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桂林陽朔的散文(散文桂林陽朔)

2023-10-19 10:09:33 2

桂林陽朔的散文?散文|桂林,陽朔文/餘長城,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桂林陽朔的散文?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桂林陽朔的散文

散文|桂林,陽朔

文/餘長城

1

認識桂林已四十年了。記憶的起點如此之遠,又如此之近。哲學認為,時間的存在乃因為記憶,因此時間是有彈性的,也會有斷層。如此才會有永恆與地老天荒,有「永不磨滅的記憶」。

空間與時間的交互總會有一個原點,之於廣西,這個原點便是桂林。之後,在有限的空間中,時間多次停留在它的某個區域,這便形成了無數記憶的結點,我把它們稱為考古學上的地層——如果每次回憶都視為一次考古發現的話。自桂林開始,這些結點或斷層先後有廣西、壯族、南寧、百色、對越自衛反擊戰、「桂系」、柳州、蒙山、廣西人、北海、玉林、陽朔。某些空間並不是真的空間,而是個人認知與留傳的歷史交互作用形成的某種製品,如壯族、對越自衛反擊戰爭、「桂系」、廣西人這些概念。

凡四十年——這是歷史給予的時間長度。以我的記憶劃分,時間是有彈性的,每一地層的厚度並不固定,有些被壓縮,有些被擴張;不斷填充進去的堆積土壤——生命燃燒後留下的灰燼,是對這些斷層的新的認知。每一地層並不是疊壓的,而是平行排列,平攤在我的面前,即使它被壓縮,也是水平地被左右壓縮。這又如一排抽屜,有彈性的而非木質的某種抽屜。某個曾短期或永恆影響過我生命的人說,她可以把對不同人的記憶裝進不同的抽屜裡,而我也是這樣運用於對記憶中的一切,並不是從她那裡學來的。不管是用考古學的地層,還是可被稱為記憶管理學的抽屜,這兩個比喻是目前為止較恰當的比喻。

擴張最大的地層是廣西,這是一個特殊的地層,可以立體延伸——它空間的物品具有雜多性,但是在記憶的地層被明確標識、排列之後,它無法覆蓋、包括別的地層,就像一個抽屜不能侵佔別的抽屜。

最早的知識來源於見聞、課本,課本中有最有用的知識。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無疑是增加知識的兩種途徑,讀萬卷書是課本之外的繼續閱讀、學習,行萬裡路則是增加所見所聞。

我已記不得小學幾年級時才學習《地理》《歷史》,或許直到初中才開始學習,最先學習的一定是《自然常識》。然而四年級的語文課本,有一篇文章叫《桂林山水》,那一定是當初背過的,即使文章的大部分內容都忘記了,仍然記得以下幾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山真奇啊」「灕江的水真清啊」。桂林,或者桂林山水,自那時便記住了,這便有了記憶的第一個地層,或第一個抽屜。

廣西壯族自治區、區首府南寧,這應該是從地理課上最先學來的,應該是一併學來的,後來被刻意劃分為三個地層——廣西、壯族、南寧。從歷史課上又學到「百色起義」,遂有了百色這個地層。

記住百色只因為這個奇怪的名字,如同廣西的「十萬大山」這個名字。學生時代,對中國現代史並不熱心,在學生時代結束、走上社會的近三十年中,雖然陸續對現代史有了一些興趣,但僅局限於某個地域範圍——主要是我的故鄉大別山區,而對遙遠的廣西乃至全國各地的現代史並無用心學習,更談不上研讀,是以我對紅軍長徵時在廣西省境內走過的那些路線竟是毫無所知。百色這個地層就被記憶壓縮了,幾乎成為一條短短的線,甚至是一個點,但仍然存在,無法抹去,總是能閃現起義時發射出的鮮血與光輝。

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件歷史的巨大製品於我並不十分明晰,我對它的重新構造所需要的材料或者部件,一部分來自歷史課本,一部分來自聽聞,一部分來自課外讀物。這些村料或者部件同樣是具有彈性的,有些並不需要加以組裝,而呈現為獨立的部件。因為戰爭的東線——廣西前線的總指揮許世友是我們縣人,這是持續引發我關注這個地層並不斷填充、豐富這個地層的某一原因。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山中,那十九座墳塋》在很早時就讀過了,流行於八十、九十年代的歌曲《十五的月亮》也被我理解為獻給對越邊防戰士的讚歌。

對現代史的閱讀,使我不能不了解被稱為「桂系」軍閥的李宗仁、白崇禧,這兩人的故事隨後作為一個地層,可有可無地存在。這兩人都是桂林人,但我不會把他們放在桂林這個記憶地層中,而要獨立出來。桂林這個地層是純粹的,是唯美的,可以容下一些歷史人文,但容不下這兩個人。這並不是說他倆不美,而是他倆不能代表桂林,也不能代表廣西,他倆只是歷史特定時代的特定產物。人物白崇禧的美好延伸,因為他有一個美好的兒子——白先勇。

柳州,作為一個記憶地層,有兩個方向比較突出。向古代,主要是與柳宗元及唐朝聯繫在一起,柳宗元又稱「柳柳州」。向近代,是柳州的工業發展。在河南,年輕時的我常能見到一些柳州產的工業機械產品,但很少見到南寧的,更見不到桂林及其他廣西各地的。2008年自東莞乘火車到雲南昭通,來回,能記住的途經廣西的城市僅有柳州。

蒙山這個地層涵蓋了梧州。由近及遠,我最先知道蒙山,然後才知道梧州。雖然,很早就從古文中知道「舜死於蒼梧之野」,但那個蒼梧在湖南,漢代所置的蒼梧郡和隋朝所置的蒼梧縣我並不了解。九十年代初的國道107線中原路段,有許多小餐館的招牌上寫著「蒙山雞」,我至今也不知道其確切含義。起初,我會把蒙山與蒙自混淆,為了弄清這兩個縣名,特意查了字典,蒙山屬廣西梧州,蒙自屬雲南紅河。

我認識的第一個廣西女孩,相處一年半的時間中,我竟不知她更確切的家鄉。她想教我說客家話,我無意去學這種「過時的落後的語言」,她教我認識了大葉桉和小葉桉,告訴我黃蘆也叫「死人草」。幾乎同時認識的第二個廣西女孩,便是蒙山縣人。這兩個女孩喊我「乾爹」,調笑了我一年多的時間,她倆僅比我小三歲、六歲。後來認識三個廣西男人,每天都會見面的工廠保安,相見了五年時間,其中一個是我打籃球的夥伴,他們都很耿直,有些廣西人的鐵骨錚錚。再後來又認識幾個廣西女孩,其中兩個是我手下,一個南寧的,一個賀州的。再後來,我的一個學弟娶了廣西的,我妻子的舅表弟娶了廣西的,我孩子的姨表兄又娶了廣西的。

