漸摸清了沙漠的脾性。如今,鄂爾多斯人民找到了一條戰略合理、戰術有效、技術先進的科學治沙之路,築起綠色生態屏障,牢牢縛住了庫布其沙漠這隻「巨獸」。

  總體規劃,統領地區發展和建設大局

  「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放牧生活,草越吃越少,羊越養越瘦,最後放牧變成『放沙』,生活幾乎維持不下去。」談起過去,世代居住在庫布其沙漠腹地的孟克達來很無奈。

  與孟克達來家一樣,原來散居在庫布其沙漠西部的36戶牧民,由於黃沙阻隔,裡面的人出不來,外面的人進不去,生態差,生活苦。牧民們一年只能外出一兩趟,孩子上不了學,生病了只能硬扛。

  2006年,當地實行整體生態移民,孟克達來和其他牧戶一同搬進了位於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的道圖嘎查牧民新村,對原居住地的4萬畝草地和沙化地禁牧,讓其休養生息、自然恢復。

  2007年,鄂爾多斯市率先在全國實行「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的「三區規劃」政策。

  按照全市農牧業經濟「三區」發展規劃,鄂爾多斯市在優化開發區重點發展現代農牧業;在限制開發區適度發展農牧業經濟,堅決禁止過度開發;將庫布其沙漠腹地等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區域劃為禁止開發區,區域內農牧民全部轉移、進城進鎮,從事二三產業,這一區域逐步退出農牧業生產,依靠自然力量恢復生態。

  「我們根據庫布其沙漠沙化的土地類型和自然、社會、經濟條件,一方面配合全市農牧業經濟『三區』發展規劃,在生態嚴重退化、不具備農牧業生產條件的區域,實施人口集中轉移、退耕、禁牧、封育等措施,增強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鄂爾多斯市林業局局長韓玉飛告訴記者,「另一方面,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區域,採取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等方式,建設喬、灌、草結合的鎖邊林帶,形成生物阻隔帶,阻止沙漠北侵黃河和向南擴展。」

  在庫布其堅持治沙30年的億利集團也按照全市總體規劃,提出了系統的治沙規劃。集團董事長王文彪介紹:「我們採用機械化與人工種植相結合的措施,加上自然修復,使庫布其沙漠形成綠洲,增加生物多樣性,逐步形成新的完整生態系統。」

  「對於沙漠治理,要遵循保護優先、科學治理、適度利用的原則,尊重自然規律,因地制宜。鄂爾多斯對於庫布其沙漠的治理,多在沙漠外圍和道路兩側進行,對於沙漠腹地則以保護為主,總體上是符合防沙治沙科學理念的。通過科學的保護和治理,構築防沙治沙體系,防止沙漠擴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治沙辦總工程師屠志方如此評價。

  「目前,庫布其沙漠實現了由『沙逼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性轉變,實踐證明『三區規劃』符合主體功能區調整的方向,也符合地區自然規律和生態恢復的要求,鄂爾多斯市將繼續嚴格按照『三區規劃』的要求進行發展和建設。」鄂爾多斯市副市長石豔傑表示。

  如今,在庫布其沙漠邊緣,孟克達來一家搞起了沙漠旅遊餐飲,年收入二三十萬元。「現在沙漠是寶不是害,是『銀沙』,人們搶著要。」孟克達來說。

  精準施策,築起有效的防風固沙體系

  站在庫布其沙漠中段達拉特旗銀肯敖包上,極目遠眺,沙區新景盡收眼底。畫面中間地帶,金黃色的沙丘綿延起伏,腳下和遠方是大片大片的綠色植被,將沙漠牢牢鎖住。

  達拉特旗被南北近20公裡寬的沙海一分為二,鎖邊林帶阻止了沙漠擴張,保護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秉持科學防治的理念,鄂爾多斯人從實踐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原則:先易後難,由近及遠,鎖邊切割,分區治理,整體推進。「南圍北堵中切割」是其中一項治理措施。

