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有5人竟在同一年離奇死亡

2023-04-01 19:41:28

  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發達,出過許多的名人,唐朝的李白杜甫這些自不用說,他們的作品三歲小孩也能背了,建安七子更是東漢末年時大大有名的七位文學家,誰是建安七子之首? 建安七子的生平事跡都是怎麼樣的了,建安七子最後的結局又是如何了,建安七子中竟有5人在同一年死去,難道這不離奇嗎?世界上有那麼巧的事?

建安七子是誰

  建安七子又號鄴中七子,是指東漢末年漢獻帝建安年間的七位文學家: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同時代曹丕的《典論·論文》首次將他們相提並論,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建安七子之首是誰

  建安七子之首有人說是孔融,也有人說是王粲,以認同王粲為建安七子之首的居多。在七子中他的成就最高。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東漢山陽高平(今山東省微山縣)人。擅長辭賦,建安七子之一,被譽為「七子之冠冕」。漢獻帝西遷的時候,王粲來到長安,去拜訪名士蔡邕。當時蔡邕家裡賓客盈坐,聽說王粲在門外,蔡邕慌慌張張出來迎接,把鞋都穿倒了(倒屣迎之)。大家見王粲只是個十五六歲、身材弱小的孩子,都感到驚訝。蔡邕說︰「這孩子才學廣博,我比不上。我要把家裡的藏書文章都送給他。」王粲初依劉表,劉表以王粲貌寢、氣質柔弱及不拘小節而拒絕任用。後劉表死去,劉琮承繼位置,王粲勸其投降曹操。曹操闢舉王粲為丞相掾,賜爵關內侯。後升遷為軍謀祭酒。魏國建國後升為侍中。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天,王粲隨軍隊伐吳,翌年春正月二十四日戊申(217年2月17日),於返回鄴城途中病亡,據稱死於痳瘋病,年僅四十一歲。曹丕曾親臨其喪,告訴同遊說:「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作品多散佚,明人輯有《王侍中集》。近人俞紹初依據前人所輯,整理成《建安七子集》。王粲在詩賦上的成就高於其他六人。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提到:「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的哀思表現在作品上,其代表就是《七哀詩》與《登樓賦》。最能代表建安文學的精神。王粲《七哀詩》說:「……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南登灞陵岸,同首望長安,悟彼林下泉,喟然心碎肝。(或作「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把在亂世的經歷見聞,融入於作品之中,留下最真實的記錄。

  歷史評價《典論》作者曹丕評曰:「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粲長於辭賦。幹時有逸氣,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徵、登樓、槐賦、徵思,幹之玄猿、漏卮、圓扇、橘賦,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然於他文未能稱是。」陳壽《三國志》:「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採,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粲特處常伯之官,興一代之制,然其衝虛德宇,未若徐幹之粹也。」(《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白居易:「身是鄧伯道,世無王仲宣。只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駱賓王:「河朔詞人,王、劉為稱首;洛陽才子,潘、左為先覺。若乃子建之牢籠群彥,士衡之籍甚當時,並文苑之羽儀,詩人之龜鏡。」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東漢末文學家,魯國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孔子二十代孫,高祖父孔尚,鉅鹿太守。父孔宙,太山都尉。

  由於曾任北海相,亦稱孔北海,後因得罪相國曹操,遭處死並株連一家。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達首都洛陽。當時,著名的士大夫李膺也在京城,如果不是名士或他的親戚,守門的人一般是不通報的。孔融只有十歲,想看看李膺是個什麼樣的人,就登門拜訪。他對守門人說:「我是李膺的親戚。」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李膺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李耳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後來太中大夫陳煒來到李膺家,賓客把這件事情告訴他,他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候聰明,長大了可不一定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駁道:「從您講的話可以看出,想必您小時候一定是很聰明吧?」(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銳氣盡出,目無尊長,這麼聰明的孩子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漢獻帝遷都許昌後,孔融任將作大匠、遷少府,曾被封為太中大夫。為人恃才負氣,言論往往與傳統相悖,並多次反對曹操的決定,如反對恢復肉刑、反對曹丕私納袁紹兒媳婦甄氏、嘲徵烏桓、反對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於漢室,上奏主張「宜準古王畿之制,千裡寰內,不以封建諸侯」來增強漢室實權,此舉更是嚴重激怒了曹操。因此,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日(公元208年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朝儀」等罪名殺之,株連全家。