2008年,朋友開車載我從東莞去北海,路線經過廣東陽江、茂名,中間幾乎沒有經過其他的廣西城市。沿途,有許多喀斯特地貌的山峰。不同於坐火車經廣西、貴州去雲南昭通,坐擁擠的火車時,沒有更好的位置和更好的心情去欣賞沿途風光,以至當時是否見過類似的山峰完全沒有印象。北海,記住了北海銀灘、海濱浴場、價格低廉的房子——其中某棟豪華房子用來養豬、一種尖頂的竹篾編織的且有垂簾的「草帽」。同年回到家鄉,又知道一些信陽人在北海買有房子,過冬之用。

玉林,近幾年常見於新聞中,總是與吃狗肉、「狗肉節」、愛狗人護狗有關。在我們家鄉,「狗肉上不了宴席」。雖然,自八十年代起,家鄉偷狗之風已經盛行,吃狗肉的人多起來,但我第一次吃狗肉仍是在廣東。後來回家鄉也吃過一次狗肉,平生吃過三五回狗肉,並不覺得狗肉比羊肉好吃,更趕不上牛肉、驢肉。

最後形成的一個地層是陽朔,我不想把它放在桂林這個地層之中,所以就獨立出來。於是灕江也就被切割開來,一段放在桂林,一段放在陽朔。而桂江,只能放在廣西這個地層。

2

自從2008年去北海的路上,見識了中國喀斯特地貌的山峰,我對桂林山水的期待更甚了。中國的旅遊名勝之地,我第一個想去的是拉薩,第二個便是桂林。到拉薩去看雪山、冰川,到桂林去看山水。

中國的地形分類,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五種;地貌的特定類型,主要有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黃土地貌、雅丹地貌、冰川地貌、沙漠沙丘地貌、火山地貌、海岸地貌等。地形之義偏向局部結構,是地貌按其形態分類,故地形即為地貌之意;然而地貌之義偏向整體,按其成因又可分為構造地貌、侵蝕地貌、堆積地貌、氣候地貌等。

在各種地形地貌中,最壯美的仍是山地。雖然人類群體主要生活在平原中,文明主要產生於河流中下遊的平原地帶,但山地仍是人們嚮往的世外桃源,是隱居之所,是通神、修仙之處。不管是茅山還是花果山,在道教中都被尊為洞天福地。我們常說錦繡河山、大美山河、山河壯麗,在中國文化中,以河山指代國家,以江山指代社稷。

山地之美,無外乎秀、險、雄、奇。所謂崇山峻岭,崇指崇高,峻指險峻。高則雄,峻則險。又說山勢連綿、奇峰突兀、橫看成嶺側成峰,蓋因為峰與嶺有所不同。山是象形字,由三座山峰構成——三有多的意思,既有嶺也有峰。相傳中國最古老的著作《易》,即取名《連山》。中國大部分山地都是以秀為美,山地之秀,如動物之有毛髮,人類之有衣裳。

五嶽之地,中原及北方諸山,主要表現為秀、險、雄,其中奇者,以湖南張家界的天門山為甚,峰似削成。山之險者,以華山著名,因為很難攀登,然而蜀道也難,蜀山也險。五嶽以泰山為尊,只因其雄。泰山海拔並不算高,然而處於平原,則顯得雄渾無匹,可俯觀海上日出;又因扼黃河之龍頭,可封禪天下;巍巍泰山,滔滔黃河。西北諸山,無一不雄,崑崙山自古被尊為仙山、天都,此外還有天山、阿爾泰山。阿爾泰山,意為金山,金色崇拜。西南是更高的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是冰雪之鄉的意思。西北、西南諸山,與中華文明初期相距遙遠,傳說中作為帝都的崑崙山至今仍有爭論。

中國最奇的山,當屬南部喀斯特地貌的群山,尤其以廣西桂林境內最具代表性。喀斯特地貌的群山,甚至很難用連綿來形容,許多山看起來孤零零的,突兀中平地而起,既是一座山,又是一座峰,與其他山峰之間沒有山嶺、山脊相連接。這種山有一個特別的名稱——「筍山」。北方的山峰,也有突兀而起者,但多被稱為「天柱」,那天柱也不很圓,甚至也不很直。唯有喀斯特地貌的山峰,真的是呈筍狀,上尖下粗、渾圓一體,群山之間很難有一個被環抱的山谷。

這些筍山又都是石山,雖經億萬年的風化,但土壤容易被雨水衝刷而難以附著在山體上,且酸性土壤也不利於植物生長,不能長許多大樹,也就沒有秀麗、雄渾,偶爾兩山之間有些險峻,如闕,如山門。

喀斯特地貌幾乎分布於廣西全境,向東延及廣東西部的連州、陽江一帶,向西延及雲南東部、貴州南部。喀斯特地貌又稱巖溶地貌,山中多巖洞、溶洞,又有冷泉、溫泉、洞河,適合人類居住。在唐朝,中原仍稱嶺南部落為洞居之民。《隋書·譙國夫人列傳》稱其「世為南越首領,跨據山洞,部落十餘萬家」「海南、儋耳歸附者千餘洞」。直到明清一些古籍之中,仍有將南越之民稱為洞蠻的。

廣西在歷史上落後於廣東,主要是因為其自然、政治和經濟原因三方面造成的。廣西境內有六個極小的平原或盆地,平原及盆地面積佔全區總面積的14.3%,臺地佔比9.1%,而山地、丘陵佔比分別為62.1%、14.5%。廣西面積是河南的1.42倍,人口卻只有河南省的一半。直到2020年,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仍有因為土地糾紛引發兩個村莊械鬥,死亡3人、傷12人。而在廣東,平原佔比23.66%,臺地佔比16.62%,山地、丘陵佔比分別為31.68%、28.54%。清朝二百多年的統治時期,中國人口持續快速增長,內地向廣東移民的客家人遠遠多於向廣西的移民。

政治上,秦朝設桂林郡、南海郡,郡治分別在布山縣(今貴港市)、番禺。三國時期,吳國析交州而設廣州,州治在今廣州市;析鬱林郡(漢武帝將秦朝所設桂林郡改稱鬱林郡)置桂林郡,又置始安郡,郡治在今桂林城。從秦漢至今,番禺、廣州一直在廣東的中心部位,而南寧直到解放後才成為廣西省會、自治區首府,近兩千年中作為廣西行政中心的桂林位於全境的東北角上。因此,廣西的西部、西北、西南與雲南、貴州、越南接近的地區一直都很貧窮——廣西人說「一直落後於全國(平均水平)十年」。

