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不當皇帝?
2023-03-30 19:09:22
安史之亂是一場統治者內部爭權奪利,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的不義之戰。我們都知道在唐王朝山河飄搖之際,是老將郭子儀前往回紇借兵,消滅了叛軍。之後唐朝統治者繼續分藩,郭子儀鎮守一方,手下有十萬雄師。因此他常常受到統治者的猜疑,甚至快要丟了性命。儘管承受了這麼多委屈,他從來沒有篡位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走近郭子儀的內心世界一探郭子儀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郭子儀是個怎樣的人?為什麼不當皇帝?
郭子儀出生在幼時受到母親良好的家教,將忠君愛國的思想牢牢地記住,因此無論大臣怎樣中傷他,他都沒有一怒之下造反的想法。當時宮中權臣嫉妒他手握重兵,屢屢向皇帝進言,而皇帝每次下詔,郭子儀總是以最快的速度解除兵權回京復命。這樣幾次之後,更是直接上表請求留在京城。重複幾次,他終於贏得了皇帝的信任。
一次郭子儀入朝,發現大太監程元振等人專權用事,架空皇帝,就上表請求驅逐程元振。程元振等人向皇帝進讒言,起初皇帝相信了,就準備剝奪郭子儀的軍權。傳旨太監到了之後,郭子儀二話不說就交出兵符,這反而讓皇帝開始懷疑程元振的用心。最終程元振陰謀暴露,皇帝對郭子儀越發信任。君臣二人常常月下獨坐,敞開心扉談古論今。別人問他為什麼要交出兵權,他說,皇帝年幼,社會經驗太少,容易受到奸臣蒙蔽,我交出兵權就是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這樣才能獲得他的信任。
古往今來,有無數將領,為爭一時之氣,本來沒有造反的心思,卻一怒之下舉大旗造反,最終落得身死的下場。郭子儀雖然貴為皇親國戚,更是挽救唐朝命運的人,在被皇帝懷疑時保持了良好的氣度,最終贏得皇帝信任,這也是郭子儀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就算起兵造反,也不會得到民心,一心輔佐聖主,才能留得千古美名。
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多疑是天性,作為臣子,最重要的就是聽從皇帝的命令,一個人對於君王的忠誠,在危險關頭才能展現出來,因此郭子儀作為良將的典範,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都值得我們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