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鼓經常識
2023-03-28 22:50:59 3
深入淺出的教學方法來突破難點。
教師講解鑼鼓經和打擊樂器之後,指導學生打鑼鼓經《衝1、本課講解打擊樂器及鑼鼓經並不難,學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學打鑼鼓經以及各樂器合奏,是學生難以把握的,所以,在課堂活動中除了正確引導學生外,還要多加鼓勵,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並堅持以人為本、以學定教,實現知識與人格的同步發展。
2、本節課主要運用多媒體與實物相結合進行教學,做到聲像結合、視聽結合,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教學過程中,採用先易後難,先分後合頭》時,注意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由被動式轉為主動式,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給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身臨其境並體驗成功。
3、新授課共四個環節:1理論認識;2實物得展示;3實際操作;4理解和應用。重點難點在第三個環節實際操作,也就是學打鑼鼓經,我是這樣安排的:先放錄音,然後老師示範念一遍鑼鼓經譜,帶領學生念兩遍,這樣學生對此鑼鼓經有一個總體印象。
把學生分四組,分別是梆子、大鑼、小鑼、小鑔,老師打鼓任鼓佬。此處有個提問:此五件樂器在鑼鼓經的記譜中分別是哪幾個字?此提問為了回憶和鞏固剛才的記普法。
在練習之前講解各組節奏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可以讓學生正確掌握本組的節奏。練習時先分練各組的節奏,合練時,鼓佬先與節奏相似的小鑔、小鑼合,後加入大鑼,最後加梆子,這種先分後合,由易而難,循序漸進,更有利於突破難點。
無論分練還是合練,都要求學生用嘴說節奏的同時用手模仿本組所用的打擊樂器,做到手口的統一,為合奏做準備。在全班同學都能正確和較熟練的掌握之後,每組出一名同學拿著樂器與老師合奏,合奏完後問各組的同學他們打得是否正確,這個小環節有兩層意義:一個是檢查各組的同學是否在認真地聽、看。
另一個是檢查他們掌握的情況。師生共合奏3-5組,讓大部分同學都能練習。
第三環節主要是強調師生間的互動,及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目的是由理論知識上升到實際操作。4、點面結合的教學方式與課時容量的關係:一個課時只有短短的40分鐘,既要訓練學生的音樂技巧,又要兼顧音樂文化的傳承教育。
如何把握一個恰當的「度」是擺在每個音樂教師面前的大難題。我是這樣安排的:通過第一環節學生對鑼鼓經的理論認識,第二個環節實物得展示,到第三環節的實際操作,最後到最後環節理解和應用,使他們全方位的掌握了鑼鼓經,來進一步感受我國京劇藝術的魅力。