明朝設兩廣總督時,總督府在梧州僅12年,在肇慶76年,在廣州4年。清雍正十二年重設兩廣總督,總督府在肇慶,乾隆十一年遷往廣州。在清代設兩廣總督前,從順治元年設廣東總督,兼轄廣西;康熙、雍正雖都曾設過廣西總督,但隨即第二年就撤銷了,廣西省連個都督也沒有,一直隸屬廣東都督兼管;設兩廣總督之前的最後五年隸屬雲貴總督兼管。

經濟上,廣東有更長的海岸線從事商貿活動,廣州一直是南方大港口城市,而廣西的海岸線向東被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包圍,向西是越南。廣東漫長的海岸線,比廣西更盛產鹽業、漁業。

3

在廣西這個記憶地層不斷擴大的同時,桂林這個地層一直希望被填充,何況又增加了陽朔這個地層。桂林、陽朔兩個地層是這一排地層的精華所在,既是頭也是尾,首尾又可以連接起來,扣在一起。我想,如果以後要增加新的地層,那就放在陽朔之前好了——或許玉林就是這樣。

桂林與陽朔,如玉帶扣的扣眼與扣環,這又是不同於地層、抽屜的第三種比喻。

在回到故鄉的十二年中,我一直最渴望去的地方是西藏拉薩,以及桂林、陽朔。西藏,是另外一根玉帶、另外一排抽屜、另外一排地層,還沒有來得及整理。記憶之於西藏,太過遙遠,那是一種空間上的遙遠,而不是時間上的,遙遠得有些陌生。

或許,記憶或時間的遙遠,越遙遠越覺得親切,這正如故鄉,和我們相遇的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而故鄉的親切更有一點是因為空間上的,我們曾無限地接近它、擁抱它、擁有它,親密無間。記憶或時間的遙遠親切就是我們常常去念想它們,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迴響就是空間的接觸,無限接近、擁抱、擁有。

我終於無限接近桂林了,或許說到了桂林。從東莞到桂林並不遙遠,它需要一個計劃、一個假期,一次不依附於旅行團的個人旅行。對於我想要更多認識、重新認識的桂林來說,我不想依賴於導遊的講解和行程約束。桂林就在那裡,她等待我四十年了,她或許有了許多變化,如同我也不是從前的我了。十歲的我相遇桂林、二十歲的我相遇桂林、三十歲的我相遇桂林、四十歲的我相遇桂林,都不會像現在的我相遇桂林。同樣,四十年前的桂林相遇我、三十年前的桂林相遇我、二十年前的桂林相遇我、十年前的桂林相遇我,都不會像現在的桂林相遇我。

我甚至想先到陽朔。在我的心中,桂林或許已經老了,陽朔或許是她從前的樣子。四十年的念念不忘,我見到的那個女人,雖然仍穿著如童年一樣的碎花連衣裙子,但終究已沒有了童年的輕盈——如蝴蝶一樣。我只有把她童年的輕盈、少年的輕快強加在五十歲的身體之上,對自己說——歸來仍是少年。

那麼,我對桂林童年時的夢想、少年時的夢想又是什麼呢?她會衰老嗎?還是說我的心已有衰老、蒼涼、落寞、孤寂?我甚至並不想擁抱她了。只想那麼近地看她一眼,連拉手的想法都沒有了,只願她——或者你——仍然輕快、輕盈,美好如蝴蝶一樣。

她就是你,你就是她。

那麼,你又如何讓我遇見你:在春天還是秋天?在雨天還是晴天?在你如灕江一樣的眼波飽滿之時還是黯淡之時?我只有在你並不繁忙之時,在你沒有那麼多的病人需要醫治之時,去看望你。我相信我沒有任何疾病,這些年我活得很好,不委屈也不辛酸。

你說過——「天涼好過秋」,那麼還是應該在秋天吧,在中秋,因為你的名字——桂林。而灕江分明就是離江啊,我心離離。後來你改了名字,你也到了另一條大河,但我仍喜歡你最初的名字。一切美好,人生若只如初見。

遇見你時,我記不住我走過的路,如同這麼多年,離開你後,我記不住我走過的路。人生的虛幻在於,我不知道為誰而活。若說為自己,我確實沒有為自己活過,為自己的理想努力過;若說為你,我也不知道你期望我成為什麼樣的我。多年之中,我好像丟失了我自己,此刻,此後,我希望能將自己找回。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你活成了我期待的樣子,那必定也是你所期待的樣子——你的信念。你那麼努力,放棄了輕盈、輕快,但是在碎花的白色連衣裙籠罩之下,你此刻正莊重得如一株桂花,金桂、丹桂、銀桂、四季桂,渴望著臨風招展、臨風搖曳。你的笑容,還是當年花開的樣子。

你生命的飽滿與我生命的空虛,不在水深水淺,而在春秋繁露。桂花香水、桂花茶、桂花酒、桂花糕點,你生命的果實仍在釀造之中,我竟然發現我一無所有。

許多年以前,我一直以為我比你優越,如同我代表一條南北之中的河流,被稱為四瀆之一,而你僅代表一條偏僻之境的河流,由灕江而改名桂江。這多年過去了,我仍在河流上遊,且時常乾涸,而你已藉助另一條河流奔向大海。在我的身上,所有的渡口都消失了,無人再來欣賞我,即使盛夏也只是渾黃的洪水,而你仍保留了所有的碼頭,那麼清澈的流水,那麼多的人來人往,你依然雲淡風輕。

4

抵達桂林,再抵達陽朔。桂林,陽朔,一個是現在的你,一個是從前的你。我這樣想,可以抵銷心中的失落。

到桂林時已是晚上,我那麼必然地到達你的身邊,竟不知與你如何相見。公交車仍在忙碌,你仍在忙碌,你沒有注意到我,我也不想讓你知道我的到來。你身上被貼了那麼多的標籤,那麼多的旅遊景點,我該如何重新認識你?找一個旅館,吃一頓美餐,美美地睡上一覺,一切留待明天。

桂林米粉,你喜愛的食物,自然也是我喜愛的。啤酒魚,那是陽朔的,留給陽朔。全州醋血鴨,那麼遠的全州,我今生可能都不會去的全州,在桂林與你相逢,認識一下。小世界旅館,好,這是一個小的世界。交通快捷使世界變小了,相對來說,你也變小了,雖然仍那麼有名,有飛機場也有高鐵站,但終究屈居於南寧和柳州之後了,桂C——你車牌的標籤、排位。文化屈從於政治、經濟,這是必然的,自古皆是如此。在廣西,你唯我獨尊了兩千多年,而終於退守到一個小的世界中,抱著你的山水、歷史、人文,放逐那些應該被放逐的人——李宗仁、白崇禧,歡迎那些應該被歡迎的人——徐悲鴻。