  魏文帝曹丕深愛孔融文辭,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六位文學家相提並論,列為「建安七子」。

  《隋書·經籍志》載《孔融集》9卷,已散佚。今存其集都是明、清人輯本,通行本有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據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後漢文》卷83載孔融有《春秋雜議難》五卷,集十卷,又有其文及奏疏。其詩又見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全漢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

  《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李陵詩,真偽莫定。而其詩亦近無名氏古詩一類,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系入《李陵錄別詩》。

  歷史評價

  曹操:「世人多採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司馬光:「歲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高談清教,盈溢官曹,辭氣清雅,可玩可誦,論事考實,難要悉行。但能張桀網羅,而目理甚疏;造次能得人心,久久亦不願附也。其所任用,好奇取異,多剽輕小才。」(《資治通鑑·漢紀·獻帝建安元年》)

  羅貫中:「孔融居北海,豪氣貫長虹:坐上客長滿,樽中酒不空;文章驚世俗,談笑侮王公。史筆褒忠直,存官紀太中。」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今江蘇揚州東北)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曹操圍袁尚時曾派遣陳琳求降,被曹操拒絕。陳琳後為曹軍俘獲。

  曹操愛其才,署為司空軍謀祭酒,曹操軍隊的檄文大多出自陳琳和阮瑀之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疫疾大作,與劉楨、應瑒、徐幹等人同染疫疾而亡。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歷史評價

  曹操長年以來有嚴重偏頭痛毛病,甚至有痛到在地上打滾的紀錄,一日曹操頭痛症犯,強忍苦楚批閱陳琳奏章,陳的絕妙文筆讓曹操看得入神連頭痛都忘了,之後曹操以此事開玩笑稱讚陳琳妙筆生花可治頭痛,後引申為成語「文愈頭風」。

  陳壽:「昔文帝、陳王以公子之尊,博好文採,同聲相應,才士並出,惟粲等六人最見名目。」(《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溫庭筠:「曾於青史見遺文,今日飄蓬過此墳。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石麟埋沒藏春草,銅雀荒涼對暮雲。莫怪臨風倍惆悵,欲將書劍學從軍。」

  徐幹(170年-217年),字偉長,三國時期文學家,北海郡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初年,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中郎將文學。建安中,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後又授以上艾長,但也因病謝絕。

  徐幹本人擅長辭賦,能作詩,其七言詩妙絕當時,有"五琳(陳琳)七幹"之稱。其主要著作是《中論》,當時曹丕稱讚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於後。」(《與吳質書》)。其《軒猿賦》、《漏卮詞》、《枳橘賦》、《團扇賦》……等,曾被曹丕評為「雖張(張衡)、蔡(蔡邕)不過也」(《典論·論文》)建安七子中只有徐幹以《中論》數卷跳脫建安七子的泥濘,成一家言。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瘟疫流行,徐幹亦染疾而卒。

  阮瑀(2世紀?-212年),字元瑜。陳留尉氏(今屬河南開封市)人,東漢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籍位列「竹林七賢」之一,孫阮鹹亦是當時名士。

  年輕時曾受學於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曹操徵之為官,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後徙為丞相倉曹掾屬。

  非但章表書記出色,詩歌亦有文名,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民眾底層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後母虐待的苦難遭遇。阮瑀的音樂修養頗高,妙於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應瑒(2世紀?-217年),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縣)人,建安七子之一。伯父應劭,父應珣。

  應揚生於書香世家,長於辭賦,曾被曹操聘為掾屬,後為五官中郎將文學。詩作不多,有文賦數十篇,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音調悲切,多寫離居飄零之感,曹丕說他「和而不壯」。與弟應璩齊名,兩兄弟的作品合為一集《應德璉休璉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徐幹、陳琳、劉楨皆卒於疫疾。

  劉楨(2世紀?-217年),字公幹,東平(今屬山東)人。東漢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年間,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有往來。後劉楨因在席上「平視」曹丕妻子甄氏,曹操以不敬之罪勞役,後又免罪署為小吏。

  曹丕稱讚他「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又與吳質書》),平易通俗,長於比興。劉楨創作的弱點是辭藻不夠豐富,所以鍾嶸在《詩品》說他「氣過其文,雕潤恨少」。詩作傳世不多,今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陳琳、徐幹、應瑒同染疾亡。傳世有《劉公幹集》。

同类文章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霍金承認有鬼神,並給出科學依據解釋

人們對鬼神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有的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並對此深信不疑,害怕獨自行走於黑暗之中,有什麼奇怪的風吹草動,他們都會覺得是鬼在作祟。但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很多人都開始相信科學,認為鬼神一說實乃封建迷信。但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卻發表言論說其實是有鬼神的存在的。關於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唐玄宗簡介,李隆基怎麼死的,和武則天是什麼關係?