  「庫布其沙漠呈東西狹長分布,為防止沙漠肆意蔓延,我們在沙漠南北邊緣地帶營建起長200多公裡,南北寬3—5公裡的喬、灌、草與帶、網、片相結合的綠色防風固沙體系。」韓玉飛介紹。

  記者驅車來到庫布其沙漠的第一條穿沙公路。19年前,當這條凝聚著杭錦旗幹部群眾3年多心血的「大漠奇蹟」全線貫通時,人們絕不會想到它帶來的生態效益會如此巨大。今天,這條115公裡長的公路,如一柄利劍將沙漠攔腰斬斷,公路兩側生長著團團簇簇的沙柳、檸條等植物,綠色還在向沙漠深處不斷延伸。

  杭錦旗林業局副局長高永傑說,當初人們希望依靠這條公路打通致富的道路,沒想到它還帶來全新的治沙思路。治理庫布其沙漠的「中切割」,就是依託10條大的季節性河流和修建穿沙公路,將沙漠切割成塊狀進行分區治理。在季節性河流兩岸營造護堤林、護岸林、阻沙林帶,在沙漠區域內修建多條穿沙公路,公路兩側設置沙障、人工植樹種草等,建成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遏制沙漠擴展。

  在庫布其沙漠腹地,則選擇較為開闊、水土條件較好的丘間低地和湖庫周邊地下水位較淺、有利於植物成活生長的區域,採取「點綴治理」的方式,開展人工造林種草,建設沙漠綠島、綠洲,逐步擴大沙漠治理面積,減少風沙危害。

  步入杭錦旗呼和木獨鎮的庫布其沙漠水生態重點治理區,眼前是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水面,蘆葦叢生,草木蔥鬱,夏花爛漫,令人流連忘返。4年前,這裡還是一望無際的大漠。

  2015年,杭錦旗實施把黃河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工程,讓凌水成為甘霖,讓沙地變為溼地,形成了沙水共存的獨特美景。

  「黃河流經杭錦旗249公裡,每到春季開河時,堤壩內水多為患,堤壩外乾涸缺水。」杭錦旗水務和水土保持局局長劉海全介紹,「我們邀請權威部門專家進行實地勘察論證,編制了可行性研究報告,最終決定引水治沙。」

  杭錦旗水務和水土保持局總工程師樊文彪說,在庫布其沙漠和杭錦淖爾分凌蓄滯洪區建設兩個調蓄水水源地,連通黃河,實現水資源互補。同時在沿黃灌區新建一條總排乾溝,將沿黃地區多餘地下水通過排水網絡工程,全部排入分凌蓄滯洪區水源地。

  如今,綠水繞沙漠,生態美如畫,5000多萬立方米的黃河凌汛水滋潤著乾涸沙漠,形成11平方公裡的水面,治理沙漠36平方公裡,種植的14平方公裡苗木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創新技術,植綠效率和質量大大提高

  在獨貴塔拉鎮那日沙種植示範點,億利集團的技術人員向記者演示了幾種植綠治沙專利技術。

  億利治沙專家韓美飛常年在外治沙,皮膚被曬得有些黑。他問記者:「你猜現在種一株沙柳需要多長時間?」

  見記者有些疑惑,他用手勢比了一個大寫的「十」。「10分鐘?」「不,是10秒鐘!」韓美飛笑著說。

  只見一名技術人員將一根長長的硬水管插入沙丘,水壓立刻在沙地上衝出了一個深約1米的細小孔洞,在拔出水管的同時,他立刻將一株沙柳插入孔洞,栽植完畢。幾個環節一氣呵成,只要10秒鐘。

  「這種方法叫微創氣流植樹法。過去種樹要先用鐵鍬挖出一個大坑,再放樹苗、澆水,種一棵樹得十幾分鐘,種完以後將幹土填回去,樹苗吸收不到充足水分,費時費力又費水,成活率還低。」韓美飛說,採用氣流植樹法,減少了土壤擾動,對生態破壞性小,可保證土壤墒情,栽植一棵苗木時間短,一次最多消耗3升水,成活率也由過去的20%左右提升到80%以上,同時一畝地節約沙障製作成本1000元以上。