那麼,你應該歡迎我嗎?我不該被你歡迎,我沒有這個資格。

七星區,我猜是因為七星巖而得以命名。天有七星,構成北鬥。於茫茫夜空浩瀚星辰中,我竟然只認識北鬥七星,這不能不因為是它的明亮,以及排列與組合。七星巖在七星公園中,我起得太早,公園竟沒開門。遺憾的是錯過了那些摩崖石刻。於巖石的形狀,我並不太感興趣,無論像與不像七星,都不是我首先關注的。在我看來,能使七星巖發光的是那些石刻,巖石的天然形狀固然能照耀更多的人,於我仍會覺得平淡,我需要見到的是文化的光芒。

去靖江王陵。中國有許多地方曾稱靖江,或以靖命名靖南、靖北、靖西、靖東,也曾有皇帝年號靖康。《詩經·召旻》曰,「實靖夷我邦」。如今,靖江指江蘇省靖江市。我對明朝靖江王並不了解,看路標牌上有「靖江王陵(劉氏墓)」,還以為靖江王是漢朝封王,原來劉氏墓的主人不過是某一靖江王的王妃。

靖江王陵在堯山腳下或山腰中,共有十一座王陵,還有王妃及臣子的墓,共計三百餘座。我只瀏覽了莊簡王陵與恭惠王陵的大門,時間仍早,王陵要到九點鐘才對外開放。靖江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靖江王陵博物館建在莊簡王陵門外,似乎恭惠王陵附近還有一個考古研究學校。在河南新鄉,我曾參觀過明代潞王陵,想來明代王陵也大同小異,沒能入內參觀並不以為憾。然而我應該去獨秀峰看一看靖江王府的。王府與王陵是一種組合,一為生前,一為死後,一陰一陽。

堯山的對面,有許多私塋,或許是一片公墓,那片私塋與王陵正好相對,很難說哪一個位置更好。奇怪的是恭惠王陵和劉氏墓,離山很遠,幾乎算不上依山為陵。恭惠王陵的大門外兩側,仍遺有一對武士控馬和守門獅的雕像,想來早期遠不止這些。堯山多松,許多松樹被割了油脂,看起來怪可憐的。

桂林的主城區核心在象山區,有象山公園和「兩江四湖」。桃花江注入灕江,入灕江水道一分為二,向南注入的地方叫聚龍灣,向東注入的地方叫兩江四湖。四湖想必是人工挖掘的,從名字就可知道:杉湖、榕湖、桂湖,那一定是湖邊種了水杉、榕樹、桂樹;至於木龍湖,據說是因為湖上方有一個洞叫木龍洞之故。湖都極小,宛如池塘,杉湖的湖心中不知何年建成的日月雙塔,倒使這座湖更有靈性了。

桂林市區有五條道路跨越灕江,外圍是環城高速。居中的道路是灕江路,跨河橋稱灕江橋。灕江橋與環城北一路的虞山橋之間另有一橋,名解放橋。解放橋的西端有濱江路,被解放橋垂直分隔為濱江北路和濱江南路。我從堯山靖江王陵出來時,仍不知七星區在灕江東側,而象山區、秀峰區和疊彩區在灕江西側,甚至不知道解放橋就架在灕江之上,我只是想要到解放橋公交站轉車,卻誤打誤撞就看到了灕江,過江就走到了濱江路,順濱江南路就走到了象山公園和「兩江四湖」。我當時的目的地正是「兩江四湖」景區和象山公園。

一個人旅行的好處就是隨意,沒有行程規劃,沒有導遊約束,沒有預定的酒店必得返回,也不必遵守指定的吃飯地點和統一的吃飯時間。撞見灕江那一刻,或許可稱之為撞見幸福。

在解放橋上,我還是特定停留了一會兒。然而我只能向上眺望,需過了橋,繞到橋的另一側才能向下眺望。上午接近十點,江中有許多遊泳的人。我的家鄉信陽市也有一條河穿城而過,但那條河不許遊泳,水面也沒有灕江寬闊。

解放橋向上看:左側濱江北路上有一高臺,高臺上是一個古典建築風格的三層閣樓,我權且名之為望江樓,不久便知道桂林人名之為逍遙樓。是的,桂林人太逍遙了,不僅可以恣意下江遊泳,而且濱江路上直到十點鐘還有那麼多人在跳舞,雖然是星期天,但在信陽城恐怕跳舞的人群早就散了。

解放橋向下看:東岸邊有一幢尚未完工的可能是豪華酒店的建築,那建築呈凹型,但又有一張嘴向上翹著,像一條肥美的魚。西岸向下幾百米遠停著許多遊輪,那裡是一個碼頭。一隻船正逆水開將上來,然而水勢並不甚急,船行也不甚急,逍遙地遊著。那些在水中遊泳的人也是逍遙地遊著。

濱江路高出江面十餘個臺階,臨河設有與車行道同樣寬闊的人行道,可稱之為遊廊,早晚可做為老年人跳舞的廣場。遊廊上有一排上了年紀的古樹,上面爬滿青藤,這些樹與那些老人的年齡不知哪個更老,也不知相互陪伴了多少年。

江邊臺階上矗立著幾塊石頭,刻著讚美桂林山水的詩句,其中以宋代劉克莊的「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為最佳。我立即查閱了劉克莊的生平,發現其曾任廣西經略使胡槻的幕僚、擔任經司準遣一職將近三年,正值劉克莊的壯年時期。

環遊了杉湖之後,向著灕江的方向走,又幸運地走到了象山南路,中間越過了桃花江。桃花江的水並沒有灕江的水那麼清、那麼藍,而是呈青綠色。因為象山公園和桃花江入口的隔斷,濱江南路與象山南路並沒有連接。象山南路向南連著安新路,安新路穿過灕江路、橋。

灕江路雖是城市中心,但並不顯得特別繁華。桂林雖然是一個特別宜居的城市,但市區人口並不多,因為全市的戶籍人口只有五百四十萬人。而我的家鄉信陽市,面積雖不到桂林市的十分之七,戶籍人口卻多達八百八十萬人。且桂林作為長壽之鄉,老齡人佔比達到了四分之一。

或許,整個灕江路以南都是新的城區,靖江王府在獨秀峰下,位於桂林城北。司馬遷借項羽之口說,「古之帝者地方千裡,必居上遊」。項羽一個粗人,哪能說出如此深奧之義。此語竟無出處,出處只能是司馬遷《史記》。

我不太喜歡桃花江和解放橋這樣的名字,而喜歡南溪山這個地名。南溪山,在舊桂林城南,有溪流過。南溪山公園內,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石刻。公園門口,遇見旅行社的一位工作人員,她為我安排了去陽朔的水上旅程,順便又為我安排了市內的水上航行。