強大的唐朝,雄圖大略的唐玄宗!唐朝,是中國最強大的朝代之一,因此中國人也被世界各國成為唐人!而唐朝之所以是中國最強大的時代之一,其中之一就是唐朝的統治者有很多都是勵精圖治,雄圖大略的君主,其中就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是唐朝最強盛的時候,而唐玄宗本人和擁有「政啟開元,治宏貞觀」成就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五色旗是中國國旗嗎?孫中山為什麼要換國旗呢

中國成立的時候一共有3面國旗,第一面是五色旗第二面是晴天白日旗,第三面是現在的五星旗.在推翻清朝的時候使用的五色旗為什麼國父孫中山卻不喜歡呢,而用了青天白日旗來代替呢小編來為你們說說民國的那些事.五色旗的來歷1912年1月3日到10日,新建立的民國各省代表會議與臨時參議院先後通過以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和袁世凱是什麼關係?臨死之前對溥儀說什麼了?

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是慈禧的侄女,後來被欽定成婚第二年成為皇后,裕隆太后雖然沒有慈禧太后的政治天賦,但也絕不是一無是處的人,在最後還是權力保存了清皇室的威嚴退位讓國,之後便成為了袁世凱的妾,這裡面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隆裕太后個人簡介:隆裕太后,葉赫那拉氏,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傷亡是多少,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

大家還記得98年的那場印尼事件嗎?那個被稱為「黑色五月暴動」的事情還有人知道了解嗎?這是我們國家建國以來華人受到最嚴重的傷害的事件。你知道當時我國政府是什麼放應嗎?當時的華裔婦女遭遇了什麼?傷亡有多少?下面一起喝小編來了解一下吧!1998印尼屠華事件在1998年的5月13日,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中的棉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

大清朝統治了中國上百年,其中不乏出現了一些一代明君.比如什麼康熙乾隆之類的.不過在清末的時候.有一個清國皇帝是一個悲劇,他就是被後世熟知的光緒皇帝.清朝歷史上最悲催的一個皇帝光緒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清德宗,光緒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歲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司馬懿怎麼死的?墓地在哪裡

說起司馬懿評論大多是包含著貶義,因為 本人城府太深,又善於心計。並且極能隱忍。所以才會成就他卓著的一生。那麼這樣一位擁有豐功偉績的人物關於他的死因歷史上是如何記載的呢!是真實的麼?司馬懿怎麼死的?民間傳說他是被報復致死的。這就和諸葛亮很有關係了,因為他是唯一能與諸葛亮抗衡的人,並且唐唐孔明都被他氣死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尼布楚條約是中國得第一個不平定條約你可知道?

大清朝在康熙皇帝手中可以說是蒸蒸日上飛速發展,開啟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代王朝,以大清朝當時的實力可以說沒有一個國家能匹敵,但就是這樣一個國家卻籤訂了一份中國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什麼是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和俄羅斯帝國之間籤訂的第一份邊界條約,由領事為內大臣索額圖、佟國綱等人同俄羅斯使團籤訂,內容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塵封千年,謎團仍未解開。

在中國考古的歷史裡,海昏侯墓,是目前為止,保存最完整的東漢墓,墓主的身份,是漢代的一位君王,他叫劉賀。他可以說是歷史上幾個在位最短的皇帝之一,僅僅在位27天,就因荒淫和無作為被廢,看來作為漢武大帝的孫子,後世之臣仍然不會留些情面,史稱劉賀為漢廢帝,海昏侯,這些字眼真的含有一些貶義。不管怎麼說,海昏侯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墓在哪?劉伯溫為何不敢挖諸葛亮墓?

諸葛亮一生可以說是富有傳奇色彩,也為蜀漢政權的確立立下不小的功勞,而諸葛亮生前神機妙算,死後也早就猜到了定會有人來挖他的墳,諸葛亮墓到底在哪,有沒有被挖過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諸葛亮墓傳聞:在諸葛亮死後曾留下三個計謀,一是斬魏延、二是退司馬、三是隱藏自己的墓,諸葛亮讓姜維找來11個人為他挖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