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險保險公司保費排名(保費年均增長率10.6)
2023-10-10 04:46:29
從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我國財產險行業保費規模年均增長率達10.6%,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業務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
銀保監會近日發布的《堅定不移推進財產保險業高質量發展 積極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下稱「公告」)中所公布的數據,這些數據勾勒出了財險業近十年的發展軌跡。
「從行業整體來看,我國財產行業在過去十年間發展很快,不僅車險領域經歷了幾次市場化改革後取得明顯成效,非車險的創新探索也層出不窮,在我國各個領域均發揮了重要的風險保障作用。」一名財產險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
保費規模年均增長10.6%
公告數據顯示,十年間,我國財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從2012年的5530.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1.4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0.6%。
2021年底,財險業總資產2.5萬億元,淨資產7361.9億元,實收資本3500.5億元,分別是2012年底的2.6倍、3.3倍和2.1倍,近十年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1%、14.3%和8.5%,行業資本實力顯著增強。
來源:第一財經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梳理
第一財經梳理銀保監會數據發現,過去十年間,儘管經歷了多次車險市場化改革的轉型「陣痛」,但每年財險業的保費收入仍能保持正增長。其中2013年到2019年,財險業保費規模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同比增長,而2020年及2021年由於受到車險綜改等因素影響,財險業保費增速迅速收窄至4.4%及0.7%。
不過,從今年的財險業保費趨勢來看,車險綜改的基數效應已基本消散,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這「老三家」發布的9月保費公告顯示,其保費收入同比增速均恢復至兩位數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社會的「穩定器」,過去十年財險業的賠付支出增長率較保費收入增長率更高。
公告數據顯示,2021年,財產保險業提供風險保障達10860.3萬億元,是同期GDP的95倍,近十年年均增長率達43.5%。2021年支付賠款8848億元,是2012年的3.1倍,近十年年均增長率達13.2%,高於保費增長率2.6個百分點。
財險業在重大災害事故的恢復重建中發揮了積極作用,2013年「菲特」颱風保險賠付約60億元,「海力士」火災保險賠付54.2億元,2021年河南、山西強降雨保險賠付121億元,其中河南強降雨保險賠付佔直接經濟損失比例達到10%。
儘管賠付支出增速高於保費收入增速,但公告數據顯示,十年間,行業保持整體經營盈利,年均淨利潤約400億元。
車險佔比降至不到六成
車險一直以來都是財險公司的「必爭之地」,因為這是我國財險業的絕對「主力」,長久以來一直佔據整個財產險行業保費的七成之多。
由於競爭激烈,車險行業的亂象也層不出窮,自2012年起,聚焦「高保低賠」和「無責不賠」等難點問題,車險市場化改革由此展開。在總結前期改革試點的基礎上,2020年9月19日全國落地實施《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
公告顯示,改革實施以來,「降價、增保、提質」的階段性目標已基本實現。截至2022年6月底,消費者車均保費為2784元,較改革前大幅下降21%,87%的消費者保費支出下降,為車險消費者減少支出2500億元以上。保障程度明顯提高,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將交強險保障金額由12.2萬元提升到20萬元;機動車商業第三者責任險平均保額達到194萬,較改革前大幅提升。
屢次的車險市場化改革也倒逼財險公司在規範經營車險的同時,開始尋找「第二增長曲線」,很多財險公司近年來都將發展非車險作為未來的重要突破口。
公告數據顯示,第一大險種車險保費佔比已由 2012年的72.4%調整至2021年的56.8%,險種結構更加均衡。
在車險之外,農險、責任險、家財險、信用保證險等傳統產品進一步豐富,退貨運費險、航班延誤險、指數保險等個性化、有特色的新產品不斷湧現。
以農險為例,公告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農業保險市場。為農戶提供風險保障從2012年的0.9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7萬億元,近十年年均增長率為20.2%。截至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承保主要農作物達21億畝,約佔全國播種面積的84%,承保農作物品種超過210種,基本覆蓋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和糖料、油料、生豬等主要大宗農產品,為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時,財險業在疫情防控方面也起到了巨大的風險保障支持作用。公告數據顯示,財險業2021年以來為疫情防控提供相關風險保障6.9萬億元,支付賠款3.0億元。疫苗保險累計為超34億劑次新冠疫苗接種提供保險保障,有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過去十年,財險業的險種結構逐漸優化,不過從公司主體角度而言,集中度雖有下降,但仍然較高。
公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財險市場共有直保財險公司89家,其中中資67家、外資22家。在這89家直保公司中,2021年保費規模前三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63.6%,比 2012年降低1.7個百分點,但仍然超過六成。
「儘管財險業過去幾年發展迅速,但『馬太效應』依然明顯,對於中小險企來說如何形成自身的發展特色仍然是具有較大的挑戰的一件事。」 上述財產險公司高管表示。
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去年發布的《中國保險業風險評估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78家中小財產險公司前五大險種合計承保虧損98.78億元。在疫情影響需向數位化轉型的背景下,中小財產險公司可用的基礎數據較少,科技化水平較低,轉型發展困難更加凸顯。中小財險公司應對外挖掘新的增長點,對內提高自身實力,防範粗放式增長模式導致的銷售內捲化帶來的一系列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