5

才發覺平生第一次乘坐遊船,可惜不是「蕩舟灕江」。小時候坐過蕩舟,那種小小的用竹篙撐起的渡船,經過一些故鄉的河流,蕩呀蕩的;少年時坐過機器「嘟嘟嘟」響的大木船,航行在潑陂河水庫十八裡水路上,看盡湖光山色,但那也不是遊船;工作後又坐過渡輪橫渡長江或過零丁洋,依然是交通用的渡船。鄭州黃河遊覽區有大氣墊船,可遊覽黃河,但我卻沒有坐過。

其實,在灕江上根本沒有渡輪,只有遊船,我一直以為可以乘坐渡船從桂林沿江而下到陽朔的想法是錯誤的,是某種先入為主的個人判斷。旅行社人員對我的回答或者承諾並不可信、可靠,將我送達陽朔的交通工具依然是巴士,然而假使她給我講明這一點,我依然會選擇遊覽灕江,那是我夢寐以求的。

在桂林、陽朔,我對渡口與碼頭的含義與區分有了新的理解。所謂渡口,是為渡河之用,一般都是經由渡船航行到對岸,現今社會橋梁眾多,幾乎已經沒有渡口存在了。所謂碼頭,一般是乘船沿河上下,是一種較長距離的航行,是故所有的遊船停泊之處都叫碼頭,而不能稱為渡口。

象山碼頭既有較大的渡輪,也有較小的遊艇,但沒有蕩舟。大的渡輪應該是公司經營的,可坐數十人,小的遊艇可能是私人經營的,一般只載三四個人。小遊艇的收費只有遊輪的一半,但也許並不安全,在旅遊淡季僅需花費一百元錢,便可以包個遊艇。想到灕江的水並不深,上午走過象山碼頭時,實在應該與另一人合租一條遊艇。

渡輪先向上遊,去象鼻山,去逍遙樓,去疊彩峰,去獨秀峰,然後折返再去下遊,去南溪山,去筆架山,最後於水流彎曲處返回。整個航程一個半小時,那些奇峰,我確切記住的只有象鼻山了。這是因為,相對於陽朔來說,桂林城區灕江兩岸的山峰真的不算什麼,見了「大巫」之後,「小巫」都被我忘記了。

算起來,我在桂林城的遊覽總共只花了一天的時間,遺憾的是沒有看到七星巖的石刻,以及獨秀峰下的靖江王府。但是這種遺憾也是有用的,它可以吸引我下次再來。至於龍脊梯田,對於在山區長大的我來說,並沒有特別的吸引力。

我所居住的酒店院內,有幾株桂樹,市區內也有不少桂樹,但都沒有見到花開。時令已經到了八月下旬,秋分也過去三天了,難道是這些桂花不歡迎我嗎?還是說它們要等到國慶假期才開花,以歡迎更多的遊客?哎,想不到桂林也是這樣的氣候乾旱,灕江的水位如此之淺,以致象鼻山的鼻子與臉面之間露出了本應該被江水淹沒的巖石,形成一個完整的圓洞,而不是半圓。

我期待的水上旅行分為兩段,一段是乘人力竹筏從大墟古集漂流到興坪古鎮,一段是乘渡輪從興坪古鎮到陽朔縣城。事實證明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竹筏和遊輪都不會航行得那麼遠,而且都會原路返回,起點也是終點。最終是汽車載我從大墟到了興坪,再從興坪到了陽朔縣城。

從桂林出發,汽車行駛了數十公裡才到達靈川縣大墟鎮。大墟,如今也寫作大圩。在廣西貴港市也有一個大墟鎮,同樣也寫作大圩。我想,圩字應該比墟字更加準確,百度百科的圩字詞條上說,「指的是中國湘、贛、閩、粵等地區稱集市」「南方一些地區稱集市」。而墟字的解釋是,「同圩」。大圩,就是大的集市。

我想,負責桂林旅遊開發的主管部門把灕江遊覽的兩個重要碼頭選擇在大圩古鎮和興坪古鎮,一定是看重這兩個古鎮承載的歷史文化內涵,有些文化上的東西比江上遊覽更加重要,也可以說參觀這兩個古鎮比乘船更加重要。遺憾的是,導遊從不給我們遊覽古鎮的安排,也不介紹這兩個古鎮。好在大圩古集緊鄰碼頭,下船後我用極短的時間參觀了古集的一兩條街道,而對於興坪古鎮則完全沒有時間參觀。如果還有下一次,我是不會再受任何旅行社的約束了。所以,當一個人旅行時,千萬不要向旅行社打聽什麼,如果需要打聽,還不如去問一些當地居民。

一下車,導遊就把我們匆匆忙忙地領到碼頭,以致我們通過古集的主道時都沒有注意到這座古集。四個人安排一個竹筏,兩排座位,動力是快艇上常見的馬達。竹筏是由十根極粗的毛竹綑紮的,我好奇怎麼會有那麼粗的毛竹,船主說那不是毛竹,而是塑膠管,比毛竹更加結實耐用。我又問船主大圩的名字是怎麼來的,船主說圩就是集市——在當地的方言中。

其實,從大圩碼頭乘竹筏遊灕江,江岸兩邊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看的山,整個航程只為體會竹筏漂流,然而既非真正的竹筏,也非漂流。江的西側有一條山嶺,可稱為江含西嶺,山體被水波掏空出一些小小的孔洞。江的東側並沒有山,只有一片片竹林。後來,在興坪乘坐的遊輪上的解說員說,這些竹名叫鳳尾竹,但我對此表示懷疑。我覺得,這些竹的形狀和大小更接近於毛竹。

下竹筏後,因為不走回頭路的旅遊習慣,我叩問了一座古橋,隨即撞入大圩古集的古街巷中。大圩是完全不同於北方風格的一條古集,想不到保存得這般完好,許多建築都是原生原貌。古集中有龍王廟——龍王兩字已有些模糊了;有門口立著石獅的布行,那石獅不同於北方的石獅,那門頭的造型也不同於北方;有長壽宮——不知道供奉的是壽星還是什麼別的神仙;有關帝廟——可能是集市上最高大的建築;還有一個「桂粵水運鏢局」。一切來不及細看,但還是吃了一碗石涼粉,味道與家鄉的略有不同。許多房子的舊木門已經沒有了,換上了白鐵皮的鐵門或鋁合金卷閘門,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北方,在江南,古鎮、古村一定是要「做舊」的,即使新蓋成古典風格的房子,也要做舊成滄桑模樣——仿佛曆經數百年了,許多木頭、屋瓦都是煙燻過的。

這座倖存於江邊的大圩,不知形成於何年。那時,許多趕集的人一定是乘著竹筏,撐著竹篙,在這條永不結冰的江面上來來回回。那時的桂粵水運鏢局,駕駛的一定是帆船,航行在灕江、西江的水道上,把廣西的貨物押送到廣東,再把廣東的貨物押運到廣西桂林。廣西人自古就有紋身的習俗,那些鏢師,他們的胳膊或胸膛上紋的是什麼呢?一頂鬥笠,一把快刀,或許還有一個酒囊、一個飯袋,立在船頭。