  億利集團沙漠研究院副院長張立欣告訴記者,微創氣流植樹法適用於地下水位較淺、便於取水的地區,輔以水肥一體化,能夠大幅提升苗木成活率。而對於地下水位較深的區域,通常採用螺旋鑽法,利用螺旋鑽打出深約1.2米的小孔,插入苗條,通過溼沙層的水分,保持墒情。這種方法栽植一棵苗木也只需10秒,成活率達到65%以上,能解決沙漠裡種樹水源不足的問題。

  甘草,被當地人稱為「甜根根」。這幾年,不少農牧民「種下甜根根,拔掉窮根根」。現在,新的甘草種植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億利集團的種植基地。怎麼種?但見一臺拖拉機拉著犁具前行,犁具上坐著4名工人,他們迅速將手中的甘草苗橫著放進剛翻開的沙溝,拖拉機繼續前進,犁具又把沙子覆蓋在沙溝上……

  「這是我們摸索出來的甘草平移種植技術。甘草是名貴藥材,適合在沙漠裡生長,固氮作用很大,改土效果明顯。」張立欣說,「甘草一般是豎著長的。一棵甘草豎著長,治沙面積只有0.1平方米;橫著長,治沙面積能達到1平方米。甘草收穫後,能做成藥品、食品,形成產業鏈,助力脫貧。」

  69歲的陳寧布老人帶著記者來到一處高低起伏的沙丘,沙丘上長滿了鬱鬱蔥蔥的沙柳、花棒和楊柴等沙生植物。「因為沙丘是移動的,過去老輩們在沙丘上什麼都種不活,現在靠新辦法居然種成了,真是厲害啊!」老人邊說邊豎起大拇指。

  陳寧布說的辦法,就是風向數據植樹法。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王林和介紹,經過對沙漠風向條件的大數據分析,在流動沙丘迎風坡的3/4處以下,通過喬、灌、草科學搭配種植,在沙丘下部擋住來風,利用風力削平未造林的沙丘上部,填埋後一座沙丘的底部,「風吹、樹擋、沙降」,使流動沙丘高度逐步下降,達到削峰填谷、拉平沙丘的目的。自2009年至今,億利集團用這一辦法造林,面積達30多萬畝,沙丘高度平均下降了1/3左右。

  治沙不停,創新不止。在庫布其沙漠治理的長期實踐中,以億利集團為代表的治沙龍頭企業,還探索創新了許多辦法與技術,苦鹹水治理與綜合利用、飛播與無人機治沙、原位土壤修復、光伏提水灌溉、生物基可降解聚乳酸沙袋沙障……一系列成果被推廣應用,沙漠得綠色,企業得利潤,農牧民得實惠。

  沙漠治理應該選用什麼樹種?中國林科院防沙治沙首席專家楊文斌說:「治沙要採用適地適樹原則,低密度覆蓋治沙,儘量選取鄉土樹種,喬、灌、草結合,增加植被多樣性,提升固沙效果,因地制宜,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荒則荒。」按照這一原則,億利集團建成我國西部的沙生灌木及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為擴大治沙成果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學的治沙理念、規劃、方法和技術成果,極大提高了庫布其沙漠防沙治沙的效率和質量,成本大幅降低,實現了從分散治理到統一規劃、從傳統方法到工業化治理的轉變,為國內其他地區的生態治理和全球荒漠化防治提供了一整套科學解決方案。

同类文章
 月球未解之謎有哪些?解密十大月球未解之謎

月球未解之謎有哪些?解密十大月球未解之謎

月球,地球的鄰居,它是環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衛星。雖然我們每每在夜晚抬首時,可以看到月球的存在,但人類其實以月球真的很不了解。我們曾經寫過無數有關月球的詩詞,我們借月亮來抒發內心的感情,但我們卻很少以科學的態度來看待月亮,比如我們有誰去主動的了解月球未解之謎有哪些嗎?如果還不夠了解的話,今天就隨著小編一
 超乎理論30倍的超巨型怪物黑洞

