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是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
2023-10-05 00:13:31 2
古琴,中國古老的民族樂器之一,人們對它的出現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從現有的記載來看其存在的歷史超過了3000多年。

古琴音樂也是中國古代文人志士的情感寄託,因此,古琴不管是從樂曲還是文化影響在中國傳統文人志士界都享有崇高的地位,所以,關於古琴的各種似乎都與文人有關,以至於很多人形成一種誤解,就是認為古琴是文人專屬的樂器。
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只是因為古時候的音樂以及樂器並不受到大家的重視,而人們認識了解的途徑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很多都是從文學作品上才了解到,以至於造成了這種誤解,所以也不意味著只有文人才彈古琴。
同時文人們在創作的時候都需要尋找到靈感,這就需要先讓自己靜下心來,而人們發現欣賞古琴曲,或者自己演奏會讓自己能夠靜下心來,所以也就變成了文人志士們的一種修心養性的工具以及獲取靈感的途徑。
也就是說那時候的人們,不會像現在的我們認為樂器只是一種娛樂的工具,古時候的人們對於傳統樂器,不僅能修身養性、獲取靈感,還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品質,所以我們如果對古琴有更深的理解,那麼對於學習古琴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古琴樂曲的主要特徵是「靜美」。這一點可以從琴的結構上得到印證:與箏相比,琴身較小,琴弦不如箏多,古琴的聲音更加的細膩、聲韻更加的悠長。它的音質不像古箏那樣的張揚,這一點從演奏狀態看也一樣。
自古以來古琴都深受文人的喜愛,孔子在杏壇講學時,就已經開始講授古琴知識、古琴技法(可能他是最早做古琴培訓課的人了)。也可能受到孔子教學的影響,中國古琴藝術的方方面面都滲透著儒家思想,不過也不單單是儒家,古琴文化也融合了道家甚至佛學的文化的影響,這也側面體現了古琴文化的包容性。
古琴曲和文化在古代往往是精英文化的一種表現,古琴不需要誇張的演奏,要求「按弦入木」,但又要保持自然放鬆的狀態,從這一點上與太極拳、書法極為相似,在動作上不追求快速華麗,而是一種溫和的對待,但卻又包含了瞬間的爆發力,是一種動靜結合之美。
這就與西方的樂器,尤其是現代樂器表達的內涵完全相反,西方樂器演奏,追求的是演奏技巧以及華麗的表演方式,而對於古琴來說技巧雖然也很重要,但往往不會有誇張的表演形式,更注重身心的一種結合,在演奏中將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在中國可以說古琴與傳統文化相互吸收、相互影響,表現的正是中國人的性格,優雅內斂卻又不失風度翩翩。
古琴不僅是意境和靈魂的藝術反映,更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旅。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精神氣息滲透到琴聲中,形成了樸素儒雅的獨特藝術氣息。對古琴的理解和欣賞,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