6

離開大圩,導遊說要去一個侗族山寨,之後便是滔滔的講解,主題只有一個:侗族人長壽和身體健康的秘訣、銀器對健康的重要作用,間插一些侗族的習俗。據悉:侗族人是接近「母系氏族」制度的,男方要嫁到女方,先要試婚一到三年,在女方家裡幹活、吃住。女方女家長同意了,男子便回去準備嫁妝;若不同意,女方便在門口放一碗雞蛋湯和一擔米,米是報酬,雞蛋湯自然是滾蛋湯了。嫁妝是四大件銀器:一柄銀梳,一根銀腰帶,一隻銀手鐲,一套銀酒壺、銀酒杯和一隻銀碗。

在侗族山寨,由一個侗族的男子作為導遊接待我們,帶我們參觀山寨。山寨並不在山上,而是在平地。據侗族導遊講,他們的山寨本在龍脊梯田更深的大山裡,幾年前才整村搬遷到這裡——感謝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的關懷。導遊只有二十七歲,然而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他說,侗族人都早婚,平均都要生育六七個子女,寨子裡最多的有孩子十一個。一般試婚的年齡從十五歲就可以開始,他只試婚了一年,算是最短的了。結婚後他還到廣東打過工,所以普通話才會這麼好,寨子搬遷後,他便回來做導遊。他又說,廣西的侗族是自治區第二大族,稱為南侗,貴州、湖南的侗族稱為北侗;舊時侗族不對外族通婚,是故多近親結婚,生下的孩子常有先天性疾病,近些年才與漢族通婚,侗族女子特別喜歡漢族有文化的男人。

侗族山寨的洞門上,寫著「呀囉耶」三個大字,意為「您好」。侗族沒有民族文字,只有語言。寨子裡最受人尊重的人不是村長,而是巫醫。巫醫分黑巫醫與白巫醫,黑巫醫偏重於巫,白巫醫偏重於醫。侗族導遊繼續講解:侗醫都是中醫,有許多偏方,例如治毒蛇咬傷;銀器具有吸毒及殺毒作用,小孩吃飯用的銀碗、大人帶的手鐲都有這個功能;男婦梳頭,有一套專門按摩穴位的方法,可保持頭髮烏黑,並預防血管病。

導遊帶我們去見一位侗族婦女,將近七十歲了,仍不顯老,一頭鳥黑的長髮與身等高。在一個接待室中,侗族男子為我們示範了如何用銀梳梳頭,又用銀碗證明了銀能吸去墨水中的墨汁——等同吸毒。我們也參觀了侗寨的製酒作坊,喝了侗族米酒,聽了侗族民歌。最後的參觀場所是一間極大的銀器交易大廳,有接近十個村寨的櫃檯,展示首各種銀器,一些匠人正在製作銀器。除了傳統侗族嫁妝四大件外,比較受漢族男人喜歡的有長筒銀茶杯、銀茶壺、銀酒壺酒杯、銀碗銀筷等。

其實,在侗族嫁妝四大件中,最便宜、用銀最少的要數銀手鐲了。侗族男子一般也都有手鐲,阿嫂——結婚後的女子——大都有三隻或更多的手鐲,一隻是母親傳下來的,一隻是男方的嫁妝,一隻或更多只是女兒們孝敬的。

離開侗寨,我們前往興坪碼頭,中間有一個午餐地點。陽朔的物價,普遍高於桂林市區,桂林米粉如此,陽朔啤酒魚如此,酒水價錢如此,酒店房價如此,旅遊景點的票價也是如此。但在陽朔旅遊比桂林市區更加便利,那就是在各個客棧和各個景區均有電動自行車出租,白天三十元一天,晚上十元一晚。畢竟,坐公交車和打出租汽車都沒有電瓶車方便。

興坪碼頭的遊輪都是順江而下,再原路返回,並不開往上遊。中間最著名的一個景點,便是「二十元人民幣背景圖」處。但是一路上都是奇山、奇峰,這些山峰遠高於桂林市區的山峰,也遠多於桂林市區的山峰,可用層層疊疊、層巒疊嶂來形容。江水到這裡也湍急起來,所以不能用竹筏,且遊輪順流而下時不能上船頂拍照,因為受水流的影響船速較快,只有逆流而上時才允許到船頂拍照。但是在「二十元人民幣背景圖」處,遊輪會停泊一段時間,仍然不允許上船頂拍照,但船主兼導遊可以用相機幫遊客拍照,隨即便能衝洗出來,二十元一張,五張以上贈送相冊。而在侗族山寨,進門處與侗族女子的合影照需要三十元一張。遊輪上又有兩隻魚鷹,立在竹竿兩端,遊客可以望扛竹竿和魚鷹照相,模仿的鏡頭或對象是電影《劉三姐》中的阿牛哥。

或許是因為到了八月下旬,桂林又很長時間沒有下雨,天上的雲姿態萬千、白雲朵朵。每次舉頭看山、低頭看水,便可以看到雲山相依、雲水相伴。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這是我們最理想的大自然的賜予美景,在桂林都集齊了——「四美具」。

灕江的水之所以如此之清,是因為桂林的山都是石山,少土,由山上流下來的水很少帶來土壤、泥沙。灕江兩岸的沙灘都不甚大,最適合生長的植物總是毛竹——導遊稱之為鳳尾竹。或許真的有鳳尾竹吧,我沒有能細心地見到。灕江的水能一直保持清澈,也在於環境保護得好,在桂林沒有汙染性的工業企業,排往江中的生活廢水也都是白色的。

江上總是有打魚者,如今他們的漁船也換成大圩碼頭上那樣的機動竹筏了。但是這麼清澈的江水,我想很難生長出大魚。灕江,特別是到了陽朔境內的灕江,盛產一種被當地稱為刺骨魚的較大的魚,桂林市區的江水太淺,沒有這樣的大魚,主要有一種被稱為禾花魚的小鯉魚。比起黃河泥沙中的大鯉魚來說,桂林、陽朔灕江中的小鯉魚實在是小之又小,刺骨魚也沒有一條有黃河鯉魚那麼大。味覺上,到底是水肥魚美還是水清魚美,世人難以辨別。

7

陽朔的旅遊景點還要多於桂林市區,但是我最中意的還是「十裡畫廊」和遇龍河漂流。如果說興坪遊輪已讓我遊覽了水上的十裡畫廊,那麼陽朔城南還有一條陸上的十裡畫廊。在這條十裡畫廊,既有直升機和熱氣球的高空俯視,也有凌空索道的半空觀察,最平常的則是仰觀群山。攀巖,是我所不敢嘗試的。

