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北伐失敗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2023-04-01 18:06:07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時期也是呈現了很多的英雄人物,他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本領,而諸葛亮更是三國時期智慧的化身。眾所周知,諸葛亮有一個關門弟子姜維,再諸葛亮戰死後,姜維獨自一人扛起了北伐的旗號,而且他差一點就佔領了曹魏的首都,這對姜維來說是非常令人遺憾的。
姜維北伐為什麼不成功呢?姜維北伐失利的原因
姜維北伐輝煌戰果
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初步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初步獨掌軍權,持續帶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北一次,小敗一次。
後因蜀中大臣也多對立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後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屈服。
後姜維期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屈服魏將鍾會,計劃使用鍾會叛變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希望,但終究鍾會叛變失利,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公元262年十月,姜維起兵再度攻魏,此次出動軍隊,姜維攻入洮陽境內。其時率兵迎戰。鄧艾捉住姜維懸師遠徵、戰線長、給養困難和難以耐久的弱點,搶佔有利地勢,在洮陽以東的侯和設陣,以逸待勞,阻擊蜀軍,而姜維沒有料到鄧艾會有如此行事,在他率軍深入後,兩邊打開激戰,此刻魏軍建議反擊,蜀軍大北,丟失嚴峻。
戰勝後,諸葛瞻與董厥等人以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所以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
而姜維因世人對立,加上被黃皓敵視,因而他只得退往沓中。
姜維北伐為什麼不成功呢?姜維北伐失利的原因
看起來,姜維在蜀漢內部得不到太多的支撐,究竟姜維不過是曹魏的降將。在此之前,費禕被暗算,元兇巨惡也是曹魏的降將,因而姜維得不到世人的支撐也是情理之中的工作,而即便是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對姜維也是敵視的情緒,在姜維戰勝後,諸葛瞻甚至計劃廢掉姜維,而老臣董厥等人也以為姜維沒有才能掌兵,可見姜維在蜀漢幾乎是被孤立的。但是讓人奇怪的是,蜀漢內有很多人對立姜維,為何姜維卻還能多次北伐?
姜維之所以可以出動軍隊北伐,主要是由於劉禪的支撐。在公元256年春,姜維被升任為大將軍,在此之後,姜維率軍北伐,但遭遇了段谷大北。正因如此 朝堂上的世人對姜維很是不滿,而這也是蜀漢內部對姜維北伐遍及不滿的初步。其時姜維不得已自貶為後將軍,代行大將軍之事。
一年後,諸葛誕暴亂,姜維出動軍隊徵討曹魏,但是此番徵討卻無功而返,姜維在撤離之後,卻可以復位大將軍,足見在世人不滿姜維的時分,劉禪對姜維仍是非常的信賴與重用。要知道蔣琬去世,劉禪自己主掌國政,而姜維能進位大將軍,並在北伐失利後的兩年內復位大將軍,足見劉禪對姜維的支撐與信賴。
如果說姜維在段谷大北後,能再度崛起,是由於朝中有陳祗作為內援,但陳祗在景耀元年病死之後,尚書臺由諸葛瞻、董厥和樊建三人操控,可以說在此之後的工作,更能證明劉禪對姜維的支撐。
公元261年春,劉禪決定追諡趙雲,其時群臣探討趙雲的諡號應該是什麼,其時姜維以為趙雲的諡號應為順平侯,所以趙雲的諡號就這樣定了下來。要知道其時姜維對蜀漢朝堂的操控力度遠不如蔣琬、費禕等人,但他仍舊能掌管並敲定趙雲的諡號,可見他在內政方面是有必定的話語權。
姜維北伐為什麼不成功呢?姜維北伐失利的原因
而且在姜維最大危機呈現,從而引起了蜀漢朝堂全面不滿的時分,他仍舊可以全身而退。在公元262年,姜維北伐失利,掌控尚書臺的諸葛瞻和董厥想召回姜維,並攫取姜維兵權,讓姜維出任益州刺史,但劉禪沒有贊同這樣的調度。
此刻黃皓也在密謀用閻宇來替代姜維,而姜維其時因不滿與黃皓的專權,上奏劉禪,期望劉禪能殺了黃皓,但是劉禪稱黃皓何足掛齒,姜維不必介懷。
姜維由於開罪了黃皓,這才不得已入沓中屯田。不難看出,劉禪在這件事發生後的情緒,是期望黃皓給姜維抱歉,而姜維為了保命,他要求去沓中屯田以避開政治風波,劉禪也因而贊同了。要知道,劉禪關於黃皓是非常的寵愛,但為了姜維,劉禪竟不惜讓黃皓賠禮抱歉,可見劉禪對姜維的信賴和喜愛更勝黃皓。
正由於有劉禪的鼎力支撐,姜維才可以盡心盡力的北伐。
姜維北伐,在文學作品中被稱為中原九徵,是指三國時期蜀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爭。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班師未捷身先死」後來,蜀國後主劉禪,封姜維為右監軍,輔漢將軍。《三國志》記錄了從238年到262年,姜維進行了11次北伐。經過多年的戰役,蜀漢的國力現已極度衰竭。
姜維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家的差距
歷史學家對姜維北伐議論紛紛,貶多褒少,比年徵戰,耗損國力巨大,生靈塗炭,北伐戰爭中的兩次失利都是敗在魏將鄧艾手裡,儘管姜維進攻,鄧艾守,從兵力和補給上也是魏國佔優,姜維敗在他的手裡可謂敗得其所。姜維北伐在必定程度上保護了日漸衰落的蜀漢政權。有人曾說姜維北伐造成了蜀漢「兵困民疲」,這固然是必然的,但魏國同樣也遭受了丟失。而且魏國,作為戰勝國的丟失遠遠大於蜀漢,正是姜維北伐才縮小了蜀魏兩國家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