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看圖猜成語學典故漲知識(說文解字第128課成語)
2023-10-18 14:10:08 1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28課,講兩個漢字,分別是牛、牡。其中「牛」字是《說文解字》540部「牛」部部首漢字,「牡」則是牛部部屬漢字。
1、牛。讀niú。「牛」部的部首漢字,現代漢語常用漢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看字形:
(牛的字形)
牛是象形字,字形象牛頭,本義就是牛。如上圖所示,就是把牛頭的形狀最具特徵的部分描繪下來。跟以後要講的「羊」字造字法一致。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字義也是本義,指牲畜牛。如圖:
(牛)
牛是哺乳動物。牛科,體形較大,頭有兩角,趾端有蹄,尾巴尖端有長毛;食草,消化時反芻;力氣大,能耕田或拉車;肉、乳可做食物,角、皮、骨可以做器物。牛是很早就被人類畜養的動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國家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牛的出現,標誌著生產力的一次大發展。在殷、周時代,遇吉慶、結盟等隆重儀式中都使用牛,在古代的戰爭中,如果俘獲有牛,也會記錄在銅器上,甚至國家還專門設立了掌養公廨牛的「牛人」官職。比如《周禮.地官.牛人》稱:「牛人掌養國之公牛。」《詩經.小雅.無羊》中也有:「誰謂爾無牛?九十其犉」,犉,讀rún,指黃色黑唇的大牛。誰說你家沒有牛,黃牛就有九十頭。在那個時代,牛和羊書已經是主要的畜牧對象了。
(牛群)
本義之外,「牛」字又發展出來很多用法,如:(1)用來比喻性格固執或倔強。比如牛脾氣。(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如圖:
(二十八宿)
提到牛宿,我們會想到一個成語,就是氣衝牛鬥,這個成語典故一般認為出自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一篇文章《杜袁卅墓志銘》:「寶劍之沉,夜氣衝於牛鬥」同時代的王勃在《騰王閣序》中也有「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這樣的句子,兩人同齡。實際上他們引用的都是《晉書.張華傳》中的一個典故:
晉惠帝的時候,廣武侯張華夜觀天象,看到鬥宿和牛宿之間有紫氣,後來聽說豫章(今南昌市)人雷煥通曉天象,於是就召來詢問,雷煥說:「這是寶劍的精氣上徹於天",張華又問:「劍在哪裡?」雷煥根據鬥宿和牛宿的位置說:「在豐城(南昌之南)"。張華於是把雷煥任命為豐城縣令,讓他尋找寶劍。雷煥在豐城發掘一座牢獄的屋基得到一個石函,石函裡有一對寶劍,劍上有字,一把是「龍泉」一把是「泰阿」,兩把劍都精芒炫目。當晚,再觀鬥宿與牛宿,紫氣沒有了。
(幹將莫邪鑄劍像)
雷煥把其中一把劍送給了張華,留另一劍自佩,張華得到劍後給雷煥寫信說:「詳觀劍文,應當是名劍幹將,那麼,為什麼另一把名劍莫邪沒有出現呢?天生神物,應當成對出現啊。"再後來,張華被朝廷所殺,劍也不知去向。到雷煥死後,他的孩子攜劍過 延平津,寶劍忽然自己跳出來墮入水中,從人當即下水尋找,卻找不到,但見二條龍從水中躍出,水浪驚沸,從此雙劍再無下落。
這應當是氣衝牛鬥的最早出處,原文這一句是:「初,吳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這裡的牛鬥都是天上的星宿(如上面的二十八宿圖),古時人們認為天上的星宿跟地面的地理是一一對應的,所以有了上面的故事。後來「氣衝牛鬥」用來形容怒氣衝天或氣勢很盛。
(3)十二生肖之一。(4)陰曆的正月初五稱牛日。據三國魏董勳的《問禮俗》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
此外,牛還是姓,《通志》有載。牛的小篆寫法如圖:
(牛的小篆寫法)
2、牡。讀mǔ。現代漢語常用字。《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牡,畜父也。從牛,土聲」先看字形:
(牡的字形演變)
「牡」原是會意字,牡的字形,在甲骨文時期,用「丄」表示雄性的家畜和獸類,再結合表示不同獸類牛、羊、廘、馬等的形符,表示不同的雄性獸類(郭沫若先生的《甲骨文字研究》稱「丄」是「牡器之象形」,其實就是雄性生殖器。難怪有同學說看了「牡」字的甲骨文,再也無法直視這個字了),後來這些字由於農業社會的發展,漸漸沒有區分的必要,那些不同獸類的字漸漸成為死字,最後統一合併成公牛的「牡」,到了戰國時期,「丄」由於演變得與「土」形近而被改造成聲符「土」,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
牡的原本字義是公牛,在上述合併之後,「牡」用來表示所有雄性的獸類。牡的本義也發展為雄性的獸類,就是《說文》中說的「畜父也」。《廣雅.釋獸》:「牡,雄也。」《集韻.姥韻》:「牡,雄禽曰牡」比如《詩經.邶風.匏有苦葉》:「雉鳴求其牡」就是雌雉鳴叫著尋求雄雉配偶;再比如《詩經.小雅.信南山》有:「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於祖考。」意思是:要神前斟上清酒,再獻上赤黃大公牛,上供祖先來享受。
(野雞在尋找配偶)
本義之外,牡還有其他幾個意義,舉常用的說說:(1)指植物中不開花的。《周禮.秋官.蟈氏》:「蟈氏掌去蘸咀焚牡藥,以灰灑之則死。「鄭玄註:「牡菊,菊不華者。」(2)古代鎖具的一部分。相當於後來的「鏁須」,就是鎖簧,舊式鎖插入鎖身的部分,詳見《禮記·月令》:「壞城郭,戒門閭,修鍵閉,慎管龠「鄭玄註:「鍵,牡;閉,牝也。」孔穎達疏稱:「凡鎖器入者謂之牡,受者謂之牝,若禽獸牝牡然。」如圖:
(舊式鎖的各個部分)
(3)丘陵。《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為牡,溪谷為牝」牡是凸出的,雄性的,牝是低凹的,雌性的,易理解。
牡的小篆寫法如圖:
(牡的小篆寫法)
「牡」與「牝」兩字對應雌與雄、凸與凹,世間萬物,人分男女,獸別雌雄,物有陰、陽,明白了這個道理,這些字就容易明白,且它們的引申義也相對好理解。
(【說文解字】之128,部分圖片引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