騎行在十裡畫廊,同樣有江上漂流的快感——如果把這條道路看成河流的話。當運載工具掌握在自己手中時,就可以隨意停歇、隨處逗留、隨心所欲。旅遊的目的不僅僅在看山、看水,也在看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因此我主要的停歇點有三個,一是金水巖,二是鑑山寺,三是青厄村。沿途的景點還有圖騰古道景區、灕水古越景點、飛越雲端景區(乘熱氣球處)、金貓山攀巖基地、火焰山、蝴蝶谷蝴蝶泉、羊角山、遇龍河工農橋景區、大榕樹景區、聚龍潭景區、月亮山景區等。

金水巖景區和月亮山景區是十裡畫廊的終點。那天,我是金水巖的第一位遊客,當我從金水巖出來時,洞中的工作人員才陸續趕來上班。金水巖是一個古老的巖石溶洞,已經沒有滴水,鐘乳石都老化了,洞並不深,約有四五十米。我在江西廬山縣看到的溶洞,那些鐘乳石都是活的,還在生長。

緊鄰金水巖的是「山裡古寨」,一個壯族人的傳統村落,幾乎沒有土木結構的建築,完全是一個極大的山洞——天藏洞。天藏洞足有金水巖洞十倍之大,極盡深奧、曲折,洞內忽高忽低、忽闊忽窄,道路是水淋淋的,有冷泉、溫泉,也有溪流。那溪流被開發成洞溪漂流,又有泥塘浴、溫泉浴,最寬闊的洞廳闢為售賣玉石等紀念品的小市場,那一條山洞足有四百米深。

天藏洞外部的山洞極為開闊,也相對乾燥,洞頂很高,適合先民居住。外部山洞似乎被分成四個大廳:第一個大廳在門口外,朝向金水巖,門外的廳中豎著一塊刻有「山裡古寨」塗漆紅字的石頭,石頭旁是一個掛著六隻牛頭骨的木架,六隻牛頭骨從上到下以一、二、三排列;第二個大廳供奉著一隻牛頭,牛頭下是一面大鼓,大鼓下的地面畫著紅色的火焰;第三個大廳供奉著壯族的祖先——不知是誰,面容英俊、剛毅,有短鬚,身材孔武有力,顯得智勇雙全,呈坐姿;第四個大廳通往出口處,呈下坡地勢,也是一個擺滿商品的市場,主要售賣靈芝等各類山貨。

寨民的圖騰似乎是牛首,不管是在金水巖外,還是山裡古寨的洞中各處,洞壁上、洞廳中掛滿了牛頭骨。在金水巖外,我觸摸到那些牛頭骨是石製品,只有牛角是真的。但山裡古寨的壯民告訴我說,寨洞中的所有牛頭骨都是真的。確實,那些牛頭有大有小,牛角有長有短。

僮族之名見於文獻始於宋代,也寫作撞、徸,或侮寫為獞。唐、五代時,壯族先民仍被中原稱為俚、僚(侮寫為獠)、烏滸、蠻等,或泛稱洞蠻、洞氓,該泛稱也包括閩南、廣東等地。確實,廣西大地多巖洞,在缺少木頭構建房子時,巖洞是天然的居所。

鑑山寺位於大榕樹景區的馬路對面。在寺廟匾額上,鑑是繁體,左金右監。寺廟建築分為四層:第一層是個山門;第二層是天王殿,中間是彌勒佛,四大天王分列兩側;第三層是大雄寶殿,中間是如來佛,左右兩尊者、四菩薩,兩側十八羅漢;第四層是臧經閣,閣門緊閉,一隻松鼠在旁邊樹上跳來跳去。中間兩層大殿的兩側,也有幾個小佛堂,供奉著信奉者較為小眾的幾尊菩薩。臧經閣兩側的山坡上,散落著十八羅漢的雕像,身上纏滿了藤蔓。天王殿的後門處供奉著韋陀菩薩,似乎所有的寺院都是這樣安排韋陀菩薩的——在某個大殿的後門處,永遠站立,執杵、怒目。這樣看來,韋陀倒有點象佛祖的後衛。天王殿的後牆上,畫著悉達多的生平圖畫——從出生到涅槃。

據建寺碑記,古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但我沒有將碑文一直看到最後,也就不知它最近一次何時重修。山門的後牆壁上,寫滿捐建寺院的功德者的名字。我十分喜愛觀摩寺廟的碑文、門聯。鑑山寺山門的門聯是:「門攝大千界,山顯不二宗。」最好的一幅是臧經閣的門聯:「翻經留作將來眼,問法先空現在心。」落款是「庚辰榕林居士敬書」。庚辰年,應該是2000年。

整個寺廟中沒見到一個僧者,沒有一個香客,只有一個中年人在檢修山門的屋瓦。寺院內和廟門外落滿了樹葉,也沒有人打掃,一副葉落不聞的景象。我非常偏愛寺廟的荒涼甚至荒蕪景象,曾於少年時遊覽過幾座破廟,由衷地喜愛破廟一詞,而不太喜歡香客眾多的寺廟。無人的寺廟最能清靜人心,正應了那句「問法先空現在心」。整個寺廟沒有香菸嫋嫋,沒有木魚聲聲,只有《大悲咒》的梵音歌聲婉轉悠揚。

鑑山寺建在鑑山之下,不知道這座山為何稱為鑑山,是因為對面那條金寶河嗎?在對面的金寶河邊,有一棵千年榕樹,樹齡已經1400歲了,比建寺的時間還早百年。可見,總是要先有人家,後有香火。在遊人喧囂的陽朔,鑑山寺又會迎來怎樣的香客呢?

陽朔縣高田鎮鎮青厄自然村,現在改名為竹蔸寨,曾經有一個青厄古渡口,現在改稱青厄碼頭。青厄村的位置很特珠,處在金寶河與遇龍河相匯的三角洲地帶,天生是個世外桃源。因盛產竹子,清朝中期改名竹蔸村。蔸,是樹木砍伐之後留下的樹樁連同根部。在我的家鄉口語中常稱為樹蔸子,冬天用樹蔸子在火塘燒火取暖。但我的家鄉沒有竹蔸一說,因為我的家鄉都是很細的水竹,竹子不用砍,用挖。我想,竹蔸一定是毛竹留下來的,毛竹太粗,挖起來不太方便。青厄的厄,寫作「上山下厄」,帶一個山字頭。厄,意為險要的地方。青厄古渡,應該是在遇龍河上,而不是在金寶河上,金寶河是遇龍河的支流,而遇龍河是灕江的支流。兩條河的匯流之處,上建一橋,名工農橋。依工農橋這名字,建橋年代可能與桂林城的解放橋差不多。

