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恐龍博物館
2023-03-31 07:26:54 1
河源恐龍博物館、河源市博物館(新館)、龜峰塔、夢幻恐龍世界雕塑牆、鋼鐵恐龍創意雕塑、客家建築文化牆展示區······
走進位於河源市源城區濱江大道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河源恐龍文博園(下稱「文博園」),具有地標性的河源人文建築,依次呈現眼前。登上40多米高的龜峰塔,憑欄遠眺,市區美景盡收眼底。
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向記者介紹文博園發展情況。劉曉波 攝
作為河源最具人氣的人文旅遊景點,近年來,文博園深入挖掘館藏資源和景觀價值,推動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文博類景區典範,成為展示河源恐龍文化和歷史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
兩館一塔一公園是遊客打卡勝地
文博園佔地面積6萬多平方米,包含「兩館一塔一公園」,即河源市博物館(新館)、河源恐龍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恐龍蛋館)、龜峰塔、龜峰公園。
藍天下的瑰寶——河源市恐龍文博園。黃龍明 攝
文博園內的河源恐龍博物館,不僅館藏有世界上數量最多(18000多枚)的恐龍蛋化石,還館藏有竊蛋龍類黃氏河源龍、霸王龍類、巨龍類等10多具恐龍骨骼化石,以及河源出土的一批恐龍足跡模型,生動展現了河源集恐龍蛋、恐龍骨骼、恐龍腳印「三位一體」的獨特恐龍化石資源。館外還設置有仿真恐龍模型場景、10組鋼鐵恐龍創意雕塑、長338米的恐龍夢幻世界雕塑牆等景點。
該館利用電、光、聲高科技陳列布展,參觀者可以深入了解生命起源、地球演變、恐龍滅絕等科普知識。
與河源恐龍博物館毗鄰的河源市博物館(新館),館內設置《河源歷史文化展》《河源客家民俗展》,展現河源從新石器時代到近現代的五千多年歷史文化和客家民俗的發展變遷。館內藉助環幕投影、虛擬漫遊、互動遊戲等智能信息化手段,運用大型復原景觀、場景表演等再現手法,實現了由單一陳列的傳統博物館向立體互動的智能化博物館的轉變,沉浸式的參觀體驗深受遊客喜愛。
恐龍產房。陳鑌超 攝
位於文博園內的龜峰塔,是「河源八景」之首、河源「老城四寶」之一,有「東江第一塔」的美譽。該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距今800多年,是廣東省內僅有有絕對年份可考的南宋早期磚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峰塔高42.6米,登上高塔憑欄遠眺,河源市區景色盡收眼底,是當地市民和外地遊客必到的打卡勝地。
每年接待遊客逾65萬人次
河源被譽為「中華恐龍之鄉」,也是著名的客家古邑。作為展示河源恐龍文化和歷史文化、客家文化的重要窗口,文博園常年接待國內外重要嘉賓學者和考察團隊,吸引了國內外尤其是港澳臺、珠三角大量遊客前來參觀,年接待遊客65萬人次以上。近年來,文博園深入挖掘館藏資源和景觀價值,豐富歷史文化、客家文化、恐龍文化元素,推動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文博類景區典範。
寶塔映山河——文博園內龜峰塔夜景。陳東祥 攝
走進升級改造後的龜峰公園,鋼鐵恐龍創意雕塑、黃氏河源龍主題雕塑活靈活現,客家建築文化牆展示區將客家民居石構件與客家建築巧妙融合,龜峰塔下打造的「龜峰塔詩詞文化長廊」,吸引著眾多遊客參觀。河源恐龍博物館內的「史前部落」恐龍主題科普樂園,利用數位技術,建設了奇妙恐龍塗鴉、AR重返侏羅紀、達爾文實驗室等互動展項,虛實結合、寓教於樂,讓人身臨其境;展館內播放的兩部「黃氏河源龍」動漫微電影,以巧妙的創意,將相關科研成果寓於富有趣味性的劇情之中,情節引人入勝。打開「河源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新開發的「河博資訊」「票務服務」「活動預約」「講解服務」「語音導覽」等功能方便實用,為群眾打造「掌上博物館」。
河源恐龍博物館館長杜衍禮介紹,近年來,文博園著力加強資源整合與提升,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景觀質量,並利用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數位化與智能化技術等深化智慧景區建設,全面提升展示、教育、價值傳播功能。
文博園展出的歷史文物。羅俊波 攝
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文博園還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平臺,打造了「博趣手工」「文博講座」「公益夏令營」「小小講解員」「語言學堂」「道德講堂」等眾多有影響力的文旅品牌,與學校、社區、企業廣泛開展相關活動,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擴大社會教育覆蓋面,讓文旅品牌真正成為市民身邊的「第二課堂」。
在多種舉措推動下,文博園文旅融合的步伐不斷加快,園區遊客量穩步增長,遊客滿意度逐年提升,取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傳播效益、帶動效益的全方位提升。文博園先後榮獲國家二級博物館、中國古生物學會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廣東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廣東省青少年科學教育基地、「海外華人最喜愛的廣東歷史文化景區」等稱號。
【策劃/統籌】江偉良 蔣才虎 黃麗靜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黃敏立 通訊員 黃贇 劉曉波
【作者】 黃敏立;蔣才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文章來源:http://www.toutiao.com/a6943533101893026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