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那比蛇:一種能吃恐龍的巨型蛇類 沃那比蛇VS泰坦蟒
2023-03-30 15:47:04
沃那比蛇是一種遠古的巨型蛇類,體長大約在6米左右,是僅次於泰坦蟒的第二大巨型蛇類,沃那比蛇是一種可以吃恐龍的巨型蛇類,這並不是一種傳聞,在科學家發現的古生物化石就發現了沃那比蛇吃恐龍的化石,是什麼原因讓沃那比蛇滅絕的呢?自然環境的改變還是人類的出現?
沃那比蛇介紹:
沃那比蛇,又名沃納姆比蛇,是非常巨大的蛇。它們並非蟒蛇,而是屬於已滅絕的巨蛇科。沃那比蛇的模式種W. naracoortensis是一種長5-6米的蛇。另外一種已知的物種是W. barriei.沃那比蛇最初是於澳大利亞的納拉寇特洞穴國家公園發現,是在澳大利亞發現的第一種已滅絕的蛇。其名字是取自當地澳大利亞原住民傳說在夢世紀的一種蛇。這種蛇稱為彩虹蛇,一般被指是創造了澳大利亞的主要景色。
沃那比蛇的傳說:
沃那比蛇是原始巨蛇的一類,從始新世晚期開始全球的氣候開始變得乾冷,沃那比蛇也開始從大部分地區銷聲匿跡,只有一路向北漂向遲到的澳大利亞生存,當人類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陸的時候遇到了沃那比蛇,由於乾旱的環境澳洲原住民格外崇拜雨水和才華,並以彩虹為原型創造了圖騰虹蛇,在他們的神話中,虹蛇們是來自遠古的精靈,世界萬物的創造者,掌管著風雨河湖和各色生命。而在科學家的了解中,沃那比蛇都是以澳洲遠志明神話中的虹蛇命名的。
沃那比蛇吃恐龍:
美國古生物學家發現了6700萬年歷史的沃那比蛇吃恐龍的化石,化石現實沃那比蛇正盤繞在恐龍蛋和恐龍幼崽旁邊,這是首次發現沃那比蛇吃恐龍的證據,這是肉食動物和被捕食獵物在一起的罕見場面。與現代蛇不一樣,沃那比蛇沒有讓嘴巴張得很大,依靠其龐大身體獵食毫無反抗能力的恐龍幼崽。
沃那比蛇滅絕的原因是什麼?
生活在冰河期澳洲南部的沃那比蛇,它們可能與最早的澳洲人類先民打過照面,體長也有5—6米。沃那比蛇的名字得名於澳洲中部內陸的虹蛇Wanambi,它是傳說中最古老、最兇暴的一條虹蛇(堪比魔獸中的上古巨龍「死亡之翼」),棲息在著名紅色巨巖「烏魯魯」之下的地底深處,誰要是弄髒了泉水就會遭到它的懲罰。
科學家推測,真實的沃那比蛇當年就曾埋伏在澳洲內陸寶貴的水源附近,伺機偷襲前來飲水的袋鼠等有袋類動物,同時也可能傷害到人類兒童。澳洲內陸原住民文化中有不讓兒童獨自去水邊的禁忌,或許正是源自這種古老的威脅。
然而,真正遭受滅頂之災的卻是巨蛇。大約5萬年前,沃那比蛇和澳洲所有體重100千克以上的大型動物接連消失了,目前還不能斷言人類是否該對此負全責。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存活了7000萬年的巨蛇科血脈就此斷絕,而人類對大蛇的敬畏仍遠遠沒有結束。
沃那比蛇VS泰坦蟒:
泰坦蟒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蛇,但泰坦蟒不是和沃那比蛇一樣同屬於巨蛇科,泰坦蟒更類似於現如今亞馬遜雨林的森蚺一類,從體型上來說泰坦蟒是絕對的碾壓的沃那比蛇,而長度也比沃那比蛇要長,沃那比蛇如果對陣泰坦蟒幾乎沒有任何的勝算可言,但是兩個生物並不是處於同一時期的生物,當然也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