超乎理論30倍的超巨型怪物黑洞

天文學家最近在一個有90億歲的星系中央發現一個超巨型黑洞,但黑洞比現時已知理論所容許的大近30倍,完全超乎想像,連天文學家都嚇得目瞪口呆。超乎理論30倍的超巨型怪物黑洞美國太空總署在2011年以史匹哲望遠鏡,在20億光年外發現星系 SAGE0536AGN,英國基爾大學和中央蘭開夏大學利用南非大望遠鏡
 科學新發現六:超級鑽石

科學新發現六:超級鑽石

基本信息中文名稱科學新發現六:超級鑽石製片地區中國類型紀錄片 片長46分鐘對白語言英語目錄1影片信息2影片簡介摺疊編輯本段影片信息電影名稱:國家地理:科學新發現六:超級鑽石電影類型:紀錄片影片時長:46分鐘影片語系:英語影片字幕:繁中字幕摺疊編輯本段影片簡介鑽石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質,千百年來鑽石一

地球上的水用完了怎麼辦?可以去別的星球拿

地球上的水並不是無窮無盡的,雖然地球上的水含量很高,但如果有一天淡水資源枯竭了怎麼辦?有人說有海水呀,海水轉化成淡水當然是可以的,小編這裡說的地球水用完是理論上的哈。要是真有那麼一天的話,人類會不會滅亡?答案是否定的,即使地球上的水用完了,我們可以到別的星球去拿,或者是移民到別的星球去。真的有這種星
 「超人」的故鄉氪星真的存在嗎?

「超人」的故鄉氪星真的存在嗎?

在超人漫畫的故事裡,超人因為故鄉氪星發生爆炸毀滅,所以來到地球,不過這個虛構的漫畫情節,最近有突破性發展,因為有天文學家真的發現了氪星的太陽,不但距離地球夠近,這顆母恆星壽命也比太陽系長,有機會發展出像超人這樣高等文明生物。「超人」的故鄉氪星真的存在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海登天文館館長Neil de

科技之謎:為什麼時光不能倒流?

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將回到曾經……可是這只是『如果』,關於時間的研究,人類已經進行了很多年,可以關於時光倒流一說,至今也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現在科學界主流的認識是,時光是不能倒流的。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來看看這篇文章。

NASA取消2016年火星探測計劃

最近美國SpaceX公司做了一件讓科學界欣喜若狂的事情,他們成功發射並回收」獵鷹九號「火箭推進器,但是好景不長僅在一天之後,美國NASA就突然宣布: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上其中一個主要科學原件出了問題,取消原定2016年3月發射該探測器到火星的計劃,這個一項決定對美國的外太空計劃是一個空
 十大奢華科技產品 土豪的專屬

十大奢華科技產品 土豪的專屬

科技便民,我們必須承認我們的社會生活因為科技而越來越便利,但是有些科技並沒有普及到千家萬戶,為什麼呢?因為成本高,價錢高。今天51區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那些奢華的科技新產品,跟小編一塊兒去膜拜一下吧!十大奢華科技產品:Krell Illusion II功放Krell此前推出的Illusion 功放
 「天眼」FAST真的能找到外星人嗎

「天眼」FAST真的能找到外星人嗎

9月27日最新消息,世界最大望遠鏡FAST已經竣工,其500米的口徑更是讓人嘆為觀止,那麼這款被外界稱之為天眼的望遠鏡真的能找到外星人嗎?如果「天眼」FAST真的能找到外星人,人類又該如何面對呢?在了解這件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天眼」FAST的相關功能吧。在FAST建成以前,世上已存的最大射電望遠
 最新VR虛擬實境科技 讓你一邊飛行一邊健身

最新VR虛擬實境科技 讓你一邊飛行一邊健身

德國初創公司ICAROS GmbH開發出一種結合虛擬與現實的健身器材,可透過虛擬實境(VR)技術,讓使用者一邊健身,同時一邊體驗飛行的快感。這種ICAROS健身器材包含機器本身、控制器和VR眼鏡三項,可藉由VR遊戲來訓練使用者的肌肉。當使用者透過飛行模擬遊戲在享受飛行的同時,此機器可以上下前後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