竹蔸寨,馬路邊的門匾寫作「竹蔸寨生態村」,又有招牌寫作「美食·住宿生態村」。為了旅遊,竹蔸寨將原來的稻田都種上了鮮花,成為花田,民居都改成了旅館兼售餐飲。本來,我對沿途的村莊是不太注目的,對花田也不太在意,「飛越雲端」旁邊那片「九裡花海」我都沒有留連,但一群在村前花田邊學畫畫的學生吸引了我,我想看他們畫得怎麼樣,就停車觀察——難說欣賞。騎車經過金寶河上的青厄橋進了寨子內部,我知道一定能抵達遇龍河邊。寨子中的食宿並不便宜,一個竹筒飯——僅米飯——就需二十五元。

寨子後面過遇龍河並沒有橋,有一條丈餘寬的水泥路已經廢棄不用。河水漫過道路,路面生滿了青苔,我赤腳過河時有些緊張,害怕摔倒,不敢騎車過河。從遇龍河上遊漂流過來的竹筏到了此處,因為該路如同一道攔河壩,形成水位落差,船公便提醒乘客注意。竹筏的前半部過橋後形成懸空,直到重心完全過了路面時才會落入水中。

8

在陽朔住宿的兩個傍晚,我都有騎車經過西街,去往江邊。陽朔的灕江邊有四五個碼頭,我幾乎都到過了,從最下遊的「印象劉三姐」劇場,到上遊的龍頭山碼頭。我甚至騎車經過龍頭山碼頭更上遊的自來水廠,沿著北邊的環城路繞行回來。有一些背陰的稻田還未收割,田地裡還種有玉米、紅薯、大豆、芝麻等等。有一戶人家的對聯寫得很有雅趣,我特意拍了照片,可惜光線太暗看不清楚,記不住了。城北的特殊教育學校,我不知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學生,也許是學校正在開運動會,所有的學生都湧到了操場上。以前,我只知道家鄉的茅草長得茂盛,卻不料廣西的茅草長得更加驚人,足有一人多高。城外的三花酒是好喝的,但我不知是哪三花。本地的西瓜,不知為什麼竟長得那麼小,五六個也比不上一個外來的西瓜那麼大。

縣政府旁邊的碼頭原來應該也是渡口,殘留半截石板橋。臨江有一個亭子,叫幟江亭,這名字取得挺有學問。縣政府門前路一號是徐悲鴻故居,臨沿河街又有孫中山廣場。整個西街的面積很大,可吃的、可玩的、可買的東西很多,然而對於我卻一樣也不可,我終於沒有去步行西街。穿城而過的321國道與抗戰路交叉口西北角有一個戲樓,想必現在已經不演戲了。陽朔公園和陽朔西街,來陽朔前計劃好要遊覽的,然而到了門口都沒有了興致,覺得沒有必要。但我對遇龍河有了興趣,那一路的沿河風光想必又是一個十裡畫廊。

遇龍河上的漂流確實用的是真的竹筏,動力是流水和竹篙。因為沒有機械動力,每個竹筏上只能乘坐一至二人。在家鄉落差很大的險峻河流上漂流過幾次之後,我對於在緩慢流水上的漂流並不動心。而且,那漂流是坐在竹筏上的,身不沾水,而家鄉的漂流往往會打得渾身溼透,還有人掉下橡皮艇落入河中,偶爾也有人撞上巖石受傷的。我仍然選擇騎車,觀山,觀水,觀漂流。這次騎行耗光了我電瓶車的電量,回客棧的最後一段距離只能推車步行。

自工農橋逆河而上,沿河路的前半程還有公交車和公交車站,也有許多住宿酒店或客棧,在某個酒店遇見荷花。前一日去十裡畫廊,在馬路邊只能相遇荷葉。因為山陰的緣故,遇龍河邊的荷花開得很晚;不久還看到了蓮花,以及大片未收割的稻田。

工農村往上共有四個漂流碼頭,水厄底碼頭是第一個。碼頭處在一個開闊的地方,兩岸是稻田。唯其開闊,唯其有稻田,才有居民。因為遇龍河之故,這些稻田不必擔心乾旱,需要擔心乾旱的是哪些山地。之前我以為,陽朔的這些山上是無法開墾耕地的,現實證明我想錯了。任何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會有開荒,飢餓不允許有一寸土地空閒。但是那些山坡上如今還有人種植嗎?碼頭周圍種植著鮮花,有藍色的喇叭花,有粉紅色和金黃色的美人蕉花。

第二個碼頭是驥馬碼頭,地形更加開闊,有更多的稻田,有些已改為種植園了。於稻田之間,竟真的遇到龍了,一條不知用什麼材料做成的幾十米的長龍,龍頭朝向河流,似將入水。

第三個碼頭是舊縣碼頭。舊縣,據說是舊縣城的意思,原來的舊縣城竟是在遇龍河邊,而不是在灕江邊。河對岸似乎有幾棵花樹,其實是欒樹的蕨果。撐船的人,竟有一人唱起了船歌,歌聲竟是:「路邊的野花也要採耶,你不採也白不採耶······」

最後一個碼頭是遇龍橋碼頭,橋西有一個亭子,叫仙渡亭。亭子旁邊,也有幾棵欒樹,紅色的蕨果纍纍,使我知道在舊縣碼頭看到的花樹不是花樹,金欒花已經落盡了。橋上有一個女孩正在用手機視頻直播,我猜想她會是網紅嗎?我想等待她停下來後問她,這種工作能養活自己嗎?然而我等了許多,看了半天的雲山雲水、漂流船的起航與順流而下,她的直播一直都沒有結束,似乎永遠都不可能結束。遇龍橋碼頭可能是河上最大的漂流碼頭,因為其漂流的距離最遠,況且這座橋又叫遇龍橋。外地來的遊客想要漂流,大概一般都會被載到這裡——若非指定其他碼頭,不遠處停了許多大巴車。因此,那個網紅或想要成為網紅的女孩才會選擇在遇龍橋上做視頻直播。

在隨意遊玩之中,我居然看到有一些烏桕樹。不知陽朔會不會落霜,這些烏桕的樹葉會不會變紅。許多桂樹仍未開花,田野上、河流上是一種淡淡的難以言說的氣息,一種明亮又陰暗的、鮮豔又樸素的、流動又靜止的、鮮活又沉寂的氣息。我看到這些山與我的故鄉有些不同,這些水與我的故鄉有所不同,這些土地和土地上的植物以及土地上生活的人們與我的故鄉有些不同,但總有某種內在的共同點,如花的芳香、果的甜美、山的剛毅、水的柔軟、人的勤勞。山歌變調之時,便是愛情畸形之時;山歌消失的時候,便是愛情消亡的時候。

船歌聲中,桂林已不是桂林,陽朔已不是陽朔。我已非我,你已非她,你已非你。

2021.10.2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